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深刻领悟新时代要求 切实增强文学批评锐气朝气 ——中国作协加强文学评论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来源:文艺报 | 丛子钰  2020年12月07日07:58

12月3日至4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工作的新要求,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最新批示指示精神,由中国作协主办,中国作协创研部、《文艺报》社承办的中国作协加强文学评论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分别介绍了创研部和《文艺报》开展文学评论工作的思路与难点,梳理“新时代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和“锐评锐见”专栏、“新力量”青年文学专刊的情况。会议由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主持。来自全国的近40位评论家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文学创作文学评论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踏上新征程之后担负的责任和使命。会议认为,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思想站位,认真分析文学评论发展中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着眼于近年来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中具有思潮性、症候性的重要现象和问题,提出更加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的举措,推动文学评论进一步健康发展。文化强国的建设,离不开文学评论者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工作,文艺评论要强化专业意识,打造评论平台,凝聚评论队伍,改善评论风气,优化评论传播,扩大评论公信力影响力。

李敬泽在讲话中强调,文学界和文学理论评论界要以高度的自觉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他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征程规划了蓝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会通过的《建议》对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当前形势、历史方位和前进方向的阐述,深刻领会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刻领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学评论要深刻认识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和责任,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充分发挥评论在人民文化、精神生活中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在有力引导创作的同时,着力加强对舆论、观众、读者的引导。评论家要切实解决“在哪儿”的问题,先要自己能看见时代,时代才能看见我们。要投身于伟大时代实践和思想的前沿,拥抱新时代,为新时代的新人和新经验赋形。文艺评论要体现文化的引领力、领导力,靠的是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要能够在时代巨变中对文学、对大众提出真问题、回答真问题,真正做到满足人民文化需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他强调,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加强文艺批评工作的论述和要求,着力加强文学评论的锐气和朝气,建设健康活跃的批评生态。他指出,在新媒体、融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作协评论工作和各文学评论报刊要积极“拆墙”、“破圈”,大力加强文学评论的传播力、引导力。

必须打磨好文学批评这把利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真正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何向阳表示,创研部作为中国作协承担推动创作研究推进文学繁荣的重要职能部门,当务之急是利用和发挥好文学评论在国家级文学奖评奖和重点作品扶持工程项目遴选以及重大题材文学创作的组织中的推动及引领作用,继续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年度文选的学习资料编撰工作,围绕纪录小康和建党百年等,推动现实题材创作,提升文学评论的理论性专业性,加强文学评论的现实针对性和群众影响力。在新时代,若要保持文学评论与人民文化生活的紧密联系,并有效发挥它对人民精神需求的深远影响,这一代文学评论家还必须在视野、情怀、观念、语言等方面进一步打开,以人民为中心,褒优贬劣,激浊扬清,从而做到像恩格斯所说的,“从当前时代的深处把人类情感中最崇高和最神圣的东西即最隐深的秘密揭露出来”。

江苏作协副主席汪政表示,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知识的生产是文学参与者们共同的事业,我们要将新的文学业态的批评成果吸纳进来,把新的文学形式及其艺术探索吸纳进来,把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吸纳进来。广西文联副主席、《南方文坛》主编张燕玲认为,文学期刊在坚持学术理想的同时,还必须拥有和时代和历史共振的情怀和能力,并具体落实在期刊内容的时代表达,以及表达方式的时代性上,以多样化形式实现文学评论的时代表达。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说,应将分散于不同领域、单位、部门的批评队伍凝聚起来,发挥合力,在总体性中对有倾向性问题的文艺现象给予更多观察、研判和关注。中国作协全委、评论家潘凯雄认为,文学批评既是为了当下,也指向未来,应当敏锐捕捉时代变化的新苗头、社会发展的新动态,采用通俗易懂的文风,坚守自己的立场,加强平台之间的联动性。

