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李春雷:理想的报告文学是思想性、文学性和时代性的圆融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0年12月07日16:28

中国作家网:您认为报告文学作家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李春雷:报告文学作家首先应当是一个世界观、知识结构相对比较成熟的知识分子。很多人说报告文学作家晚熟,因为经验的积淀、知识结构的完整、世界观的成熟、人生经历的丰富都需要时间,达到这些状态后才能成熟地书写、精准地把握。

中国作家网:很多报告文学作品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再到真实记录脱贫攻坚的全貌。您觉得作家在这类题材的报告文学创作过程中有什么是最重要的?

李春雷:讲述中国故事最需要的就是报告文学,这种文体的特点是记录真实。我们有报告文学的传统,当下更应该发挥这种传统,因为现实如此精彩,而报告文学正是以真实为基础和生命。记录中国故事,它首先应当是真实的,而后是真情的,再往后应该是震撼的。

新时代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许多深刻变化,特别是农村的变化,细碎又轰轰烈烈。面对这个现实,报告文学作家应该如何深入内部去讲述当下最精彩的中国故事,这是现实给我们最迫切的命题。一直以来,很多作家在中国作协的组织下自觉地走进基层、走进农村、走到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深入体验脱贫攻坚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应该说在时代洪流中,报告文学作家的表现还是很出色的。

我认为理想的书写状态,是一个成熟的报告文学作家带着初心和热情走进生活,寻找和发现生活最底层肌理中的瞬间和细节。在这个过程中,作家首先要有一双慧眼,要会发现,带着敏感的心去看生活,看生活中的细节,发现不一样的故事。现实生活中的细节和亮点就像遍地的珍珠、满山的矿石,作家要能在其中选取最闪亮的高光点。其次,要有精彩的文学表现。我认为写报告文学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一个是发现一个是表现。

中国作家网:很多人认为,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比较难写,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李春雷:当下的现实应该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农村贫困是几千年来人类面对的最大困境和发展瓶颈之一,而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通过不懈奋斗得以破解这个难题,这对于中华民族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作家来说,这是把一座金山、一座富矿突然推向了你的面前。作家能够赶上这样的新时代是幸运的,我们应该主动雀跃地拿起笔来去走进生活、反映生活,这是对时代召唤的回应。另外一方面,这也是作家的使命,尤其是报告文学作家的使命——记录历史、记录时代。

中国作家网:说到“扶贫路上的文学力量”,在您看来,文学真正的力量到底是什么?要怎样去解读这个力量?

李春雷:文学的根本在于从内心深处给人一种鼓舞、一种希望,当时代变得相对浮躁的时候,能够给予人们强壮精神的正是文学艺术。我相信很多不同职业、年龄的人都是喜欢阅读的,在阅读中汲取精神的力量。通过阅读,他们抬起头,目光穿过大山投向天空、投向城市、投向未来;通过阅读,他们更进一步、更坚定地要走出贫穷,寻求新的生活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我相信这些力量都是通过文学或者是以文学为根本影响着大家。

中国作家网:能和我们谈谈您在一线深入采访的经历吗?

李春雷:很多作家都说过报告文学是用脚写作的,要走进现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早几年开始我就有意识地走进扶贫攻坚的第一线,比如说2014年,当时精准扶贫的指导方针刚提出来不久,我就走进了甘肃的定西地区,定西与宁夏西海固以及甘肃河西,合称“三西”,曾是中国最穷的地方之一。我在定西地区采访,切身感受到了黄土高原深处的极端贫困。当时我写了几篇报告文学,发表在《人民日报》,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比如2014年发表的《党参沟记事》等。那是我个人比较早的关于精准扶贫的书写,后来我也一直在关注这个题材,写了很多短篇。

我觉得相对而言理论界或评论界对这方面报告文学创作的关注是不够的,其实很多作者扶贫题材的作品写得相当好,但因为他们身处基层,作品出来以后,关注、鼓励和发掘还不够。

中国作家网:您怎样看待中国作协策划开展“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组织25位作家奔赴全国二十多个省自治区市的扶贫点深入生活、采访创作?

李春雷:我觉得中国作协组织的这支作家先锋队是一种倡导,是文学的风向标,它指引着这个时代更多的作家将视野和关注投向关乎整个民族发展的创作题材。二十五位作家有的深入到大凉山深山区,有的走进贵州花茂村,从精准扶贫的“首倡地”十八洞村到祖国的大西北,都遍布着作家们的足迹。每位作家都以各自的方式走进各自的题材,大家都很辛苦,很执着,都探索到了各自的宝贵发现。深入到一线去采访的作家每个人都有很多故事,我们经常在电话中互相交流写作问题,探讨故事的题材,切入角度等等。

中国作家网:在您的心目当中,理想的报告文学精品力作是什么样的?

李春雷:理想的精品力作在思想性、文学性和时代性三方面要达到一种圆融的境界。思想性要求作家有历史的视野和高度,作家要站在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高度去审视和贫困作斗争的漫长历程,如今我们到了决胜期,未来我们还要向更高层次的、精神上的富裕迈进;第二个要求是文学性,很多人对报告文学有误解,认为报告文学只要有事实、素材、题材就够了,甚至有报告文学题材决定论。经过这么多年的报告文学创作实践,我感觉报告文学要达到出色的文学表现其实是最难的。真正的报告文学,在文学表达上也是出色的;最后是时代性的要求,其实就是对国家、民族,对新时代都要有更深切的认识,要深刻地理解时代。

(邓洁舲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