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收获》2021年第1期|虞璐琳:月光密码(节选)
来源:《收获》2021年第1期 | 虞璐琳  2021年01月27日07:20

1

小朱坐在办公桌前,有些分神。对面的那两个人正在认真说着什么,小朱很想将注意力集中到他们的介绍上,但眼睛却总忍不住从他们身上滑过,落在那面只刷了一半的粉墙上。

桌对面的这两个人,一个叫张海潮,一个叫刘涵,都是清华本科毕业,随后又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读研。小朱只听说过哈佛耶鲁牛津剑桥,这个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根本未曾耳闻。这分校真像他们说的那样,半导体专业世界排名第一?如果是这样,他们为什么不读完博士就退学创业?难道是读不完,没办法才来创业的?小朱心思摇荡,突然脑子里浮现出《围城》里方鸿渐拿的那个克莱登大学文凭。

窗外的张江依然一片荒芜。几个月前,红头文件下来,说张江要建成高科技产业基地,各个部门闻讯而动。可几个月过去,产业基地的事却依然没有什么起色,窗外的这块土地,除了农田,还是农田,根本看不出半分高科技的模样。眼前的这两个人也是冲着产业基地来的,小朱已经不记得这是他接待过的第几拨海归创业者了。每个人都身份显赫,这个名校,那个头衔,小朱脑子里一团浆糊,不知道该如何确定他们的能力,也不敢轻易作出决定:判断失误,将人才挡在门外,他会成为罪人;真将人招来了,给房给补助,最后李逵变李鬼,他同样是罪人。

想到此处,小朱忍不住又看了一眼对面的墙壁。寒酸简陋至此,丝毫看不出是一家高端芯片公司的办公室,就如同一个衣着褴褛的乞丐,实在没办法让人相信他实际是大富大贵之身。小朱心里有些打鼓,不会是骗子吧?

“我们领芯想做的是通讯芯片方面的设计。”张海潮说道。

“可你们在美国的时候做的不是导航芯片吗?”说话的是游处长,小朱的领导。

张海潮点点头。

“那为什么不把你们的技术带回来?我听说,通讯芯片比导航芯片复杂太多。”

张海潮没回答。游处长迅速扫了他一眼,又漫不经心地垫了一句:“对了,上个月,有人推荐了一个博士后,叫李月,他也做通讯芯片。”

游处长故意将“博士后”三字加了重音,但张海潮似乎感受不到,毫无反应。倒是他旁边的刘涵,看了张海潮一眼,似乎有些心虚。小朱捕捉到了这个眼神,这让他又多了些疑虑。眼前的这两个人,都是三十不到的年纪,对于做芯片设计来说,未免太过年轻。而且张海潮长得太漂亮,在小朱的心里,工程师就该戴着啤酒瓶底般的眼镜,灰扑扑的,像刚从兵马俑坑里爬出来似的,可张海潮会让人想起一只搁在博古架上的漂亮花瓶。如果他今天竞争的不是科技扶持,而是演艺扶持,恐怕希望会大很多,小朱忍不住这样想。

游处继续说:“李月的团队人数比你们多,博士更是足足多了一倍,还有博士后好几个,你们团队好像没有博士后吧?当然,这个也不要紧。我的意思是,既然我们张江已经有了李月的通讯芯片公司,如果能有另一家导航芯片公司,那就……”

“芯片设计公司能否成功,决定因素不是人数,不是学历,而是这家公司是否能拥有领军人才。”张海潮打断了游处的话。

游处有些尴尬,但他显然不想对张海潮作出退让:“你说得没错,李月总就是一个绝对的领军人。”

“是么?”张海潮耸了耸肩,露出一个不置可否的神情。游处说:“我们政府的投资,就是要看团队里有多少个博士、博士后,这一点张总您要理解。如果做导航芯片的话……”

“领芯的方向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我们不是搞收藏高学历的公司。”

张海潮的生硬显然引起了游处的极度不悦,但他还是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稍稍调整,语气缓和地说:“张总,我们还是很愿意帮助领芯,只是政府资金有限。要不这样,只要您再找到资方,我们愿意跟投。”

游处很有礼貌地给了一个台阶,如果张海潮真是个人才,他不希望因为只言片语的摩擦就失去他。但显然,张海潮没体会到这份好意,他只是冷冷答道:“那到时候再看吧。”随后,便起身送客。

张海潮的举动让游处和小朱都有些吃惊。虽然海归创业团队与国内环境多少都有点脱节,但多半还是懂礼数的。比如那个李月,刚见面时就送了游处和小朱一人一个诺基亚的新款手机。游处和小朱不敢拿,他却轻飘飘地说:“我们和诺基亚在欧洲有合作,这是他们给的样机,我也是借花献佛,各位领导试一试性能,也算对我要做的芯片做些了解。”李月这话迅速消解了送礼的意味,让游处和小朱感觉到收手机就是工作的一部分,而且,通过这句话,两个人很容易便能想到李月跟欧洲顶尖企业千丝万缕的人脉。和李月相比,这个领芯的人,好像是月球上来的,半点人情味都没有。政府官员登门,除了几口白水,连句好话都没有,简直是热脸蛋贴冷屁股。

走出领芯公司的大门,小朱还在为刚才张海潮的举动忿忿不平:“先不说他们有没有真本事,就算有真本事,就冲着那说话的腔调,半件事都办不成。”

