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马铃薯、网络新人类或龙 ——黄孝阳印象
来源:新华日报  | 刘志权  2020年12月31日06:34

“梨花在空中滑了一下,旅人看见了取城。”

那是十年前的江苏省第六届青创会上,我翻着新鲜出炉的《旅人书》,这充满诗性魔力的句子,让我忍不住再次看向对面——对面坐着这本小说的作者。他与电视主持人王刚类似的圆脸上正带着腼腆的、憨厚的、或者略带狡黠的笑,狡黠或许是王刚在《宰相刘罗锅》里所饰的和珅带给我的先入为主的印象。当然后来我在这标志性的笑容里不断挖掘出新的内涵,包括自信的、辩驳的——尤其在谈到文学时——这时的笑容就像一个随时可能引出大段奇思妙想的破折号。

抛开形似富贾的外观,黄孝阳具备一个标准诗人的素质:比如情感丰富、神经敏感、长于想象,以及热爱美好事物。他的那些句子,诸如“你是我最好的光阴;你是微凉的晨曦;你是只属于我的珍禽异兽;你是南方天空黄昏时的雨水。时间在轻喊着你的名字。在你的头顶。云层是一张恍若隔世的唱片。我翻来覆去地听”之类,漂亮得让人妒忌。他在刻画美丽、发挥想象以及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的印象方面,具有非凡才能。

但《旅人书》也足以说明孝阳为什么没有尝试成为诗人,因为诗的文体难以容纳他漫漶的思想与叙述的激情。在塔罗牌式的结构中,时空与宇宙、资本与权力、理性与非理性、偶然与宿命、遗忘与重生、语言的囚笼、名与物、爱情与性征、真理与常识、公德与私德、疯癫与混乱,如此等等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人文科技领域代表性的思考,智能互联时代以“知乎”所代表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以注释、隐喻、叙述的跳跃与断裂等方式奇妙地纠缠在一起,在他的作品中火花一样不断绽放。

这是我认识黄孝阳的开始。

一个曾经的江西小城少年,在社会里跌打滚爬,做过销售、开过超市,最终成为一个知名作家,似乎也并不稀罕。但一般而言,社会的历练赐予作家的,是人生经历和经验的财富。黄孝阳走的却是另一条路,一条通往智慧与思想之塔的形上之路。黄孝阳其实是一个非常擅长写故事的作家,我很少看到有另一个作家能像他一样,在一两千字的篇幅甚至寥寥数语中举重若轻地叙述一个复杂而精巧的故事。但他思考的兴趣显然超过了对故事的兴趣,并往往因此对后者弃若敝屣。正因为他的知识结构不是来自于课堂而是长期的自我汲取,他关注的知识从不自我设限,“像马铃薯,在土里匍匐生长,向着四面八方而去”。

他的自我成长之路,于我至今还是一个谜。黄孝阳自己从来没有自我阐释的欲望,而是用他惯常的谜之微笑,轻捷带过。在朋友中,黄孝阳的阅读量之大、阅读之杂有口皆碑,如他自己所言,“读过车载斗量的书”,他的编辑身份也提供给他若干便宜。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早在因写作而成为编辑之前,他就有一条成长的脐带联结着互联网。作为一个七零后作家,他在某种意义上是智能互联网哺育出的第一代“新人类”。他的迥然有别于传统的纯文学写作,其实带着第一代“网络新人类”写作的特征:上帝视角,“当代地球人”的定位,横跨政治、科技、经济、文化知识结构四维的写作。

事实上,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作家把关于未来的思考引进写作,但很少有人像黄孝阳这样,将之理论化和体系化。他的文化随笔集《这人眼所望处》中,收录了他代表性的“量子文学观”,以及以此为核心的关于文学、小说以及对这个世界的“奇谈怪论”。

现实中的黄孝阳,同时做着编辑出版与写作两份工作——二者的共性是对高强度阅读的要求,对于常人,任何一份工作都堪称繁杂,他却都做得很出色。他做了很多成功的图书策划,也拿了不少出版方面的奖项。但白天的行走只是他在这个世界的伪装,夜晚才是独属于他的“黑洞”——这一现实也许只是黄孝阳诸多“分裂”中的一种。在这些年来他无数个独居的夜里,我仿佛看到他一边疯狂地汲取着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巴耶塔、米诺拉德·帕维奇或者波普尔等当代智慧的滋养,一边春蚕吐丝般把关于世界与人类的秘密编织进小说,比如《乱世》《众生:迷宫》《众生设计师》《人间值得》等。

朋友圈中,黄孝阳是有名的拼命三郎,每次见到他脸色苍白,朋友们都知道是因为又一次经历了燃烧生命的写作之夜。黄孝阳的努力,既源自对写作根深蒂固的激情,又有对其量子文学观的确信。黄孝阳其实已经颇为知名,这些年他的写作不断引得关注、获得奖项和各类转载,但他对自己、甚至对整个七零后群体都有更高的期许,有进入中年后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他当然不能坐等“未来”开给当下的证明;也希望更多人通过他特立独行的写作,听到未来的声音。但这意味着他必须更加努力剖开传统和习惯设置的屏障,意味着他必须在他的理论与文学实践之间达成更好的契合度。

黄孝阳喜欢说这些话:“我的身体里有龙”;或者,“在宇宙无形的笼子里,一只巨鸟振翼扑击着四野”。借用量子文学观,上述的句子也许可以有很多种解释,我从中分明感受到了躁动与一丝倔强。

龙啊!《易经·乾卦》爻辞曰:见龙在田,或跃在渊,飞龙在天。对于孝阳这样的作家,我们理应献上最好的祝福。

(作者为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导。黄孝阳,著名编辑,于2020年12月27日不幸心梗去世,终年4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