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40余年的创作履迹 《李佩甫文集》入藏中国现代文学馆
捐赠仪式现场
3月30日,《李佩甫文集》捐赠仪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李洱,河南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马达、副社长杨莉、副总编辑杨彦玲,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出席捐赠仪式。河南文艺出版社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了两套最新出版的《李佩甫文集》,以及作家的珍贵信件。
《李佩甫文集》书影
《李佩甫文集》共15卷、490万字,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在2020年8月出版。这套文集集李佩甫40余年创作之大成,见证了李佩甫从平原出发,书写中国和世界的文学履迹,是一套对中国当代史有着社会百科全书意义的作品,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重要收获。
李洱表示,李佩甫是文学豫军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反映出中原文化独特的生存环境。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矛盾与伦理问题,在李佩甫的作品中得到了准确的呈现。在《生命册》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李佩甫让更多年轻人重新认识乡土中国。他为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李佩甫文集》感到高兴,认为李佩甫的作品在文学馆将得到更深入的研究。李洱提到,河南文艺出版社前身可以追溯到黄河文艺出版社,历史悠久,在历史小说出版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河南文艺出版社策划并出版的“小说家的散文”系列丛书选题视角独特,广受好评。他希望河南文艺出版社能把该丛书继续做下去,成为一份重要而珍贵的中国现代文学资料。
“小说家的散文”系列丛书(部分)
马达表示,将《李佩甫文集》捐赠中国现代文学馆,是对李佩甫文学创作的一种肯定,代表着李佩甫文学成就的实至名归。他对中国现代文学馆此次接受捐赠表示感谢,并希望文学馆未来能更关注河南作家,关注河南出版社。
捐赠李佩甫珍贵信件
河南文艺出版社还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了十四封李佩甫的珍贵信件。双方就出版、展览、作家手稿收藏等方面表达了进一步合作的意向。
李佩甫1953年10月生于河南许昌,曾任河南省文学院院长、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席,现为河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李佩甫自1978年发表处女作开始,至今笔耕不辍,作品曾获茅盾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好书”奖、人民文学奖等20余种文学奖项。
李佩甫
对文学的热爱,是李佩甫一生的命题。他身上体现出一个作家应有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李佩甫一直把“平原”当作写作领地,深切关注着那些“背负土地行走”的人们,坚持以理想光芒照耀下的批判精神来透析社会、透析人性,对时代变迁进行深入思考和表达。作家的创作理念使他的作品有了中原沃土般的厚重与深刻,他的长篇小说《生命册》于2015年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李佩甫文集》书影
《李佩甫文集》是李佩甫创作40余年首次结集,全面反映了作家的文学成就,展现了其作品的独特风貌。其中长篇小说12卷,包括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河洛图》,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生命册》,2017年“中国好书”《平原客》,入选“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的《羊的门》,产生过广泛社会反响的《等等灵魂》《城的灯》,以及《城市白皮书》《李氏家族》《金屋》《申凤梅》《兄弟啊兄弟》《底色》等;中篇小说卷收入作家的代表作《无边无际的早晨》《学习微笑》等;短篇小说卷收入作家脍炙人口的名篇《红蚂蚱,绿蚂蚱》《画匠王》等;散文卷是李佩甫的首部散文集,时间跨度长达30余年。最新整理的李佩甫创作年表也附录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