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95岁的刘海粟为何执意登上美国大峡谷写生
来源:文汇报 |  范昕  2021年01月26日07:57
关键词:刘海粟

刘海粟《大峡谷》,油画,1990年

今年是刘海粟诞辰125周年。31年前的一盒录像带,牵出刘海粟美术馆新近启幕的特展 “黄山归来再登高——刘海粟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写生纪实文献展”,也揭秘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1990年,完成“十上黄山”的艺坛壮举之后两年,刘海粟竟然再度登上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写生,当时他已95岁高龄。

关于这次写生经历,《刘海粟年谱》里仅有短短一句话。当年写生的作品,由于种种原因如今也泯然于大众视野。刘海粟为何不顾年事甚高执意亲赴大峡谷写生?此次写生总共待了几天,留下哪些作品?对于一连串疑问,这个展览一一给出答案。

展览的核心部分,正是这盒珍贵的录像带,时长8个多小时,连同60来幅现场照片,均为当年刘海粟大峡谷写生之行留下详实的一手资料。它们来自海外华人张善利的捐赠,他同时是刘海粟此趟行程的重要见证人。新闻纪实的诸多文献,则又为展览延伸出更多丰富的细节。由此,人们得以在这个展览中,窥见刘海粟人生暮年在美国以及大峡谷的足迹,也再度咀嚼写生之于艺术创作的意义。

以95岁高龄写生美国大峡谷,被誉为“创下中国近代绘画史一项新纪录”

刘海粟是1990年5月22日至24日赴美国大峡谷写生的。当年4月,他与夫人夏伊乔二度访美,住进张善利位于洛杉矶的河畔别墅。在听说美国的世界自然遗产——科罗拉多大峡谷何等神奇壮观之后,刘海粟动了心,不只一次直言一定要去一趟,将它们描绘下来,说着说着竟还落了泪。如是动情的画面,就出现在录像带的记载中。最终,在做足万全准备之下,这一梦想得以成真。他一共在大峡谷写生了三天,对景完成了两幅油画、一幅国画。刘海粟以如此高龄参与的这趟写生,被当时的洛杉矶媒体誉为“创下中国近代绘画史一项新纪录”。

5月21日,刘海粟乘小飞机换汽车进入大峡谷,保健医生随行。接下来的三天时间,他每天完成了一幅写生。其中第一幅作品,开始于5月22日中午11点多。在头一天选定的写生地,坐在轮椅上的刘海粟,拿起油画笔,蘸了满满的蓝色颜料,抬眼凝视眼前的风景片刻,进而在画布上落下第一笔。这幅写生他画了近两个小时,用丰富的色彩画了颇为典型的大峡谷景观:画布右边是像刀削过的“桌子山”,左边是绿树丛,中间是蘑菇形峭壁石柱,远处是层峦叠嶂的红色群山。在第二幅写生中,刘海粟只画了一株古松柏,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用去大量的靛蓝与翠绿。张善利透露,画面来自旅途的偶遇——在一座瞭望塔附近,刘海粟发现了这株古柏,树干脱了皮,满枝新绿却在阳光下生机勃勃,喜出望外的他,忍不住提笔。最令人意外的,是第三幅写生,刘海粟竟然画的是国画。峡谷里的山风有些大,薄薄的宣纸一不留神就会被吹皱,只见四块就地取材的山石充当起了“镇纸”,刘海粟索性站在画桌前提笔挥毫,夏伊乔则端着装满墨汁的杯子在一旁。

当地一份纸媒的报道写道,大峡谷归来,刘海粟兴奋得失眠了好几个晚上。虽然在大峡谷只完成三幅作品,刘海粟说他还有许许多多草稿留在大脑中,他说去过大峡谷,才知道自然的伟大、人的渺小,正是渺沧海之一粟。有意思的是,这份报道也出现在此次展览中,成为一个生动的注脚。

画美国大峡谷,最终画出民族化的独特表达、不断超越的精神追求

今天,回望刘海粟31年前的这次美国大峡谷写生,深意远在画面之外。

写生,从“十上黄山”归来到再登美国大峡谷,凝结着刘海粟不断寻求自我突破的一股精神力量。这种突破不仅仅在于超越身体极限,更在于攀登艺术山峰。刘海粟的艺术之路,正是在日积月累的写生过程中日臻化境的。他在跨度长达70年的时间里“十上黄山”写生,从“走近黄山”到“走进黄山”,从“黄山是我师”到“黄山是我友”,最终画出与所描绘对象之间的生命关联,把山画活了。

耐人咀嚼的,还有刘海粟强烈的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靳文艺告诉记者,大峡谷写生过程中,刘海粟其实边画边在思考琢磨。他最后一幅国画写生是临时起意的。原本他当天出门仅带了油画画材,画着画着,突然决意改用中国的写意手法描绘大峡谷神奇的景观,为此,随行人员特地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赶回旅馆,取来了宣纸、毛笔、墨汁。

将这几幅写生与刘海粟早年欧游期间的写生相互参照,人们能够发现这位艺术家的文化主体意识是如何日渐强烈的。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的欧游期间,刘海粟就曾大量尝试异域风情写生,但采用的是“拿来”自西方的绘画技法。时隔一甲子于美国大峡谷的写生,刘海粟则俨然画出中国气派。哪怕当时他画油画,材料来自西方,画面中其实不经意流露出取自国画的皴法、线条,第一幅油画写生中甚至在左上方出现了国画惯有的题诗。最终这样的画面,成为了民族化的独特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