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小论坛 | 第二期:童话四人谈
来源:《十月少年文学》 | 孙建江 汤素兰 汤汤 孙玉虎  2021年03月09日08:54
关键词:童话 小论坛

碰撞想象与现实 启迪创作和阅读

——第二期:童话四人谈

 

本期话题

童话作为一种深受儿童喜爱的文体,能够以丰富的想象满足小读者的情感需求和成长体验。随着幻想文学的兴起,童话与幻想小说的界限不再分明,童话创作也出现了成人化、个人化、哲理化的倾向,有的作品更关注个体情绪的表达而非儿童读者的接受。个人幻想世界的营造是否等同于童话世界的塑造?是不是只要是幻想的内容都适合儿童读者?如何处理个人情感表达与童真童趣的关系?

 

童话的变与不变

儿童文学理论家/ 孙建江

童话的核心要义是幻想,遵从幻想,守护幻想,保卫幻想,这是没有疑义的。但童话的幻想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要说不同年代的童话有不同年代的幻想特质,即使相同年代的作品也各有各的幻想光泽。而这,正是童话的魅力所在。把握童话的变与不变、幻想的尺度与边界、幻想与现实的关系,这是童话写作者永恒的探究课题。

童话要不要体现写作者个体感受?其实,这是童话写作之问,又何尝不是整个儿童文学写作之问?我倒是更愿意这样来思考:与其说回答“要”或者“不要”,我更想说,作为写作者,你是否真正找到了童年感觉,进入了童年状态?如果你找到了童年感觉,进入了童年状态,那么,你能说你就此失去了个体感受?当然不会。反过来,如果你没有找到童年感觉,没有进入童年状态,你就是再有个体感受,对特定的阅读群体,又有多大意义呢?

我从来都认为,但凡称得上经典的儿童文学,都是既儿童又成人的。比如《国王的新衣》,比如《小王子》。也就是说,写作者既要有宽广的视野、博大的胸襟、悲悯的情怀、洞悉人性的能力,同时,你呈现的文本又必须是特定阅读群体可以接受的、拥有童年性的。优秀的童话作家从来不会只顾及自身的感受,他的心中装着大世界,更装着小世界。

 

童话是可可豆变成巧克力

儿童文学作家/ 汤素兰

如何在一个童话里既能营造作家个人的幻想世界又表达童真童趣?如何让一个童话既负载着作家个人深刻的人生感怀,又能塑造出孩子们乐于接受且能接受的童话人物与童话奇境?在我看来,《小王子》是最好的教科书。

《小王子》的成功首先在于圣埃克苏佩里塑造了“小王子”这个独特的童话形象,他既来自于B612星球,又来自于作者的内心世界,既是作者童年的自己,又是寄寓着希望的理想人格。他纯真,美丽,神秘,特征突出,形象鲜明,让人过目不忘。其次,作者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感怀、生活哲理和内心思想这些抽象的东西具象化,将它们拟人化为“玫瑰”“狐狸”“蛇”等等形象,它们原本是观念,但通过拟人化之后已经有了形象、生命和个性,它们与小王子发生关联,自然而然产生故事,作者想表达的观念都通过故事来呈现出来,而不是直接讲出来。其三,他将代表生活中形形色色现象的人物夸张和变形,通过他们的荒诞演绎,哲理不言自明。

丰富的人生内容和独特的生命感悟是童话创作的生活基础,而童话的创作是作者通过幻想对现实生活进行重构。重构意味着豆子已经成了豆腐,麦粒成了面包,可可豆变成了巧克力。重构意味着艺术的经营——塑造出鲜明的童话形象,讲述妙趣横生的故事,构建让人流连忘返的童话空间。

 

童话是“清浅又深刻,简单又丰富”的文学

儿童文学作家/ 汤汤

在近两年阅读原创童话的过程中,我的确有一个印象:那种明亮、晶莹、天真的童话似乎越来越少了,作者们好像在集体用力地寻找,寻找一种童话的新意,而寻找的结果是,大家落入了另一种俗套——成人化、个人化,还有所谓的哲理化倾向。童话不再轻盈灵动、天真有趣,而变得凝滞、晦涩和难懂,简单说就是不好看了,看不懂了,不走心了,读着很累人。

这是因为作者心里没有孩子,在童话里一味表达个人的情感缘故吗?也许是,但创作本来就是一件带着生命印记的事情,作者当然要在文字和故事里表达自己对生命和世界的感知、认识和理解,童话创作也不例外。不基于自身浓烈情感和思想的文字,不带着饱满生命汁液的文字,是无法成就好作品的。所以,我认为,童话目前呈现出来的“成人化、个人化”等倾向,不是因为作者过多地表达了自己,而是表达得不够智慧,是对童话有误解。

童话是“清浅又深刻,简单又丰富”的文学,一些作者刻意摆脱童话的“清浅和简单”,一味追求所谓的“深刻和丰富”,他们有野心,想写出适合任何年龄段都能阅读的童话,这没有错。可写作者对童话的理解不够,写得过于深沉和深奥,仿佛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才华,体现出强烈的文学性。这是一个误区,是对成人读者的刻意讨好,而成人读者并不会买账。

好的童话,既能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对生命的认识,又能写得好看和好读。前者是童话的灵魂,后者是创作的美德。哪怕你的写作的确只为了自己,也不能忘记去发现、寻找你内心的那个孩子。那个孩子会帮助你把童话写得天真和有趣,塑造新鲜饱满的形象,帮助你想象新鲜奇妙的世界,讲述新鲜动人的故事。

 

当代童话创作的两个努力方向

儿童文学作家/ 孙玉虎

第一是讲一个好故事。读了这么多年童话,让我念念不忘的好故事着实不多。有一篇叫《我的大海,我爱你!》,故事主角就是题目里的这七个字和两个标点,它们在不停的流浪中最终找到了各自的归宿。有一篇叫《宇宙的另一边》,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重新生发出对宇宙的好奇和想象。

还有一篇是第二届“小十月文学奖”的金奖作品:《什么都没有的故事》,故事主角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它向我们展示了“元童话”讲好一个故事的可能性和别样魅力。所以,好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好看”的故事,它更是一个独特的观察和表现世界的角度。有很多故弄玄虚的童话其实并没有太多对世界的独到发现,只是把常识改头换面了一下而已。

第二是多一点儿时代气息。童话既然要表现世界,是现实人生的投射,那么不妨再多一点儿时代气息。时代气息不一定要把故事背景放到当下来讲,但故事探讨的话题一定要扣住这个时代的脉搏。

有一篇童话叫《拔土拨鼠的人》,作家煞有其事地描述了一种拔土拨鼠的职业,讽刺了某些工作无谓的消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时下的热词:内卷。

安徒生在他的那个时代里讲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和《皇帝的新装》,生活在当下的我们能否在童话里探讨一下智能手机对生活的影响呢?每一个艺术直觉敏锐的作家,都不会对这个时代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