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曾国藩》手稿本发布:一锄一犁翻出那手写的岁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章红雨    2021年01月11日14:46

原标题:一锄一犁翻出那手写的岁月

2020年12月29日,岳麓书社举行《曾国藩》(手稿本)新书发布会,引发7000余位“曾国藩迷”线上关注。《曾国藩》(手稿本)作者唐浩明说:“手稿本有4000页、120万字,它记录了一个作家、一个编辑在30年前为这部书所付出的全部的心血,它将会给后人提供一段真实的历史,一份温馨的回顾。”

《曾国藩》(手稿本)是岳麓书社对唐浩明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出版30周年的纪念。用岳麓书社社长易言者的话说,将30年前的《曾国藩》手稿出版,不只是这部手稿具有文献价值,更为主要的是它还原了作品最原始最质朴的面貌。

孤灯伏案只为做精品

在业界,唐浩明有“中国研究曾国藩第一人”“曾国藩的异代知己”之称,这与其数十年与古人曾国藩“对话”有关。

上世纪80年代,岳麓书社制定了一个庞大的湖南地方文献与古籍整理的出版计划,拟陆续出版从古代到新中国成立前的2000多种湘籍人士的著作,其中《曾国藩全集》被列为重中之重。

当时,立志做一名优秀编辑的唐浩明主动请缨担任《曾国藩全集》的责任编辑。在唐浩明看来,编辑《曾国藩全集》是一项浩大艰难的文化工程,责任编辑有必要一字不漏地啃读曾国藩本人所留下的1000多万字的原始材料。

唐浩明的“啃读”使其看到了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曾国藩,也看到历史上很多被人忽略的细节。1986年,四十不惑的唐浩明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写一部以曾国藩为主人公的长篇历史小说。之后,唐浩明白天编《曾国藩全集》,晚上写小说《曾国藩》。4年后,唐浩明凭借丰富的史料积累和扎实的文学素养创作的《曾国藩》小说,一经面世便引发“曾国藩热”。

有意思的是,小说《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唐浩明评点曾国藩作品”系列等经典作品的出版,获得曾国藩后人的认可。在发布会上,专程从北京赶到活动现场的曾氏后人、教育家曾樾,对唐浩明“把曾国藩客观地留给了中国人,把曾文正公还原给了我们曾家”深表感谢。

手稿文献价值独一无二

手稿本的价值在于字承载着作家的学养,彰显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还可以由此看出一个作者、一个编辑的文化修养和个人情怀。此外,手稿本反映了作者和编辑的辛劳付出,反映了那个传统的手写时代。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到,《曾国藩》(手稿本)为影印版,全书共9册,作者和编辑涂抹修改的原始痕迹,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当时作者写作的手迹和心迹。

此外,为满足“曾国藩迷”们的心愿,唐浩明为《曾国藩》(手稿本)亲笔手书序言,盖有特制签章,写下专属签名,使该书的艺术价值、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均得到提升。

关于《曾国藩》书稿,岳麓书社首席编辑曾德明补充了一些细节。曾德明说,该书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初版时,上部的《血祭》第四章并未完整展现,一些零散缺页的原稿早年也作为慈善活动的捐赠品而被拍卖。为使手稿完整,此次唐浩明专门为《曾国藩》(手稿本)重新誊写了缺失部分的内容。

曾德明认为,手稿是第一“祖本”,具有不可取代的文献价值,真实地还原了作者的创作过程,“提供了作者最真实、最直观的信息”。

记录那个笔写的时代

《曾国藩》的原始书稿是唐浩明在稿纸上一笔一画写就的,这给他带来了意外的收获。唐浩明说,手写锻炼了书法、培养了美,“10多年的笔耕不辍,3部长篇写下来,竟然在不知不觉间把字写得像个样子,至少自己看着不再愁眉苦脸了”。

不止于此,唐浩明还谈到这部书稿对他的特殊之处。唐浩明说:“令我欣慰的是,30多年后,当我再次捧起这些书稿时,竟然有一种特别的温馨之感。看着那横平竖直的一笔一画,当初孤灯冷月埋首案头的情形,便清晰地一再出现。那一个个字,就如同农夫一锄一犁翻出来的泥土、园丁一枝一叶修剪出来的花木。我从中能感受到当时的汗水、往日的心血。正是这些文字,激活了那些已成历史的岁月。这批书稿里所传递的信息,与后来那些请人用电脑打出来的文章相比,在感觉上的确有些不一样。”

“《曾国藩》(手稿本)承载着先贤丰富的精神遗产,诉说着唐浩明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坚守,记录着一个传统手写写作的时代,这已不再是一部普通的手稿了,它为我们留存的是一个写作的时代。”曾德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