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需要优秀文艺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研究之一

来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第1期 | 鲁太光  2021年01月19日16:47

内容提要:在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秀文艺作品的问题。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为何如此重视这个问题,是认真学习、落实其思想的必要前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科学论断,是理解这一问题的一个关键维度。具体来说,创作大量优秀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树好中国形象,是解决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阶层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矛盾的有力有益之举。

关键词:习近平论文艺 优秀文艺作品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美好生活 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崭新成果,是我们党和国家文艺史上的标志性文献。《讲话》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五个方面,①对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状况进行了整体研判,对取得的成绩进行了高度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对发展方向进行了科学指引。这五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层层推进,不可偏废,更不可割裂理解。然而,如果抱着精细研究、认真落实的目的,则可以从某一角度切入,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专题阐释。笔者就带着这样的问题意识,对《讲话》进行了学习、思考。在笔者看来,《讲话》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主题,甚至是最重要的主题,就是优秀文艺作品问题,即吁请、指引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作出越来越多的优秀文艺作品,尤其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艺作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艰难而又壮丽的事业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与情感能量。甚至可以说,《讲话》五个部分中的其他四个部分,其实都是围绕着第二部分“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展开的:第一部分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强调创作优秀文艺作品的重要性,第三、四、五三部分从不同角度出发,强调创作优秀文艺作品的条件,即创作优秀文艺作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立足中国精神改进和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其中包括文艺评论问题,即“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②

文艺工作座谈会举行之后,一些文艺工作者纷纷撰文,谈自己对《讲话》的理解和接受;稍后,一些研究者也发表文章,对《讲话》进行解读。通过这些文字,我们能够看出文艺界对《讲话》问世的兴奋之情,也能够从某个角度、侧面看出大家对《讲话》的心得体会,包括对创作优秀文艺作品问题的心得体会,但客观地看,由于时间相对仓促,且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尚未以体系的方式完整呈现,因而大家对《讲话》的理解主要停留在局部层面,就文艺谈文艺,不能将其放置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框架中学习、领会,因而不够全面、系统。党的十九大之后,随着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的深入,文艺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位置也逐渐清晰,因而,创作优秀文艺作品问题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在笔者看来,文艺问题,特别是创作优秀文艺作品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意义重大。从这个角度出发,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如此重视文艺问题。

那么,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这么重视优秀文艺作品问题呢?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切入回答。笔者以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艺,特别是优秀文艺作品,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因素,即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③。这一科学论断,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认识中国问题、研究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前提。从这个前提出发,文艺问题就不只是单纯的业务问题,而且还是事关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这一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环节,即创作出大量优秀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树好中国精神,传好中国情感,是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社会矛盾的必要举措。

之所以这样讲,首先是因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物质生产发展与文艺创作、生产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体地说,历经革命、建设、改革三个阶段,经过胼手胝足的努力,能干、肯干、敢干的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物质生产取得极大进步。据有关研究显示,2018年我国GDP达到90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1952年增长175倍,年均增长8.1%,折合13.6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6%,稳居世界第二位,而且由于我国经济增长率比美国高1倍以上,国际研究机构普遍预测,我国经济总量将在10年后超过美国。④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物质生活也得到极大改善。我们仅以粮食安全为例对此加以说明。新中国成立后,“谁来养活中国”就是西方一些政治家和学者关注的问题。比如,1949年美国国务卿就说:“中国人口在十八、十九世纪里增加了一倍,因此使土地受到了不堪负担的压力。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中国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⑤1995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他对中国未来进行预测的《谁来养活中国》一书中旧调重弹,认为由于水和土地资源禀赋有限,中国要想养活日益增长的人口,将被迫进入国际粮食市场,而中国到国际市场采购必然会引发通货膨胀,从而抬高粮价,使得世界上更贫困的地区退出国际粮食市场,因此将加剧全球性贫困。⑥然而,事实胜于雄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苦干加巧干,发挥了极大的能动性,新中国成立后,逐步解决了“吃饱”的问题,改革开放后,又逐步解决了“吃好”的问题,使上述“预言”一一落空。据统计,从2004年起,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二连增,2018年粮食产量达13158亿斤,全国近14亿人口人均944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为中国从温饱到小康提供了坚实保障。对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前任总干事达席尔瓦先生给予高度评价,他说:“中国用仅占世界9%的可耕地和6.4%的水资源,养活了世界1/5人口”,“为全球‘减贫减饥’作出了突出贡献”。⑦随着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相信中国在这方面的成绩将会更加靓丽出色。笔者举上面的例子,并不是说中国经济发展不存在问题,而只是提醒我们注意到,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上述成绩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国家,这也提醒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局面,力促中国社会良性发展。

