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两会“艺”起聊·文化强国十问①——文学如何把握时代脉动 全国政协委员阎晶明:担当时代责任,是作家的永恒追求
来源:人民网 | 黄维 韦衍行  2021年03月04日15:43
关键词:2021两会

编者按: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人民网文娱推出“两会‘艺’起聊·文化强国十问”,邀请文化领域的代表委员,围绕文学、艺术、影视、考古等主题,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言献策。

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本期我们邀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讲述当代文学如何记录蓬勃向上的中国风貌、描绘时代发展的万千气象,真正做到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关注新文学群体权益 提升归属感

人民网:今年两会,您准备了哪些提案建议?

阎晶明:我准备的第一个提案与影视作品编剧的著作权有关。这几年,编剧的各项权益屡受影响。结合近期一些案例,我准备在会上提出这一提案。

另外我还准备提交关于新文学群体生存现状的提案。一些年轻作家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我希望能出台更多措施能更好地保护他们的权益,让他们更有成长感和归属感。

人民网:您一直关心网络文学等新兴文学门类的发展。在您看来,网络文学在当代文坛有着怎样的地位?

阎晶明:最近二十多年来,网络文学涌现出许多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比如电视剧《大江大河》,这些作品大大改变了人们对网络文学的看法。过去,我们认为网络文学只是通俗文学。如今,网络文学和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文学”形成了合流的趋势,可以说在繁荣当代文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不可小视的一股力量。当然,网络文学历史很短,形成有秩序的发展模式需要时间。我们应该在鼓励的前提下多加引导,使网络文学能够更好地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正能量。

细节添彩主旋律作品 增强感染力

人民网:您曾说,“2020年在长篇小说创作上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年。”去年长篇小说创作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阎晶明:2020年,中国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收获颇丰,有许多值得称道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有两个特点值得重视。一是作家在小说中着意去描写世俗的烟火气,表现普通人的生活,突出地域色彩,而且能够自觉地反映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变化。其次,许多作家有意将艺术气质在小说里面表达出来。比如迟子建的《烟火漫卷》就以她生活了30年的哈尔滨为主体,用文字刻画了烟火气息中丰富的生活图景。同时,她还在小说中向读者介绍了哈尔滨的建筑文化和音乐文化。

其实,每个时代的作家都有一定的共同性,也有时代赋予的特殊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每个时期都有非常优秀的作品,生动、真实地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特质。今天的文学作品如何去反映新时代、新生活,把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生动形象地在作品中表达出来,是当代作家的责任。目前,文坛缺乏更有力、更全方位的表现这个伟大时代的作品,我们也希望这样的作品能早日出现。

人民网:作家该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做到既“放飞想象的翅膀”、又“脚踩坚实的大地”?

阎晶明:我们过去把作品分成两类,一种是“为艺术而艺术”,另一种就是反映时代的“主旋律”作品。其实,“主旋律”并不是一种题材类别。作家要通过丰富饱满的细节、生动形象的刻画让大家自主自觉地感受时代的变迁,而不是空洞的说教,这样才能增强主旋律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作家既要有艺术追求,同时更要有时代责任。将二者巧妙结合是每个时代的作家都面临的课题。处理得好的就是优秀作家,他们的作品也将成为经典。我觉得大家要对当代文学有耐心,相信我们的作家能奉献出更多佳作。

人民网:您认为中国当代文学该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阎晶明: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作家要把当代的中国描绘好,反映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这样才能引起各国读者的兴趣。

中国作协也在不断尝试“走出去”的新方式,比如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国际汉学家大会。在会上不同国家的汉学家能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并回到本国翻译出版,以更好地适应当地读者的阅读需求,让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品真正地走到当地读者中去。

当代文学影视化改编 突出故事性

人民网:近年来,中国当代小说与影视结合的成功范例不胜枚举。这对于文学创作有何影响?

阎晶明:近年来,影视化改编对文学的最大影响在于加强了作品的故事性。三四十年前作者更讲究文学的独立性,如今为了适应读者的需求,作者讲故事的方式变得更加从容,更容易被人接受。此外,作品的地域文化色彩也越来越强,有种虚实结合的味道。《装台》就是一个最新的例证,里面的人物群体其实比较窄小,但发生的故事反映着时代发展中人性向善的一面,又展现出地道而浓郁的西安地域特色,就使得作品非常吸引人。

人民网: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鲁迅身上的哪些品质值得当代作家学习?

阎晶明:我觉得当代作家要向鲁迅学习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鲁迅的艺术表达,《野草》就很好地结合了艺术特色和思想深度,他的很多杂文也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又如他在批判现实时,往往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体现着他对民族复兴的追求,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在现在读来仍不觉过时。

而且,鲁迅有时候为了呼应时代的要求,不惜牺牲一些作品的艺术性。他懂得小说如何写会更好,但有时候为了让某种理想信念能够在读者当中产生广泛的影响,他宁愿损伤一点艺术性也要这么写。比如《故乡》的最后一句,“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与小说并无关系,且说理性很强。鲁迅之所以要在结尾如此表达希望和路的关系,是因为尽管闰土的变化和现状让鲁迅觉得非常悲哀,但他相信未来会变得更好。这就是时代精神在作品当中的一种体现和反映,也是鲁迅作为一个作家的责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