游处笑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2

游处和小朱走后,办公室里就像麻将搬庄一样又坐了四个人。身材娇小的是张海潮的太太黄林希,另一位周身散发洋味的是刘涵的美籍华人太太米兰达。两人在美国都有工作,老公创业艰难,两人便也请假回国帮忙。

“这些人的嘴巴最不可信了,要你回国的时候,说得天花乱坠,资金、政策,都不是问题,可一回来,要米没米,要水没水,好像这熟饭会自己从锅里冒出来。”黄林希显然是个急性子,一开口,一个个字眼就像是从她嘴里组团冲出来的。不知道是不是说话太快,消耗了气力,她用手轻轻托了托腰。她的肚子微微隆起,已经怀孕数月。

张海潮温柔地看了眼妻子,说:“你别急,我回来也不是为了这些政府资金,没关系的。”

“我就不明白了,那个游处开口李月闭口李月,李月那技术,一看就有问题,怎么就成了宝贝了?”刘涵忿忿不平。

“呵,要是能那么简单就正确判断技术的高低,国内也就不会走这么多弯路了。”张海潮说的弯路便是不久前的芯片一号工程,国家花了几十亿投建芯片厂,最后一败涂地。

“国家的事,我们管不了,我们还是管管眼前的事吧。海潮,你说现在该怎么办?大部队就快回来了,一回来就要给大家发工资,我们两个的积蓄撑不了太久的。”

“放宽心,车到山前必有路,会有办法的。”

刘涵瞥了张海潮一眼,不再说话。旁边的米兰达看着自己的丈夫,将话捅开:“如果早几年,钱的事可能真不是大事,可现在911刚过,互联网泡沫一破,你们认识的那些硅谷investor,自己的口袋都broken了,哪还有什么办法?”

“我们也不是第一次融资了,只要我们的项目好,总能找到钱的。胖子现在不就在想办法说服他们老板吗?”

张海潮提到的胖子,是他和刘涵大学同寝室的铁哥们,现在是一家香港基金的负责人。这次回国,胖子张罗得最勤,连烤面包的烤箱都给他们置办了。可最为难的还是钱,胖子原本承诺的资金始终到不了位,理由很简单,上面的大老板在犹豫,而犹豫的原因便是李月的团队。

“我们不能一棵树上吊死。”黄林希的眼珠子在骨溜溜乱转,张海潮看见,有些头疼。每次她露出这副模样,肯定就是有了新主意,而那些新主意,十有八九都让张海潮头疼。

“要不,我们去余老师和薛阿土那里问问吧。”

黄林希说的余老师,多年前在中关村租了个仓库,搞英文培训班。而黄林希,当时只是个刚从某三流大学毕业的女青年,为了追求远赴美国留学的张海潮,不得不突击英文。一个是基础太差,找不到愿意收她的英文培训班,一个是刚刚开张,几乎没有生源,芝麻掉到针眼里,两人一拍即合。没想到爱情的力量如此巨大,经过一段时间培训班的学习,黄林希竟然考出了托福,申请到了美国大学。好风凭借力,余老师的培训班也因此声名鹊起,慢慢做大。今时今日,据说都要去纳斯达克上市了。

而薛阿土,他是黄林希的老乡,黄林希曾在薛阿土的地产公司工作过几天。薛阿土分明知道黄林希在苦追张海潮,却依然不忘撬墙角:“林希啊,可惜啊,可惜我家里那个管得严,不能分身追你,否则哪至于害得你在张海潮这里受苦受难啊。”想起薛阿土说话时那个猥琐的神态,现在黄林希还会隐隐不悦。没想到,就是这个人土名字也土的男人,借着中国地产的红利,这些年财富蹭蹭上涨,竟成了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

听了黄林希的想法,刘涵不停点头:“这个主意好!”

“是吧?”黄林希得意,“薛阿土可是主动找上门来的,我们没理由把这么个财神爷拒之门外。”

刘涵、黄林希一唱一和,全然没征询张海潮的意思,张海潮心中极为不悦。

“他们的钱,就算了吧。”张海潮说。

“为什么?都是钱,为什么不要?”

“我们做的是芯片公司,需要有背景的资金、带来资源的资金。你说的这两个人,谁有高科技方面的背景?谁有高科技方面的资源?林希,我们虽然缺钱,但我不贪钱。钱也是分三六九等的,第一等是百年家族,第二等是国家主权基金……”

黄林希打断:“行了海潮,你还是那副知识分子腔调。都什么年代了,这番话要是外人听到,肯定要笑你。如果有人跑到战场上拼命,他还会想手里拿的是杀人刀还是杀猪刀吗?”

张海潮一愣:“这怎么好比呢?”

黄林希说:“我觉得眼下就是这么个情况,我们就是在战场上,不是活就是死,没有第三种选择。海潮,有武器就用吧,别带着你的洁癖上战场。”

张海潮的脸微微涨红,他很想反驳,但最终还是忍住了。黄林希是真心为他好,这一点他心知肚明。就像这次,国外许多留学生响应十八号文件,要回国创业,很多人的太太却不支持,毕竟美国的生活条件好太多,工资也高。然而怀着孕的黄林希却无条件地支持自己,无怨无悔。对于这一点,张海潮充满感激。现在,黄林希也是认真给自己出主意,他不想当面硬顶,让她不开心。

张海潮看了看黄林希的肚子,面露难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