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书写改革开放时代的创业史 ——简评《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

来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第2期 | 李朝全  2021年03月17日16:12

内容提要:《奋斗与辉煌》遵循历史唯物主义,以编年体叙事体例,采用百科全书式的描写,真实记录广东全面小康历程,烛照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是一部记录小康的文学史志,也是改革开放时代的一曲创业、创新、创造之歌。

关键词:《奋斗与辉煌》 改革开放 记录小康 历史 百科全书

章石山的《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是一部厚重的大书。它着眼于书写历史记录时代。该书全面系统地梳理了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至2020年40余年间广东一省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追求文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书写了一部记录小康的文学史志,堪称是一部改革开放时代的“创业史”。

该书是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广东省作家协会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题材创作,是第一部全景式记录小康工程的鸿篇巨著,也是第一部全面反映广东小康建设辉煌成就的大型纪实。广东作协组织动员了13位精锐作家,集体冲锋,集团作战,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这部100余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可谓是一个大手笔,也是一项大工程。这样的创作成果相当来之不易。这种组织创作及其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亦值得总结、研究和推广。

《奋斗与辉煌》选题定位为通俗历史、百姓故事、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以百姓生活变化为立足点,采取编年史方式构建创作框架,以时间为经、以人物和事件为纬,经纬交织,完整呈现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期间广东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等各个重要方面,用100余万字篇幅、300多张图片、1000多个人物和600多个故事,形象地记录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程。从规模和体量上看,这部纪实都非同一般,也前所少见。

这部作品紧紧围绕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一红线,真实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历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改革开放伟业艰苦卓绝的历程,彰显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初心与使命,比较客观准确地阐述了“小康”为何和小康社会理念的形成完善过程和逐步实现过程:从《诗经•大雅》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到1979年邓小平同志第一次创造性地提出,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是小康之家。首次提出了“小康”这一发展的初步目标,后来进而提出,要在20世纪末达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的目标。随后,党的十二大首次把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纳入总体战略;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对小康目标作出精确的描述:在温饱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既包括物质生活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20世纪末,我国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随后,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在21世纪的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即又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构想。中国梦的核心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即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部作品就是在小康的基础上,围绕着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主题,来展开叙事,组织人物和故事。因此,称它为一部记录全面小康的当代史记,或许亦名实相副。

一、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准确运用

书写历史、记录时代是这部作品的一个主动的追求。全书能够科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40多年的历程。

毋庸讳言,全书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坚持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剧中人”,更是历史的“剧作者”。力量来自人民,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实践主体是人民大众,是人民大众推动了当代历史波澜壮阔的历程。改革激发了人民大众的创造力、主动性和积极性,让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迸发,让创造力、创新力充分涌流。作品用最大的笔墨书写人民大众,聚焦参与推动改革进程的每一个人,也就是聚焦科技兴国、文化强国和劳动创造财富、奋斗创造幸福的时代主题。

这其中,既有个体劳动者的狭路求生、拼搏奋斗,最早的个体劳动者如开街边摊、首次实行一元钱“学生餐”的容志仁,经营高档餐饮“太爷鸡”的高德良,他们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率先摆脱贫困,走向小康。还有一村一乡一区一县一市的摆脱贫困改革发展,如当年的布吉镇南岭村(大队),连村党委副书记张伟基的妻子都受不了温饱难保日子的煎熬,要跟着乡亲们“大逃港”,离开穷困落后的村庄。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张伟基才把部分村民劝回了村里。而随着改革浪潮的到来,南岭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短短二三十年间便迅速地追赶上了香港的生活水平。

又比如,1978年7月,最早到东莞来寻找商机、委托村里加工手袋的港商张子弥。他本为解决其在香港地区生产成本过高无利可图的经营窘境,没承想却由此开辟了内地“三来一补”的外贸经营体系和方式,不少广东农民从此洗脚上田,进入工厂当上了工人,工资收入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原先的收入。又如黄江新这样一位画家,他1980年到江门开设油画工作室,后来转移到了深圳的大芬村,并从此在那里扎下根,带动了大芬油画村一个新兴产业的蓬勃兴旺。湛江家电公司生产的三角牌电饭煲,在“以电代柴”的年代,迅速地向农村和城市推广倾销,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一直到新世纪,汪滔开创的深圳大疆无人机,依靠过硬的技术含量,迅速成长为无人机行业的一匹黑马,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一个个个体普通劳动者为改革开放所激发出的创造力、创新力、爆发力和影响力,正是这部作品用浓墨重彩描写的最生动最鲜活也最丰富的内容。