在中国物质文明取得巨大成绩的过程中,中国的精神文明,包括文化生产、文艺创作等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重要的是,我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据有关研究显示,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引导,近年来,我国文艺产品日益丰富。影视与网络文艺方面,“1979年生产故事影片67部。2017年生产电视剧310部13310集,电视动画片83599分钟。生产故事影片798部,科教、纪录、动画和特种影片172部。互联网时代创新了文艺观念和文艺形态,创造主体大众化。截至2017年底,全国网络文学创作队伍约1400万人,重点文学网站的原创文学作品达1646.7万种。网络文学改变为影视、网游与动漫等新文艺形式,形成网络文艺与网络文娱产业,影响力已辐射至海外”⑧。文学创作也是一样,成绩相当亮眼,仅就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出版数量来看,“可以说是世界数一数二”,“我们现在就长篇小说这个门类,这一年就将近五千种长篇小说”,而“新中国成立到1977年”,将近30年,“我们总共只有423部长篇小说”,所以,现在一年的产量是“过去30年的十倍”。不止在数量方面是这样,中国当代文学在观念、题材、形式等方面,也都锐意探索,多元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⑨不过,实事求是地看,虽然中国当代文艺生产、创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物质生产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相比,显然还有一定差距。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对美好文艺生活的需要相比,差距则更明显,成为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解决的短板。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优秀文艺作品问题,即尽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文艺创作、生产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优秀文艺作品方面,我们却很难这样说。而且,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相比,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相比,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特别是前期相比,自新世纪以来,我们在优秀文艺作品创作方面似乎遭遇瓶颈,精品力作相对较少。是的,我们现在不再像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后的那个时期那样,面临的是产品数量较少,供应不足,人民群众无书可读、无戏可看的问题。相反,我们现在不仅文艺产品数量巨大,而且文艺形式繁多,特别是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进步,人民群众接受文艺作品变得极其便捷,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几乎就能满足阅读、收听、观影等基本的文艺需求。然而,在看到文艺产品极大丰富、文艺传播极其便捷这些优点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文艺产品质量相对不高、优秀文艺作品数量相对较少的问题。不说其他文艺形式,仅看影视作品,一年生产、播出那么多,可我们也应该问问,这么多作品,有多少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呢?更进一步说,既叫好又叫座的又有多少呢?说老实话,答案恐怕不怎么乐观。我们如果再追问一句,这么多作品,又有多少译制到国外了呢?即使译制到国外了,那接受程度如何?它们是“走出去”了,但“走进去”了吗?走进海外观众心中,成为他们认识中国的载体了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恐怕要更加谨慎乐观。