坚持在守正创新中加强文学批评

关于文艺批评如何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梁鸿鹰说,《文艺报》将继续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学习宣传贯彻,认真落实中央对加强文艺批评的指示精神,关注文艺发展态势,千方百计团结凝聚文艺评论人才,围绕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迎接庆祝建党百年,扩大优秀作品社会影响力,增强文艺批评的朝气与锐气,发挥评论阵地推动当前创作、影响审美鉴赏、引领文艺风尚的作用。

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李炳银认为,必须明确和坚持文学的益世善生功能,文学批评应当在丰厚的哲学、历史、文化等基础之上成长,应该走进经典汲取营养。陕西作协副主席李国平说,文艺批评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优秀文艺作品产生的参与者。面对文化现实,文艺批评应当起到引领思想,提高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小说评论》主编王春林提到,成为合格的文学批评家的条件是对社会有独到的理解、认识和判断,是对文学或文学批评事业心怀热爱,要有专业的批评修养和思考能力,对文学创作、社会现实、人类历史有原创性见解。

文学批评的守正创新还意味着积极弘扬主流价值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大先认为,主流价值观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普遍性的存在,而非局限于某个特定文化、族群或地方性的共同体内部。这就需要批判性地接续历史,并指向于一种理想的愿景和未来的构想。《小说选刊》副主编李云雷认为,超越日常生活的状态去想象一种新的未来,这是作家艺术家应该去努力的方向。北京大学副教授丛治辰表示,文学批评的价值不仅在当下,而且在未来,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发挥持久的作用。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说,各高校的中文系和文学院应该培养有敏锐和优秀审美鉴赏能力的国民,国民审美教育应该是整个大学教育制度的不可或缺的部分。缘此,文学批评的当务之急是下沉到国民文学教育的现场。

在多元对话中聚合批评之力

文学批评与时代同步伐,也需要批评界齐心协力,培养多元化的批评队伍,在交流对话中推动文艺共同体建设。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孟繁华谈到,任何一个伟大的文学时代都伴随着论争,论争极大地激发了理论和创作的灵感,从而推动那个时代的文学向更积极、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打破沉寂,敢于正视与文学相关的各种问题,才有可能让文学充满生机地参与到伟大的时代变革中来。

大家也注意到了促进对话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十月》副主编季亚娅表示,具备洞察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文学批评一定会越界到文化批评,因为文学批评很大程度上和其他文化门类有共同的文化意识。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助理张晓琴谈到,文学“出圈”后要面对来自其他领域的看法,文学批评在面对其他圈层的“出圈”时需要注意把握锋芒和尺度。暨南大学教授申霞艳认为,批评要尊重创作百花齐放的生态,在一个多样化的时代里,每种努力都值得肯定。《扬子江文学评论》编辑部主任王晴飞说,文学批评的“出圈”首先建构在一种批评伦理和批评家身份和定位上的差异,批评家如果不能给这个时代和社会提供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思想,这种“出圈”就毫无意义。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松睿表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也应该纳入文学评论家的阅读视野。

打造新媒体环境下的文艺评论平台

文艺批评的影响力离不开传播平台的推动作用,在新媒体的时代条件下,文艺批评除了要适应各种新型传播方式,还要主动改变文风,以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说,目前的传媒生态对文艺批评越来越重要,首先要理清文艺批评的标准,其次要把学术话语转化成普通读者能够接受的话语,增强评论文章的思想性、批评性、针对性、现实性,还有贴地性和可读性。《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邓凯认为,在众生喧哗、文化多元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可以发声,如何真正利用好网络平台需要评论家进行严肃思考。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何弘表示,网络传播方式的变化不仅仅影响文本的形态,而且改变了审美习惯,因此需要对网络文学建立正确的认识,同时加快网络文学经典化的进程,提升网络文学的艺术质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委员桫椤表示,网络不止提供了一种工具,而且提供的是一种时代生活的语境和土壤,现在的网络文学评论文章不容易让人亲近,如何把这个调子调亮,这在今天非常有必要。太原师范学院教授崔昕平意识到,儿童文学理论批评还没有追上创作的活跃度,很多研究者进入儿童文学研究时缺少准确的方位感,学科自身应尽快完善。同时,儿童文学需要更多平台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