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2020之《北京文学》 借火添薪,传递文学力量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杨晓升  2021年02月03日07:29

忙忙碌碌增岁月,风雨兼程又一年。转眼间,2020年一去不复返,2021年扑面而来,我们每个人生命的年轮又多了一圈。

过去的一年,世界动荡不安,人类风雨飘摇。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无情地袭击了一向高傲自大的人类,让人类叫苦不迭。疫情虽然已经持续一年有余,全球迄今感染新冠病毒人数过亿,死亡超出二百万人,情况惨烈,仍不见疫情有停歇之势。

相比世界其他国家,中国虽然凭借体制的优势,比较早就控制住了疫情,但新冠病毒的困扰却并未彻底解除,虽然病毒感染是零星散发,却一直持续不断,疫情因而也持续不断地侵袭、干扰着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转及人们的正常生活,文学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也难置身度外。

在疫情背景下,我们按照上级的部署,团结组织全体员工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全力保证刊物的编辑和正常出版,疫情期间我社除了客观制约不能全员正常上班和因印刷厂、物流开工延迟,短时间影响了刊物的正常出版发行外,编辑部能够主动把控的编辑、排版、编校及设计制作等环节,基本没有受到疫情的太大影响。有将近大半年时间,我们采取职工居家办公结合人员轮流值班的方式应对疫情,基本保证了每期杂志的正常编辑出版,至年底也顺利完成了《北京文学》(精彩阅读)和《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两本杂志全年共24期的编辑出版工作。

过去的一年,我们一如既往地将力推精品力作、发现和扶持文学新人放在首位。《北京文学》(精彩阅读)全年的重点作品在小说方面有池莉《打造》、刘建东《删除》、葛水平《养子如虎》、 罗伟章《逆光》、郝炜华《金苹果,银苹果》、石钟山《二姐的燃情岁月》、薛舒《后弄》、尤凤伟《晚霞》、郑局廷《乱云飞渡》、陈蔚文《这一年》、裘山山《江边少年》、周建新《李记什锦小菜》、阿袁《食物链》、何存中《青冢》、南翔《果蝠》、 邓一光《离开中英街需要注意什么》、海桀《放生羊》、马金莲《听众》、蒋子龙《桃花水》、吴克敬《燕子,燕子飞》、陈玺《发烧》、梁晓声《哥俩好》、乔叶《给母亲洗澡》、吴君《你好大圣》、孟小书《业余玩家》、女真《因食而遇》、杨少衡《紫烟升起来》、冯俊科《养生》、陈世旭《黄场长自传》等,分别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作家文摘》《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领导科学》等报刊转载或转摘;报告文学有刘元举《荔园筑就的精彩》、昕梅《一个二胎母亲的怀孕经历》、王敬东、朱向军《“核”你一起点亮世界》、长江《养老革命》、刘妍《钟南山逆行的72小时》、彭名燕《其实我一直没走远》、徐江善《荣枯与沉浮》,何建明《城市猎毒者》、曾散《生命的节点》、李朝全《到深圳去》、沙林《明星梦,梦想成真不容易》、李燕燕《无声之辩》、孙春龙《格桑花开》、李琭璐《小康路上,因病致贫之痛》;散文有凌仕江《墨脱的尖叫》、赵丰《聆听鸟语》、刘醒龙《人生的细节在哪里》、赵钧海《档案母亲》、彭程《公园记》、阎纲《“神仙哟挡不住人想人”》、陈新《凝华仙境的春天》、陈亚军《此心安处是吾乡》、柏川《诗意栖居》、杜光辉《六月的焦灼与千年的凄苦》、梁鸿鹰《一次邂逅》、王常婷《相遇中药》、叶浅韵《鸟的故乡》、朱鸿《长安所思》、肖复兴《门上沧桑》、王海滨《外祖母的疙瘩扣》、周晓枫《悦读》、雪小禅《小禅读帖》、漆剑荣《这一世的情缘》、陆春祥《癸辛街旧事》、蔡勋建《将进酒》、刘汉俊《皋陶,一个人的四千年》、胡烟《大匠之门》、姚育明《香樟花落了一地》、姜华《南太平洋的月光》等作品,都在读者中产生了良好影响。与此同时,《北京文学》(精彩阅读)的“新人自荐”栏目,先后发表了石岱、朵朵、谈雅丽、牧寻、谢保杰、齐七郎、岩颜、李晓晨、王曦等9位新人的短篇小说处女作,为文学新人崭露头角助了一臂之力。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则继续遵循集体选稿机制,层层选拔,集体讨论,精中选精,秉持包容、公正、客观的原则,力求选出可读性、艺术性、思想性俱佳的作品,每期精选并转载的全国最新优秀中篇小说佳作,已经一定程度成为中国当下中篇小说创作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是喜欢中篇小说的读者每月重要的参考读本。

