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晨钟催人 砥砺前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1年02月10日09:06

牛年新春来临之际,回望2020年《民族文学》的办刊之路,可谓百感交集。

在2020年《民族文学》第1期卷首语《今年春来早》中,我写道:“早来的春天是一个祥瑞的征兆。她预示着国泰民安、国强民裕。今年是我国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十四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告别绝对贫困,全面实现小康,这是中国历史的大事件,也是世界历史的大事件。中华民族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的奇迹。”“早来的春天是一记催人的晨钟。她提醒人们光阴似箭,时不我待。我想,对文学工作者来说,早来的春天还是一声责任的提醒,使命的再叮咛。她让我们记得,正在神州大地轰轰烈烈进行的这场伟大的反贫困斗争,文学不能缺席,作家不能失语。”然而,不曾想到,刊物刚印出来,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气势汹汹突如其来,国家民族突临惊涛骇浪,规划的议程被迫中断,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一时间成为中华民族的头等大事。《民族文学》是56个民族作家和读者共同的精神家园,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聚焦迅速变迁的现实生活办好刊物,是重中之重的职责。《民族文学》微信公众号首先推送抗疫专题诗文,六个文版设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栏,发表多民族作家的抗疫题材作品。全国各地各民族作家踊跃来稿,让编辑们深受感动。尤其是阅读来自湖北疫区的土家族作家李传锋、徐晓华、刘青梅、田芳妮、羊角岩、吕金华、活石、颜英、周爱华、蒲亨享、周碧麟、黄建等的小说、散文、诗歌和报告文学,更是令人震撼。他们的作品反映了疫情肆虐的情景,也表现了疫区人民英勇抗击疫情的意志和行动。少数民族文字版则及时译载了吉狄马加的《死神与我们的速度谁更快》、梁平的《庚子年的武汉》、石才夫的《我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是星火》、熊育群的《苍生守护人》等14篇(首)抗疫作品,以及发表4篇(首)朝鲜文、哈萨克文创作的抗疫作品。

另一个让人揪心的问题是,《民族文学》杂志社配合中国作协脱贫攻坚报告文学项目,组织关仁山、次仁罗布、侯健飞、何炬学、觉罗康林五位少数民族作家分别深入到河北、云南、宁夏、重庆、新疆等地进行长篇报告文学创作。然而,由于疫情原因,作家们的采访和写作受到严重影响。所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使我国最终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重大战略成果,五位作家的采访和创作得以继续进行。关仁山的《太行沃土》、次仁罗布的《鲁甸:废墟上开出的花》、侯健飞的《石竹花开》、何炬学的《太阳出来喜洋洋》和觉罗康林的《天山春晓:从伊犁到喀什》五部长篇报告文学如期完成,分别由《民族文学》节选发表,并由作家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出版单行本。关仁山的《太行沃土》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入选“2020年度影响力图书”推展并获《民族文学》年度奖,何炬学的《太阳出来喜洋洋》入选“作家出版社2020年度好书”,侯健飞的《石竹花开》获《民族文学》年度奖。

反映脱贫攻坚和新时代现实生活,是2020年《民族文学》的工作重点,除了上述作家作品,值得一提的还有向本贵的长篇小说《两河口》。这是年逾七旬的作者书写新时代乡村巨变的力作。小说里的两河口村民,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洗脚上岸”成为城市市民。然而,没有了世世代代耕种的土地,也就没有了千百年来传承的农活手艺的用武之地,突然面对陌生的城市生活,如何谋生一下子成为天大的问题,两河口村民的“华丽转身”其实千辛万苦、千困万难。作家以对人民的挚爱与沉实的生活体验,描写了两河口村民成为大鹏市市民这一身份变换过程中的艰难与苦痛,成功与喜悦,以及基层干部走出迷惘茫然重拾初心与担当的精气神。真挚饱满的情感、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与写实功力的老到圆熟,使这部主旋律题材作品散发出激荡人心的艺术魅力。作品发表后被《长篇小说选刊》转载,并获《民族文学》年度奖。

2020年的《民族文学》,弘扬主旋律,也提倡题材、体裁、风格和手法的多样化,追求时代性、丰富性和深刻性。胥得意的长篇纪实《沙卜台》讲述蒙古族村庄沙卜台村民的故事,平常中亦见传奇,现实里蕴含着心史。作品亦被作家出版社相中,单行本将由该社出版。阿拉提·阿斯木的长篇小说《他人的篝火》,生动展现了维吾尔族生活的幽默风趣与人物的鲜明个性。获得《民族文学》年度奖的凡一平的小说《韦旗的敬老院》,主人公韦旗曾是一位警察,退休之后开办敬老院,主要收容犯人亲属和刑满释放的“老劳改”,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显示了作家对老龄化社会焦点问题的关注,并展露出理想色彩与悲悯情怀。海勒根那获《民族文学》年度奖的短篇小说《请喝一碗哈图布奇的酒》和陶丽群的中篇小说《七月之光》则入选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获《民族文学》年度奖的格致的散文《五号鹤》,则以曲折跌宕的笔致讲述一对丹顶鹤动人的爱情故事,文短情长,思深意苦,令人再三咀嚼。可圈可点的还有获《民族文学》年度奖的金昌国的小说《秋分》和金革著、郑风淑译的小说《3D口罩》,王樵夫的散文《额吉和她的黑马驹》、舒洁的诗歌《时间沿岸的花朵》、北野的诗歌《围场》、查干的诗歌《杭城十月寻桂子》。《民族文学》是六种文版的刊物,获得2020年度奖的作品,还有20篇(组)少数民族文字创作或翻译作品。

除了以上所举之作,2020年《民族文学》获得各文学选刊、选本和评论家关注的作品,尚有甚多。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韩小蕙在《文艺报》发表的《2020年散文:用写作追问世界》一文,其中论评的《民族文学》作品有8篇,并提及17篇“出色的作品”。文中感慨:“为什么这么多?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除了‘少数民族都是天然的诗人’这个语言优势之外,我认为,还是因为‘虔诚’和‘纯粹’。”

寻思去岁来路,有收成,亦有遗憾。还是因为疫情,有些要做的事来不及做,比如年初预想的与《民族文学》基层作者广泛交流没有实现,成为我和杂志社同仁们的一桩“心事”。新的一年,我们想先举办基层作者改稿培训班,以了却这桩“心事”。诚然,面向民族地区基层开门办刊,路何其漫漫,不是一两次活动可毕其功。在疫情仍然扰乱世界的当下,办刊人要听懂那催人的晨钟,无惧艰难困苦,始终砥砺前行。 

石一宁,壮族。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著有文学研究专著《吴浊流:面对新语境》、评论集《走向文学新天地》、散文集《薄暮时分》《湖神回来了》《履痕心绪》、传记文学《丰子恺与读书》等。另发表文艺评论和各类体裁文学作品多篇。传记文学《丰子恺与读书》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副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主编、编审,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