这应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一方面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⑩的原因吧?而且,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文艺作品与物质产品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文艺作品尤其强调质量问题,强调以质取胜,而无法像一般物质产品那样,只要质量合格,就可以标准化设计,批量生产,靠数量取胜。我们甚至可以说品质是作品的生命。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影响力胜过千万部一般的作品,更不要说那些粗制滥造、低级趣味的低俗作品,只能降低人的审美能力、道德判断力,乃至人的感受力,起到无穷的负面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到今天,我们阅读老子、孔子、庄子、屈原的作品,阅读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阅读辛弃疾、关汉卿、曹雪芹的作品,阅读鲁迅、郭沫若、茅盾的作品,阅读柳青、赵树理、路遥的作品,依然能够被他们吸引,依然能够感到他们的生命气息,感觉到他们好像还活在我们中间一样,尽管他们已经离开了我们,有的已经离开了我们几百年、上千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阅读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阅读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的作品,阅读歌德、席勒、海涅的作品,阅读惠特曼、马克•吐温、福克纳的作品,阅读卡夫卡、乔伊斯、马尔克斯的作品,阅读一切世界文艺大家的作品时,深深地为他们所塑造的世界、刻画的人物、讲述的故事、传达的情感、讲授的哲学打动的原因,虽然他们远在异国他乡,离我们有千里万里,有漫长的时光。只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优秀文艺作品的极端重要性,就不会再为我们在数量上所取得的成绩而太过高兴,而是应该直面问题,静下心来,甚至是横下心来,思考、解决创作优秀文艺作品的问题。说老实话,“高峰”之作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其产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优秀文艺作品是可以创作出来的,只要我们够用心、努力,而且随着优秀文艺作品数量增多,量变可促进质变,为“高峰”奠基。

除了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外,城乡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也是制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问题。在现代社会体系中,城市日益居于中心地位,农村则退居边缘地位,城市与农村之间在生产发展水平、经济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社会保障能力等方面,差距相当巨大。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显示:2019年度,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00元,城市是农村的2.64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00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063.00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328.00元,城市是农村的2.11倍。11这样的差距,肉眼可见。与之相对应,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方面,这种差距也十分明显。客观地说,对于生活在城市,尤其是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的市民来说,文化产品、文艺作品供应不是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产品质量问题,但对广大农村地区而言,不仅产品质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产品数量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以在农村文娱活动中占首要地位的电视剧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12随着中国物质生产发展,中国农民收入增高,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不断普及,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2018年,农村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9%。13也就是说,“硬件”已不是制约农村文化消费、享受的主要因素。然而,“硬件”问题解决了,“软件”问题却远没有解决,即根据农村地区实际打造、创作的文化产品、文艺作品却相当匮乏。例如,2018年,央视收视排名前30的热播剧中,都市情感、家庭题材依旧占据最大的比重(33%),而农村题材仅占7%。14前几年的数据也不怎么理想,有研究者通过对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国家电视剧发行许可证》数据进行整理发现:2014年,农村题材电视剧27部,在全部429部电视剧中,占比为6.29%;2015年,农村题材电视剧15部,在全部394部电视剧中,占比为3.81%;2016年,农村题材电视剧14部,在全部334部电视剧中,占比为4.19%。15我们当然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农村观众就一定喜欢看农村题材的电视剧,但无论如何,在有广袤农村地区、广大农村人口的中国,16在农民主要的文化消费品电视剧中,农村题材作品占比如此之低,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无论如何,这是城市和农村间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个十分明显的例证。

