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抗疫文艺创作的家国叙事和传播策略座谈会召开 期待更多能流传后世的抗疫文艺精品
来源:文艺报 | 路斐斐  2020年12月04日08:05
关键词:抗疫文艺创作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抗疫文艺的创作和传播经验, 11月13日,由中国文联指导,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湖北省文联、三峡大学主办,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宜昌市文联、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共同承办的中国抗疫文艺创作的家国叙事和传播策略座谈会在湖北宜昌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抗疫斗争创作的一大批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优秀文艺作品。来自全国的几十位文艺创作者和专家学者在座谈会上畅所欲言,就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当下,如何在更广阔的视野与更高审美格局中理解中国抗疫文艺的价值内涵与时代担当、审美理想与精神追求,如何促进后疫情时代的抗疫文艺继续走向经典、走向深刻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家国情怀是抗疫文艺的强有力支撑。在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看来,“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素有的思想情感,更是推动中华民族传承赓续的重要精神力量,并始终贯穿着抗疫文艺创作的各方面与全过程。抗疫期间,一大批表现小家与大国同声相应、同命相依、共赴国难的优秀作品纷纷涌现。其中,从“家”出发的微小叙事抒发了创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牵挂与爱恋;以“国”为核心的宏大叙事为营造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社会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融合叙事则将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统一起来,体现了中国人自觉坚守的生命哲学。这些具有鲜明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其成功充分证明了,创作者只有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福祉紧紧结合在一起,才能创作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之作。

湖北省文联主席刘醒龙说,今年的抗疫阻击战中,武汉人民展现了识大体、顾大局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全国人民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守望相助的大爱精神,无数医护工作者舍生忘死,用生命树立起了不朽的精神丰碑。此次座谈活动在宜昌召开,对总结抗疫文艺中所蕴含的中国经验等有着特殊意义。中国抗疫文艺已诞生了不少优秀作品,未来文艺工作者要想将中国故事、湖北故事和抗疫故事讲出新意,还需有超越一时一事的情怀,要善于将眼前所见所闻放到更大格局里进行淬炼,从而更有效地将抗疫精神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抗疫文艺还需进一步提升思想深度与美学品格。中国评协副主席李明泉谈到,“灾难题材”的特殊性内在隐含着其书写方式的独特性,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坚定信心与意志,对人类在与自然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抗疫文艺中对举国疫情防控过程和事实的真切认知及审美把握是检验创作水平的基本准绳。这就需要作家、艺术家既能从整体、宏观认知上把握疫情形势和走势,又能洞隐烛微,在细节铺陈时予以生发写意。灾难文艺是对人与灾难的各种关系的书写。战疫文艺创作之初,不少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素材还来不及消化深思,难免会出现艺术质量不一、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等问题。未来,抗疫文艺还需要进一步继承及借鉴中国以及世界灾难题材的文艺创作传统,凸显崇高美学与生命精神的艺术特征,通过对疫情的反思与追问,进一步拓展并提升抗疫文艺的思想深度、美学品格,更好地实现抗疫文艺独特的社会功能。

中国评协副主席张德祥认为,随着中国抗疫已取得阶段性战略成果,中国的抗疫文艺也已从以现场的、“当时”的创作为主的初始阶段进入到以整体的、全面的反映及反思为创作追求的新阶段。抗击疫情是中国人以及世界人民的共同目标,抗疫文艺要向世界展现中国人在抗疫斗争中所具有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与中国担当,向世界讲好中国的抗疫故事,就需要我们在创作中既能融入家国叙事与人类意识,也能以“低点”叙事写出普通人的英雄品格、高尚品质与典型形象,使抗疫文艺真正从以时间定格、情感定格来产生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经典的第一阶段创作,进入沉淀思想、呼唤精品的第二阶段创作。文艺工作者需继承中国文艺创作传统,面向未来创作更多可以流传后世、能令后人记住今天这场世界人民共同参与的抗疫斗争的经典作品。

向世界讲好中国的抗疫故事。中华民族对灾难进行书写的传统可追溯至《诗经》。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新世纪,文艺家们通过不同形式的创作加入到了对灾难的共同抗争中。在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汪政看来,诗歌、书法、歌曲、摄影、短视频及通俗易懂的民间文艺等在疫情暴发之初率先发挥作用,许多医务工作者的日记、手记和自媒体人拍摄的影像作品等,以场景的真实、视角的独特、情感的真挚等不仅即时性地冲决阻隔,传递了悲壮与希望,也为之后抗疫文艺的再创作积累了宝贵素材。随着抗疫进程的发展,文艺家有了更多积累和思考,许多大型的文艺作品如长篇小说、纪实文学、电视剧,以及电影、戏剧、大型音乐、复杂的造型艺术等也将陆续产生甚至形成主题创作的井喷。抗疫中体现出的民族大义、人道情怀和伟大的抗疫精神,以及面对灾难时世界人民超越国家、民族、意识形态的共同抵抗力量等,都将成为未来抗疫文艺创作中的重中之重。

座谈会上,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原主任、中国摄协赴湖北抗击疫情小分队成员刘宇,湖北省曲艺家协会主席陆鸣,长篇报告文学《生命之证》作者之一、湖北省文联文学艺术院负责人蔡家园,歌曲《武汉伢》的曲作者、影视音乐制作人谭旋等优秀抗疫作品主创人员代表及与会专家学者也作了主题发言。大家表示,文艺之火激发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望,增强了民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所收获的是无坚不摧的伟大抗疫精神,这种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抗疫文艺在艺术化表现抗疫精神的过程中,也应成为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载体。“抗疫文艺与当下每个中国人的生活及疫情期间的经历、感受和思考息息相关。”湖北省评协主席於可训在闭幕式总结发言中说,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广大文艺工作者完成了一次中国文艺的总动员,创作历程既包括摄影、美术等在内的以记录事实为主要任务的创作阶段,也包括当下凝聚精神,逐渐走向深刻的创作,如何引领抗疫文艺走向未来、产生更多精品,此次座谈会的召开具有重要的实践总结与理论探索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