2020年,是《北京文学》创刊70周年,也是我们杂志社除正常编务之外的一项重点工作。为此,我们举办了《北京文学》创刊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包括:在《北京文学》(精彩阅读)和《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分别开辟“《北京文学》70华诞经典回顾”专栏,每期分别刊发《北京文学》创刊70年以来的经典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小说,并同期配发评论;编辑出版《北京文学》70年经典作品丛书(共6册),邀请刘庆邦、蒋韵、周大新、陈建功在海淀图书城举办了4场京东读者直播活动;举办“我与《北京文学》征文”并在新媒体平台陆续推送,结集并出版《致读者》征文精美图书;编辑出版《北京文学》创刊70周年纪念画册;第9期特意编辑出版《北京文学》70周年纪念特刊,发表了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为庆祝《北京文学》创刊70周年写就的题词,推出了评论家孟繁华的长篇纪念文章《风雨七十载,风流大道行——纪念<北京文学>创刊70周年》,同期发表了邓一光、海桀、马金莲、胡雪梅、许谋清、周晓枫、雪小禅、漆剑荣、马淑琴等作家的优秀新作,“经典回顾”栏目重新刊登了铁凝主席的短篇小说《逃跑》并配发张莉的评论,为《北京文学》创刊70周年奉献了一份精彩礼物。

以文学的姿态积极参与抗疫,是过去一年《北京文学》的另一亮点。从去年2月开始,春节假期尚未结束,我们就在全国文学期刊中率先组织“万众一心抗疫情”的主题诗歌,及时在北京文学微信公众号推送并择优发表在《北京文学》(精彩阅读)第3期;而后《北京文学》又陆续发表一列抗疫题材的作品:报告文学有刘妍《钟南山逆行的72小时》,何建明《城市猎毒者》,曾散《生命的节点》,小说有池莉《封城禁足99天脑子闪过些什么》,南翔《果蝠》,陈纸《夜视镜》,丁力《父子》,郭文斌《如是我闻》等。这些抗疫作品,彰显出文学直面现实、参与社会和传递精神力量的责任与担当。

纵观过去一年发表或转载的作品,无论是原创版《北京文学》(精彩阅读)还是选刊版《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我们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定地遵循文学的基本规律和艺术标准,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紧跟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以精益求精原则和“篇篇好看,期期精彩”的高标准,努力为广大读者奉献文学的精品力作,一如既往地力求将《北京文学》(精彩阅读)和《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办成无愧于首都北京的文学窗口和文化名片。

北京的文学,也是首都的文学。首都的文学,有理由站在中国文学的高度,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正因如此,多年来,我们在努力办好杂志的同时,积极参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建设与发展。比如进入新世纪以来,《北京文学》先后举办“她世纪与当代女性写作” 、“文学与底层”专题研讨会,我们也先后在杂志开辟专版组织“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文学青年”、“寻找文学存在的理由”、“如何评价当代中国文学的成就”、“寻找文学的意义”等话题的系列讨论,吸引了文坛内外各方人士及读者的广泛参与。