更为重要的是,对农村地区文化生产、文艺创作的轻忽,不仅严重影响着农村地区的文化供应,而且也影响着整个国家文化的发展,影响着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农村题材的电视剧作品之所以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随着城市化发展和社会变迁,农村人口,尤其是有文化的农村人才流失严重,而缺乏农村文化背景的创作者,面对着复杂深刻、瞬息万变的“三农问题”,无力把握,无处入手,因而很难写出反映新时代农村生活、表现新时代农民情感与诉求的作品。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农村和农民成为被中国文艺“遗忘的角落”。或者,出于收视率考虑,农村和农民成为被曲解的对象,成为任人打扮的他者。但实际上,我们必须跳出农村和农民问题看待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历史地看,不要说中国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动力,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的巨大变迁,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极其悲壮而又伟大的面向。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农民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甚至是牺牲,支持了中国的现代化、城镇化,既是中国由穷而富、由富而强的参与者,也是中国由穷而富、由富而强的见证者,即中国农民既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正剧的重要“剧中人”,也是其最重要的“剧作者”之一。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党和国家才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坚定不移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6年聚焦“三农”问题,脱贫攻坚更是将“三农”问题提升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高度。说句良心话,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文学艺术不能缺席。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必须看到,在这一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一波三折、艰难前行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农民也在不断地改造着自己,锻炼着自己,提升着自己,发展着自己,使自己不但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还要融入时代的大合唱,甚至引领时代的节奏。在这个过程中,农民的心理变化十分丰富,性格活动十分活跃,人物形象十分饱满。也就是说,在创作有关中国农民的文艺作品时,我们不仅要看到一颗颗“传统心”,更要看到一颗颗“现代心”,不仅要看到一颗颗“乡愁心”,更要看到一颗颗“希望心”,不仅要看到一颗颗“农民心”,更要看到一颗颗“中国心”。换句话说,这一亿万颗心灵的嬗变,是现代中国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对其进行观察时,我们不仅要着眼于百年来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具体历史实践,而且更要着眼于百年来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必然性,并进而揭示这种历史必然性与无数中国农民本身——人自身——发展的丰富的内在关系。只要弄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知道,在中国农村蕴含着多么丰富的文艺素材,活跃着多少历史的“剧中人”与“剧作者”,闪烁着多么美丽的心灵。只要将这些内容完美呈现出来,我们就能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能够满足广大中国农民的美好生活需求,而且能够满足广大城市市民的美好生活需求。

因为,这不只是“农村故事”,而且更是“中国故事”。

阶层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也是制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障碍。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中国经济社会也经历了深刻变革。这一变革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一变革也带来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中国社会分层问题。有研究者从经济周期变动的视角来观察这个问题,认为从1991年到新千年前后的十多年,中国的改革和社会转型,可以说是由一个经济周期作为基础的。17 1991年的经济增长率达9.2%,对比1989年的4.1%、1990年的3.8%,呈现了明显的复苏势头。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后,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改革目标。主要由于投资拉动,1992年经济增长率越升至14.2%,达到本轮周期的最高点。之后缓慢下滑,到1998年以后陷入所谓“七上八下”的局面(1998年7.8%,1999年7.6%,2000年8.4%,2001年8.3%),经济全面紧缩,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稍后波及中国,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进程。与本轮经济周期重叠的是国有企业的大规模改造。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做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随着本轮经济周期进入衰退期,大批国有企业陷于困境,1997年底,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亏损面达39.1%。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大批中小企业关停并转,造成数千万职工下岗,仅1997年,全国下岗人员总数即超过1000万,占全部职工的近8%。18更为严重的是,由于1990年代后期经济衰退加剧,包括国有企业职工大规模下岗,农村剩余劳力进入城市第二、三产业的通道被阻塞,同时,乡镇企业陷于困境,继而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集体所有制企业大多改为私营企业,农村贫富分化。另外,1996年粮食生产过剩,一方面生产成本连续增长,另一方面粮价低落,谷贱伤农。世纪之交,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三农”问题爆发,成为公共议题。在这一系列叠加效应影响下,传统“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动,乃至解体,新的社会结构初步形成。2002年初,陆学艺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一书问世,引发强烈社会反响。该著以组织资源(权力)、经济资源(资本)、文化资源(知识)占有状况作为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把当代中国社会分为十个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无业失业半失业者。19以后四个社会阶层为基础,中国社会产生了一个比较庞大的“底层”。