《奋斗与辉煌》很好地处理了“大历史”与“小历史”的关系。大历史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一个区域和一个社会的发展史,在这部书里指的就是当代改革开放史。这是一个宏观的历史。小历史,则是微观历史,也就是每一个个体、每个普通人的成长史、奋斗史、致富史、成功史和他们的人生及心路历程。这部作品杰出地处理了此二者的辩证关系。大历史由小历史组成,由一个个个体的历程汇聚成的洪流所共同创造,个人史的组合融汇成大历史。同时,每一个个体又都是在大历史背景、环境和条件下成长与发展的,个人的发展、成功离不开国家、时代和社会的大政方针,离不开社会的急剧变革和时代的每一个重大举措,也就是个人离不开国家和时代。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党的领导,也就没有个人的发展和成长空间,就不可能有这些个体生命的出彩和人生的成功。是时势造英雄,时代成就了个人。

小历史必然受限于大历史,并为大历史所制约或推动。每个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特定的时代,都背负着时代的历史的重荷。在改革开放创造的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勇于创新,敢于开拓进取,突破以往的条框桎梏,从而取得了全新的成就。反过来,小历史也能对大历史形成助推力,个人能够参与创造和书写历史,参与大历史发展的进程。换言之,《奋斗与辉煌》整部作品基本上是用一个个原先籍籍无名的小人物、普通人来烛照和反射历史,每个普通人的故事,实际上也是这个时代历史的一个投影。这种写作方法可能借鉴了威廉•曼彻斯特撰写的美国的社会纪实《光荣与梦想》一书,通过讲述一个个个人的故事,讲述他们的经历遭遇、梦想追求、成功失败,折射一个时代艰难前行的历程。在《奋斗与辉煌》一书中,每个个体和每个独立的公司的科技创造创新、经营理念方式等方面的变革,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社会的面貌。比如互联网+、电商、QQ和微信即时通讯、人工智能、无人机、基因科技等,这些技术既跟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从根本上重塑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谋生方式,重塑了人们的未来。

《奋斗与辉煌》所书写的是广东省的改革发展史。它是一个区域的历史或者一个地方的方志。但是,这份区域史和方志对于整个中国对于改革开放时代却有着特殊的代表性的意义和价值。首先,它是改革开放的一个鲜活的样本,堪称改革开放的一道微缩景观,是具体而微的中国和具体而微的改革开放历史,作者通过解剖广东这一样本,目的在于烛照近40余年来中国社会和时代的巨大变革。因此广东的改革发展也是一个标本,一扇窗口,是观照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历程的一扇窗户。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与排头兵,它的改革开放历史最具典型性、代表性。40多年来广东所走过的小康历程,正好可以折射全中国的小康之路。

二、编年史的书写脉络

《奋斗与辉煌》采用的是以时间为轴,全书对近40余年历史的梳理与研判,根据政治性的社会性的变革,划分出了四个标志性的阶段。同时,在每个阶段中又分别选取其间每个年份或时间段落中一些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事件和人物来展开,作品既注重大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环境,注重描写党的全面领导、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总体战略决策及布局,同时注意采撷那些具有广东地方特色、地域性特征的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特别是那些为广东经济社会面貌的改变和改革发展做出贡献、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那些人和事。

作者为何要将整个改革开放史划分成四个阶段,其依据在于每个阶段皆有其内在的叙事逻辑。第一个阶段,从改革开放伊始至1991年,这是改革开放的破冰之旅阶段。这个阶段是在“文革”十年结束基础上的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万象更新的阶段。此阶段使整个中国的经济社会面貌得到了根本性改变。此阶段发生在广东的代表性事件,包括“三来一补”加工厂的兴建、农村实行承包到户、1979年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这也是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打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接着,广东率先进行商品流通体制和价格管理体制改革,推广“清远经验”,扩大企业自主权。1980年,中央决定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其中深圳、珠海和汕头三个特区均在广东。1982年,广东经历改革开放的严峻考验,提出“打击经济犯罪坚定不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坚定不移”,“有所引进,有所抵制”,“排污不排外”,较好地应对了考验。1988—1990年,广东全省推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诞生,开创了新中国证券集中交易的先河。这些大事要事都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标志性甚至是里程碑式的事件。

第二个阶段,以1992年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为标志,跨越世纪到2001年,全面开启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阶段,国家社会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阶段突破了“姓资”与“姓社”的桎梏,打破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释放出更强劲的市场活力,从而迈进了一个风生水起的阶段。广东也经历了股市起伏、劳资平衡、安全生产、通胀压力和亚洲金融风暴等一系列的严峻考验,同时努力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模式。国家层面,江泽民发表了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顺利回归,中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等。

2002—2011年是第三个阶段。在本书作者看来,这是攻坚克难的十年。在这十年中,中国相继遭遇了“非典”疫情、世界金融危机、南方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等灾难。在此期间,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国家取消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广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化危为机,转型升级,紧紧扭住科学发展的牛鼻子,打响污染防治战,对口帮扶新疆、西藏,克服严峻挑战,砥砺前行,从而使经济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第四个阶段,从2012年至2020年,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了新时代。在此阶段,习近平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家层面大力推进反腐风暴,实施“八项规定”,正风肃纪,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由此可见,本书的编写脉络既是一种按年份为序的编年史的架构,同时也与政治发展格局和走向基本契合,基本上与四任中央领导集体的任职时间相互契合。