“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更是《北京文学》积极参与中国当代文学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抓手,是迄今国内创办最早、举办时间最长的文学作品排行榜,也是迄今除诗歌之外国内门类最齐全的综合性文学排行榜,创办于1997年,2007年之前每半年一评,之后一年一评。迄今已经举办了32届,共评选上榜作品643 篇。自创办以来,主办方本着不抢先(鲜),重沉淀,拒说情,海纳百川、客观公正的原则,广泛搜集入围篇目,认真评选,力求打造视野更宽、每年时间沉淀更长、选择更精的文学排行榜。每年度的上榜作品,都事先经多家文学选刊和全国20位专家推荐,之后由《北京文学》组织编辑和专家,在认真审读的基础上投票选出,上榜作品基本代表了我国每年度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平。

近日刚刚揭晓的2020年当代中国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共有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随笔4类体裁的20部作品入选,每类体裁各有5部作品上榜。

上榜中篇小说有石一枫《玫瑰开满了麦子店》,蒋韵《我们的娜塔莎》,陈河《天空之镜》,肖江虹《美学原理》,张天翼《雪山》;短篇小说有邓一光《离开中英街需要注意什么》,艾伟《最后一天和另外的某一天》,蔡东《她》 ,徐则臣《虞公山》,南翔《果蝠》;散文有汪惠仁《前辈们》,朱鸿《长安所思》,李修文《枕杜记》,李敬泽《黍离——它的作者,这伟大的正典诗人》,塞壬《即使雪落满舱》。这些上榜中短篇小说和散文,题材多样,风格各异,不仅多角度深层次反映出当今驳杂的社会景观和时代风貌、揭示出人类微妙复杂的丰富情感,而且整体呈现出2020年度文学创作在这些文学样式多姿多彩、百花争妍的喜人景象。

上榜的报告文学作品一如既往紧随时代节拍,抒写家国情怀,以丰富视角呈现当代中国社会的壮阔波澜和精彩画卷。刘诗伟、蔡家园的《生命之证——武汉“封城”抗疫76天全景报告》,纪录了庚子年武汉那场惊心动魄、气壮山河的特殊战役,讴歌了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的抗疫壮举。李琭璐《小康路上,因病致贫之痛》,着眼于中国决胜扶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背景下的脱贫顽疾,揭示并探求大病致贫的现实困境及救治良策,锐利独特、发人深省。李迪《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是一部将生命投入书写的特殊扶贫作品,也是作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精彩绝唱。陈启文《为什么是深圳》以宏大视野和典型个案,全景式呈现了深圳特区4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奇迹,折射出当代中国快速发展的精彩缩影。李燕燕《无声之辩》向我们展现了一位为聋哑人作有声辩护的律师形象,为聋哑人呼唤尊严的同时,填补了文学在此一领域描写的空白。5部上榜报告文学作品,视角独特,题材各异,却都精彩纷呈,这些作品汇合成当代中国的合唱与旋律,如时代的洪钟大吕,传递出作家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和纪录历史的铿锵之声。

过去的一年,疫情虽令人担忧,文学却催人奋进。

古今中外,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已经证明,世界上没有什么力量比精神力量更加强大,而优秀的文学正是人类精神力量最重要的支撑。

中国的先贤早就有“胸藏文墨怀若谷”、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悟与自信,法国作家福楼拜也说:“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

作为文学编辑, 我们年复一年的工作,正如福楼拜所言,从作家手中借得火来,经过精心编辑传递给读者,让读者获取温暖与力量。

刚刚逝去的一年,《北京文学》与兄弟文学期刊和全国人民一样,我们冒着疫情的风险小心翼翼奋力前行,我们以高度的职业自觉和崇高的文学信仰,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辛苦劳作,默默耕耘,不断为读者奉献文学的精品力作,在广受读者欢迎和好评的同时,我们也从中获取了文学的力量和职业的自信,也由此进一步感受到文学编辑的人生价值所在。

愿可恶的疫情尽快过去,愿天佑中华,愿文学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杨晓升,广东省揭阳市人。现任《北京文学》月刊社社长兼执行主编,编审。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失独,中国家庭之痛》《只有一个孩子》,中短篇小说集《身不由己》《日出日落》《寻找叶丽雅》,散文随笔集《人生的级别》。曾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称号。作品曾获中国报告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浩然文学奖、《小说选刊》最受读者欢迎小说奖等奖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