这一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既要重视经济建设,亦要重视社会建设,否则,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势必会影响中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影响中国转型升级,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既直面现实,又高屋建瓴。为解决这一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出发进行了系统部署,特别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因而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0可见,补民生短板、社会短板,实现共富,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策。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多领域、多层次、多环节共同发力。文化建设、文艺创作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即“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21在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22在这个方面,各阶层之间文化资源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具体来说,与其他社会阶层相比,由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无业失业半失业者等组成的“底层”在文化服务、文艺生活方面,存在着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对此,我们仅以农民工的文化状况、文艺需求为例进行说明。据国家统计局官网《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9077万人,比上年增加241万人,增长0.8%”。而且,这个人口庞大的群体正在努力融入所在城市的生活,调查报告指出,进城农民工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有所提高,“40%认为自己是所居住城市的‘本地人’,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由于该调查报告没有农民工文化资源方面的数据,因而我们无法对其进行准确描述,但其中农民工参加各类组织活动的数据,或许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该调查报告显示,“在进城农民工中,27.6%参加过所在社区组织的活动,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3.9%经常参加,23.7%偶尔参加”。23这个数据虽然有所增长,但27.6%的参与率,怎么也不能说高,而且,3.9%的经常参与率,更发人深省。再具体到文化活动,其比率只能更低。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有研究指出,“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不仅因为他们在数量上开始超过传统农民工——大约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而且新生代农民工基本特征、观念及精神风貌等与传统农民工存在很大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环境、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及对新生事物的敏锐度等方面相对传统农民工均有明显优势。他们具有更强烈的城市化动力,希望融入城市生活,更希望获得尊重与认可。因此,新生代农民工需求层次结构也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追求由物质生活向精神层面拓展,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此同时,他们对社会安全感、公平感、满意感、信任感等社会评价则处于相对消极状态,开始萌发强烈的权利意识”24。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正视并妥善解决这一问题,这一群体可能是中国下一波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反之,则有可能成为中国下一波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洼地。而且,就像我们上文谈到农村、农民问题时所说的一样,这个庞大的群体不仅是中国现代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剧作者”,不仅是文艺作品,尤其是优秀文艺作品的需求者,而且也是优秀文艺作品的重要来源,因而,保障这个群体的文化供给,提升这个群体的文化意识,甚至深入这个群体,创作反映他们生活与梦想的优秀文艺作品,应纳入日程。

要之,文艺工作者应以优秀作品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助力。

注释:

①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学习出版社2015年版。

②⑩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学习出版社2015年版,第32、8-9、10页。

③202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9、18-19、34页。

④⑤⑦林兆木:《新中国七十年经济社会发展伟大成就》,《宏观经济管理》2019年第9期。

⑥Lester Brown,Who Will Feed China?Wake-Up Call for a Small Planet,New York:W.W.Norton,1995.

⑧欧阳雪梅:《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

⑨吴义勤:《中国文学40年》,中国作家网2018年10月17日。

11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

A0A0C&sj=2019.两个倍数是笔者根据数据自己算的。

12据财政部科教文司、华中师范大学全国农村文化联合调研课题组调研显示,农民在劳动之余从事较多的5种文娱活动分别是看电视(27.35%)、打牌(12.69%)、读书看报(11.15%)、下棋(7.25%)、听广播(7.11%)。参见《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7期。

13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

A0Q0B&sj=2018.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指根据原国家广电总局制定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统计技术标准和方法》进行统计调查的,在对象区内能接收到由中央、省、地市或县通过无线、有线或卫星等各种技术方式转播的各级广播/电视节目的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百分比。

14尹鸿:《2019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网http://www.199it.com/archives/874800.html,2019年5月14日。

15胡岳:《当前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现状、问题及发展思路》,《东南传播》2017年第7期。

16据国家统计局官网,2019年,中国有城镇人口84843万人,乡村人口55162万人。城镇人口中,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A0301&sj=2019.

17祝东力:《两个周期内的中国——1990年代初以来经济社会与思想简评》,《文化纵横》2014年第4期。

18吕政、黄速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30年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版,第134、139页。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数据显示:1998年至2000年,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共2137万人,主要集中在老工业基地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东北三省占25%。

19参见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22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20年9月22日。

23国家统计局官网:《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4/t20200430_1742724.html。

24任珺、王为理:《农民工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探析》,《江汉学术》2014年第5期。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