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充分发挥经典美术作品的时代价值 ——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来源:文艺报 | 路斐斐  2021年03月05日08:24
关键词:吴为山

“丹青写春秋,百年正风华。”正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关键节点,2021年刚刚开幕的全国两会气氛格外热烈。对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而言,在此特殊的历史之年,对经典文艺作品,特别是经典美术作品的现实与历史价值的挖掘,是他今年更加关注的话题。如何更好地以经典美术作品的传播,帮助人们在更宽广的视野、更深沉的价值意识中认识自己、民族、国家和世界,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他在今年两会的多个提案中展现的共同思考。

以红色经典助力党史学习

谈及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美术界的重要使命,吴为山表示,今年他提交的首个重要提案即是《关于以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助力党史学习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过了百年光辉历程,建立了不朽功勋,红色美术经典以美为体,以史为魂,通过将党史内容和美术经典巧妙结合,依托丰富的历史素材和研究史料,创新拓展了重大主题的表达空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吴为山看来,红色美术经典以丰富的艺术形式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杰出人物和优秀代表,艺术化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昂首阔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丰功伟绩,抒发了艺术家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进一步推进对红色美术经典作品的研究、创作、展览和传播,让人民更加牢记党和国家的光荣历史,弘扬民族精神,还需要党史专家和全国美术家、理论家、评论家共同努力,不仅要研究好、展示好、传播好红色经典,还应以此为契机,助推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能够体现党的辉煌历史、伟大民族精神,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经典美术作品脱颖而出,用具有史诗品格、震撼心灵的精品力作描绘新时代,抒写新征程。

“党史鲜活于经典画面、雕塑作品中。”吴为山以经典红色作品为例,谈及美术创作对于深入研究、学习、宣传党的历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如诞生于烽火年代的延安时期的版画,以鲜明而深刻的艺术形象鼓舞了民族斗志;王式廓的《血衣》以典型环境和众多人物的塑造,揭示了革命主题;石鲁的《转战陕北》以高山仰止的恢弘构图,将革命领袖运筹帷幄的生动形象表现得准确、厚重、生动;成为中国现代雕塑里程碑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则是中国雕塑家为历史所塑造的丰碑……这些经典作品以独具匠心的艺术之美,汇聚成时代长卷,于历史细节处探寻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带领观众从中领略信仰之美,讴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伟大壮举。作品精神内涵丰富,直抵心灵,具备史诗般鼓舞人心的力量,是人民的心声、时代的强音、催人奋进的号角,是对革命年代的缅怀、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礼赞,对改革开放的颂唱,亦是对新时代逐梦的展望。吴为山表示,未来中国美术馆新馆建成后,将对近现代美术史进行整体梳理并形成长期陈列,载入艺术史册。对于全国有条件的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他建议今年应多组织围绕党史宣传有特色的展览活动,要以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精心策划、主题鲜明、表现手法多样的,符合时代精神和当代审美需求的特展、专题展使美术展览真正发挥好党史教育和公共艺术教育的功能。

以经典创作为时代立碑

“美术作品想要真正走进当代人心灵,唯有以新的审美创造,突破固有思维模式,用新内容、新形式,为人民塑像、为时代立碑。”作为多年来坚持从事一线艺术创作的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对如何创作好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亦有着深入思考。在今年的提案中,他大力倡导加强对红色经典文艺作品的研究和评论。以美术创作为例,他提议通过仔细研究经典作品背后的党史故事和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总结归纳怎样用美术作品讲好党史。通过对经典作品基本形态、思维方式、表现手法、造型原则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以理论和评论相结合的方式,从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等角度对经典之作进行梳理,组织党史美术创作研讨会,开展系列研究,推动新经典的不断涌现。吴为山建议美术家要充分发掘艺术发展与创新中所生发的新创作方式,用紧贴新时代的艺术语言表现党史内容,在创作中避免概念化、公式化,视野要宽广,表现手法要新颖。美术家还应主动与党史专家合作,认真听取专家对党史事实、政治内涵、重大意义及相关政策理论的解读,帮助艺术创作以正确的历史、民族、国家、文化观,更加准确深刻地表现党的辉煌历史,使作品兼具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达到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是为国家、为人民而作的,创作和展览都要站在历史的高度。”谈及目前一些革命老区的纪念馆、博物馆和美术馆出现的一些品质不高、与史实不符的作品,他表示,进入美术馆收藏序列的作品都应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美术创作面貌,百年后将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范本,因此相关机构应认真梳理当地革命历史、典型人物,结合自身定位,做好规划、提炼精神,最大程度利用好场馆空间,创作具有区域特点、体现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的经典作品,讲好红色故事。同时,全国各大美术馆也可将本馆的经典藏品以3D打印技术或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高仿复制,赠送给相应题材的革命纪念馆等,以帮助更多人从珍贵的图像中触摸历史细节,感受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以经典传播树立文化自信

“文化经典是中国故事的载体,同时也是中国价值的表征,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重要元素。”在吴为山看来,文化经典亦是国家、民族的心灵图像。它所体现的创造力集中反映了艺术家群体的智慧,具有超越时空,直抵人心之本、生命之源的艺术价值。通过文化经典的相互交流,可有效地增加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心灵沟通。

身为中国美术馆馆长,2020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吴为山更切身体验到了不同文明主体间沟通的困难,以及新时代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帮助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实现国际交流的可能。在今年他提交的《关于加强文化经典在“云上交流”的提案》中就倡议,要加大文化经典的云上交流,可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短视频等信息技术,用文化经典传播中国声音,在构建命运共同体中生成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比如,在顶层规划中加强对“云展览”的总体设计,加大投入,让文化经典通过“云上展览”变得常态化、机制化。全国博物馆、美术馆可通过经典藏品数字资源的融合共享实现充分利用,打造不同序列的“云展览”,增强讲故事能力。在国际交流方面,中国与世界博物馆、美术馆、文化机构等还可通过连线视频会议,搭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平台,共同探讨和研究文化经典的相关专题,让思想的碰撞与交融形成共识。在对外传播中,我们也可选取最能表达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经典,结合线上新媒体可视化、移动化、社交化的特点进行传播,与受众形成互动,使文化经典所承载的文化、价值等获得广泛共鸣。此外,在中小学课程设置方面,吴为山也建议加强对经典艺术作品的介绍、赏析。在语文、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等非美术教材中也可多展现经典艺术作品,在教材中突出“中国意识”、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使学生从小建立起对中国文化的自觉自信,并升华为爱国主义情操。同时,在经典文艺作品进社区方面,也可充分发挥社区广告覆盖面广、受众多、传播性强的优势,响应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让经典作品尤其是传统文艺经典和红色文艺经典更多地走进社区,走进人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