作家高建平因病逝世 最后一部散文集《乡关回望》聚焦德阳故事
原标题:德阳市作协主席高建平因病逝世 最后一部散文集《乡关回望》聚焦德阳故事
3月31日,一则来自德阳市作家协会的讣告消息,让很多人,尤其是德阳作家圈陷入悲伤之中: 四川省作协第八屇全委会委员、德阳市作协主席、作家高建平因病于2021年3月31日18点零7分逝世,享年65岁。
德阳市作协副秘书长魏应斌:高建平是一个很儒雅的长者
早在2020年5月,高建平在封面新闻发表了他给德阳市作协副秘书长魏应斌的新书《遇见》写的序言文章《遇见很受活》。高建平因病逝世的消息传来,封面新闻记者电话联系到魏应斌。魏应斌说,高建平先生去世的消息传来,“感到很错愕!震惊!” 年前,魏应斌还去拜访过高建平一次,“我虽然知道他有很严重的糖尿病,但当时他的精神状态很好。所以我根本没想到,他走得这么突然。”
在德阳市作协内部,魏应斌与高建平有不少工作上打交道的机会。在他的印象中,高建平是“一个很儒雅的长者,说话风趣幽默,善于接受新生事物,而且他提携了德阳很多文学青年,有很多粉丝。不少被他提携的人后来成了很有实力的作家、诗人。 在文学写作上,他特别注重传播德阳移民文学,对德阳的三线建设历史非常了解。《乡关回望》,原汁原味的德阳土话,地地道道的德阳故事,把断了的记忆拎到眼前。现在听不到读不到了,高主席,一路走好!”
随后,封面新闻又联系到高建平的儿子高曦宇,他透露父亲高建平患上的是白血病。一开始并没有发现是这个病。接着他讲述了自己受父亲严厉又慈爱的教育的影响,“在我小的时候,我父亲对我很严厉,但我能感受到他父爱如山的深沉。长大了以后,我们的关系很融洽。多年父子成兄弟。我们无话不谈。”在高曦宇的心目中,自己父亲是一个非常随和善良的人,“他一直跟我说,文学是需要天赋的。但是,如果遇到一些天赋没有那么高,但是真心喜爱文学的年轻人找他交流,他也很愿意跟人家长时间交流。”
儿子透露父亲散文集《乡关回望》写作契机
高建平,祖籍山西临县,1957年出生。198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在《中国作家》《现代作家》《红岩》《四川文学》《青年作家》《小小说选刊》《南方周末》等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百余万字,著有小说集《最后的使命》、散文集《一抔风土》。2019年4月20日,高建平的最新散文集《乡关回望》由四川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还在德阳市举办了一场分享会。四川各地及德阳市知名作家、诗人及众多读者慕名而来。分享会上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在《乡关回望》中,高建平以纪实的笔触,展现了德阳移民潮及多元文化形成、德阳老县城故事、成德同城化发展等历史与时代交织的生动画面,凝结了他对德阳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乡关回望》这部书深受读者喜欢。作为儿子的高曦宇也读了父亲这部作品,并充满钦佩,“我知道他这部作品的创作契机,我和我爸爸以前经常出去旅游,去过很多古镇。他就很感慨觉得很多古镇,千篇一律,没有特色 。于是他就萌生一个写作的念头:把德阳的文化历史特色,用散文的方式介绍给年轻一代。”
在文学上受他影响的学生回忆:记忆力惊人,能够大段大段背诵小说中的段落
在上世纪80年代,全国兴起文学热,很多中学都有自己的文学社。在德阳中江县仓山中学读书的曹先生,就是受过高建平文学指导的学生之一。据曹先生回忆,“应该是高一下学期吧,不仅仅是仓山中学,整个仓山古镇都沸腾了。德阳市作家协会主席孔祥友,著名作家高建平,在中江县文化馆张老师和书法家张守泽的陪同下走进仓山中学。他们花了整整两天时间,为郪光文学社社员上文学辅导课。学校很大方地把这两天时间给了全体社员。只要是文学社员,可以不用出操,不用上课,全部在校长会议室听讲座。大家纷纷去镇上选购了最新的笔记本,恨不得把老师们的讲话都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我记得自己买的是一款电视剧《红楼梦》插页的硬壳笔记本,画面精美,插图精致,爱不释手。”
在曹先生的记忆里,高建平老师首先花了一个上午,对德阳另一位作家发表在《十月》杂志头条的中篇小说《白马》做了赏析。他说,这是德阳近几年所取得的最大的文学成绩,很快将拍成电影了,“我希望在你们中间,在不久的将来,也能走出全国知名的作家。”这几句话听得我们热血沸腾,感觉到一种崇高的使命在心中冉冉升腾,“他记忆力惊人,能够大段大段背诵小说中的段落。在他的娓娓叙述之下,我的眼前浮现的是一匹‘四蹄拉平之际’而在空中飘飞的神马(其实,我至今都没读到这篇小说,却记忆深刻)!……他在分享《吕梁山》这篇散文时,我分明感受到他对吕梁山的挚爱。那里绕着山梁悠然飘荡的信天游,那里的三晋雄风,那里的才人英豪,都在他饱含深情的叙述中喷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