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红土地上的歌者
来源:文艺报 | 云雯  2021年01月04日07:54

作家进村入户采访

作家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听农户介绍情况

云南省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在迈向全面小康伟大进程中,谱写了伟大时代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号召,助力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近年来,云南作协围绕脱贫攻坚这一主题,组织了一系列重要的活动。

2018年,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云南作协聘请了陈应松、葛水平、徐剑、曾哲4名作家来云南就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三个定位”,以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重大现实题材进行纪实文学创作。经过一年的采风创作,出版了《山水云南》《同心云聚》《云门向南》《经纬滇书》。

为落实云南作协深化改革方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社会,扩大有效覆盖,实施精准服务,2018年11月,为响应作家艺术家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和“服务基层”的号召,云南作协、《边疆文学》编辑部到贫困县丽江永胜开展文学创作实践活动。云南作协与《边疆文学》编辑部在当地举办文学创作培训班,为当地培训文学爱好者50余名。培训期间,还组织省内知名作家深入扶贫第一线程海镇崀峨村委会,听取永胜县扶贫干部介绍脱贫攻坚基本情况并座谈,感受脱贫攻坚农村的新变化和新气象。

为在实践中践行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2019年3月,云南文联、作协与云南扶贫办共同合作,组织选派全省有创作实力的30多名作家,分滇东北和滇西南两个分队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开展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文学创作采访活动。采访团用9天时间,每条线路行程2800多公里,共走访了42个乡村和基地,了解脱贫攻坚情况,记录脱贫攻坚伟大壮举,倾听扶贫干部职工的扶贫经历、感悟和动人故事,深切感受到我国脱贫攻坚的不凡历程。经过一年多的沉淀,云南作协出版《小满的春天——云南脱贫攻坚文集》,以反映时代的变迁、见证伟大的变革。

2019年,在云南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云南作协策划出版10卷本“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丛书”,结合扶贫开发,力图全面反映人类历史上的宏伟壮举,10本中有3本反映云南脱贫攻坚的现实题材作品,分别是邵瑞义的长篇小说《花腰祭石》、杨恩智的长篇小说《普家河边》及沈洋的纪实文学《磅礴大地——昭通扶贫记》。

为进一步加大对全省脱贫攻坚成效宣传力度,宣传脱贫攻坚过程中出现的感人故事,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展示脱贫攻坚成果,在云南文联党组的支持下,应红河县委县政府邀请,云南作协于2020年6月1日至5日,组织省内知名作家前往红河县深入采写记录创作脱贫攻坚一线风貌的文学作品。该活动以“深入红河、扎根人民、聚焦脱贫攻坚”为主题,提高政治站位,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宣传重点,通过文学的力量,唱响红河主旋律,讲好红河故事,以文学的形式讲述群众身边故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达到引领人、凝聚人、鼓舞人的目的。本次活动期间,受邀的10位作家分5组,在当地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根据红河县梳理出来的先进典型事迹线索分别深入13个乡镇开展采访创作。采访结束后,短期内每位作家为红河县撰写一到两篇反映脱贫攻坚内容的文学作品。此次作家们的采访成果,将与红河县前期举办的“我与脱贫攻坚的故事”征文获奖文章一起合编成书出版,由省作协编辑出版组织的两次深入生活创作采访的作家作品集《河谷之上的翅膀》《红河霓虹》,以书籍的形式记录下红河县脱贫攻坚成果。

为引导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云南作协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个重大主题,规划文学创作选题。2020年,云南作协选派重点作家打造重点作品。作家潘灵、段爱松创作以独龙族整族脱贫为典型样本,折射云南脱贫攻坚的艰苦卓绝历程及取得的显著成效、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历史进程的长篇纪实文学《独龙春风》;作家范稳深入文山地区,正在创作一部反映云南边彊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脱贫攻坚的长篇文学作品;吕翼创作反映云南脱贫攻坚的艰辛探索和贫困人群的心路历程的长篇小说《花瓣的心事》;诗人王单单创作来自云南脱贫攻坚工作一线的诗集《花鹿坪手记》;作家胡正刚创作一部以云南乡村振兴工作一线为题材的长篇非虚构作品《驻村记》。

近期,根据省委宣传部的安排,云南作协正在组织进行云南脱贫攻坚主题报告文学创作,选派作家段平、杨杨、朱镛三位在云南较有影响的报告文学作家深入采访创作。该作品暂名为《云岭花开》,将广聚焦、全景式、深层次书写为人类脱贫贡献了中国智慧的全国脱贫攻坚之云南篇章,反映全省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乌蒙山区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功绩,讴歌各级党组织、政府部门和数以万计的扶贫干部、广大人民群众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创造的人类奇迹。

在云南作协的积极努力下,云南作家积极投身脱贫攻坚题材文学创作,创作推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学作品,其中,李司平的小说《猪嗷嗷叫》、吕翼的小说《竹笋出林》、沈洋的小说《易地记》等先后被《小说选刊》《新华文摘》《人民文学》等刊物刊发转载,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