而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作者都注意选取该阶段影响深远的全局性的重大事件,同时选取与之相应的广东地域的人物和故事来表现这一阶段的时代主题。

从总体上看,本书书写了广东小康历史。广东40余年的沧桑巨变的确亟待记录与书写,小康历史叙事也是改革开放史、新中国史和党史书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新阶段的一种史记与真实记录。客观上,广东的小康叙事也烛照了中国之路、中国之治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是如何逐步实现的:从1978年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到1980年代乡镇企业的遍地开花,以及从农村到城市改革的逐步推进。从广交会,到外贸外资外商企业的引进,从“三来一补”到外向型经济,从建设经济特区到开创自由贸易区,从初级的开放到全面的开放,随着时间推移,改革开放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不断拓展。广东的发展因此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广东的小康叙事实际上也是中国的小康叙事的一个代表。

三、充分凸显广东的独特性与典型性

广东无疑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从1989年广东国民生产总值首次超越江苏,一跃成为全国第一,30余年来,广东一直保持着这一“龙头老大”的地位。而广东省的常住人口总量从2007年起便占据全国第一的位置,2009年常住人口突破1亿人,比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的人口总量都要多。因此,广东的发展历程无疑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可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开始前后,广东即面临着大逃港的危局。这也是广东率先改革开放的缘起之一。面对大逃港这一困境,中央表态,中央没有钱可以给广东,但是可以给政策,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广东正是按照邓小平的这一指示来实践和探索的,在最初阶段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策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探出了一条新路。从深圳蛇口的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到1980年成立深圳、珠海、汕头三个国家级经济特区,1984年深圳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全新的理念和价值观,一直到1988年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广,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诞生,开创了证券集中交易的先河,包括1988年4月第一股上市,1990年股票暴涨。直至19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腾讯微信、互联网行业兴起,大疆无人机的崛起,互联网+和电商、人工智能的步步推进,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广东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引领时代风尚。

广东既有破冰式的壮举,也有开创性的政策和文化,有大胆创新探索、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譬如,1979年创造的“清远经验”:清远氮肥厂首次打破了旧体制旧机制的束缚,改由县经委直管,制定实施了“超计划利润提成奖”,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力;譬如,南海县委书记梁广大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无工不富,冲破当时的体制机制的束缚,大力发展工业,一举扭转了“穷荣富耻”的社会观念为“庆富贺富”的大众理念,鼓励全社会大胆致富,勤劳致富,从而突破了落后思想的禁锢。1980年代,广东率先探索突破了“雇工不是剥削”的传统观念。1983年,广州白天鹅宾馆开业,这个我国第一家的五星级酒店实行“四门大开”,开业后,因为厕所卫生纸免费,短短几天时间里就用去了200多卷卫生纸。这家酒店和它全新的开门经营、开放经营的理念都使国人脑洞大开、眼界大开。

又譬如,深圳市罗湖区早在1980年至1981年就开始试行土地出租,通过出租土地获得巨额利益。深圳依靠创新推动发展过程中,像光启理工研究院的一些科技发明创造,大大推动了技术变革,柔宇科技公司发明的柔性显示屏、网易腾讯门户网站、互联网+、电商和农村淘宝、直播带货、区块链、大数据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等,这些创新性的个例都让广东省立于潮头,领时代潮流。

当然,改革创新并非一帆风顺,先行者同时也必然伴随着各种的争议和非议,也容易遇到更多的反对和阻力,但是,广东在改革路途上一往无前,一路开山辟路,踏荆前行,闯出了一条敢为天下先的广东之路。创造了宝贵而丰富的广东经验,谱写了广东奇迹,积累凝聚成了广东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作者所总结的冒险、探索、务实、灵活、包容、契约和特区精神。可以说,作者对广东个案的剖析,不仅仅止步于文学的书写,更是对改革开放经验的一次系统梳理与总结,是对改革开放史的一种剖析。这是一种历史学家的视角和眼光,作者力图作出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论断。

四、百科全书式的书写

《奋斗与辉煌》一书视野开阔,内容繁杂而丰富,涉及了改革开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科技、法治、生活各大领域,记录了各领域、各界的风流人士和突破性事件、标志性事物,可以称为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部百科全书。作家采用的是一种社会纪实的写作手法,用真实的笔触,如实地记录下40余年间发生在岭南大地上的沧桑巨变,保存了一份珍贵的国家记忆,同时也是对广东岭南的文化文明记录。

作者的书写表面上看是一种碎片化的个案、个例的记录,力图从这种纷纭复杂一团乱麻般千头万绪的现实中,梳理出一个线头,抓住一个发展的线索和脉络,提纲挈领。这就是“广东奇迹”“广东经验”和“广东精神”,用这一主脉统领全书。使丰富而驳杂的人物、事件、细节和史实凝聚融汇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从而更好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

[作者单位:中国作协创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