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任林举:要物质扶贫,更要精神扶贫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0年12月03日11:58

中国作家网:您是怎么参与到中国作协脱贫攻坚报告文学创作工作当中的?

任林举: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扶贫办研究策划这个主题之后,开始寻找作家进行深扎创作。接到这个任务之后,我就抓紧把另一个写作任务的主体采访部分采完了。这边采访,那边写,交叉进行。到冬天的时候,那部作品完成了,我开始全力以赴进行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的采访和创作。冬季的东北遍地都是冰雪,采访的贫困村多数都在深山老林中,非常偏远,路难行,采访过程中我也克服了很多困难。在这期间,中国作家协会为了激励我们,给我们打气,在我们采访和创作过程中召开了三次大的推进会,我们也觉得任务的重大和紧迫,身体力行,全力以赴。

冬季的采访很艰难,有的时候走200公里,开车都需要花5、6个小时。延边地区地靠边境,弯路多,路窄路滑,积满了冰雪,走路都提心吊胆。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四力”标准,如果走不到位,脚力不到的话,作品肯定不行,肯定是无血无肉,没有感情的。零下30多度,我们坚持往前走,每走到一个地方扎下来住几天,跟当地的困难户和干部紧密接触,认真互动。住的条件不好,吃的也不好,有的时候一包方便面或者吃点饼干、喝点矿泉水就对付过去了,克服了很多困难。

对作家来说,这也是一次灵魂上的洗礼。一位作家只有走到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才算走到位。通过这次行走,我也在反思,过去的写作确实存在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毛病。当你真正深入基层,才知道当地人生存条件有多艰苦,扶贫干部的工作环境有多艰苦。在这种环境下,要克服那么多困难,取得这样的成绩,得付出多大代价和努力啊。只有亲身经历、亲身感受到,跟他们一起同甘共苦过,你才能看到这一切的意义。

中国作家网: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哪件事或者哪个人给你印象特别深刻的?

任林举:那太多了。几乎每到一个地方,都有触及灵魂的人和事件。比如扶贫干部深入基层,要改编村民观念和意识。和龙市有个河南村,有哥儿仨就属于失去了生活斗志的,家里比较穷,一直没娶上媳妇,哥儿仨就在一起生活。他们有个毛病是比较懒惰。如果村干部不提醒他们,他家的地都不去动,天天盖着被子躺炕上看电视,饿了随便弄点吃的,屋里弄得跟仓库一样,下不去脚。如果人进屋,哥儿仨的眼神比较散淡,愣愣地看你几秒钟,然后再慢慢把眼神移到电视上,继续看电视,就像你不存在一样,也不问你来干什么。当地的扶贫干部去了之后,天天过去,跟他们聊天,帮他们打扫屋子,一点点让他们接触外边的事物。去的时间久了,他们也变了,觉得人来了,要跟人打个招呼,人给我干点活,我要说声感谢。再后来,村干部和扶贫干部跟他们一起收拾屋子,像跟小孩子立军令状似的打赌,一点点引导他们干活,经过长期的努力,哥儿仨后来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大和老二都到村里的合作社劳动,扶贫干部帮老三联系劳务渠道到韩国打工。后来哥儿仨日子过得都好了,现在也都张罗着娶媳妇,过正常的生活。我去的时候,哥儿仨的状态跟原来已经不一样了。所以扶贫最大的意义不是让他们吃饱穿暖,而是改变人的思想,是扶志(智),扶持志气和智力,要让个人或者说基层产生真正的内生动力,然后奔向小康社会。从老哥儿仨这个情况来看,脱贫攻坚确实改变了基层农民的观念和意志,让他们树立了奔向美好生活的信念。

中国作家网:您认为脱贫攻坚中,文学的意义何在?

任林举:扶贫的目标是远大的,指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次扶贫任务不仅仅是简单增加一些居民的收入,它包括很多内容,包括新农村建设,比如说整个村庄的环境建设、文明建设;再有一个目标是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彻底的长期的脱贫,不返贫。我觉得真正具有本质意义的是通过这次大规模的脱贫攻坚,改变农村基层人民的观念和意识。

作为一个作家,当看到国家和民众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我觉得他是有责任和义务做全面的呈现和反映的。中国作家协会策划的脱贫攻坚报告文学创作工程,它的意义在于全面反映伟大的时代,全面反映民情和国情。如果不深入走进去,仅仅看宣传报道,很容易会反映得不全面,层次也不够深。文学要延伸它的触角,要更深层次地反映这个时代,我想文学的意义和力量也就在此。

中国作家网:您能谈谈此次脱贫攻坚报告文学作品的创作设想和感受吗?

任林举:我的写作和采访是交叉进行的。有的时候去一个比较艰苦的地方采访完,回来就把这一部分写出来。

创作的过程中我就在想,这本书如何定位,如何去写?文学创作要尽量避免程序化,如果都按照表层来写,那所有作品实际上相当于一部作品,因为写的东西都是一样的。那么我自己究竟要写什么?我想文学作品要呈现出个性。个性是指不同地区脱贫攻坚的具体环境不同,当地民风不同,老百姓个性不同,再有作者切入的角度也应该不同。我会思考自己的作品要反映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哪些问题,这件事要做成需要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但我不能面面俱到地写,这样话又容易成为表面化的东西。所以我站在吉林省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不同这个角度来写,从我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写作风格与其他作家的不同出发来创作。我觉得各地的宣传报道的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和实际效果已经很充分了,那么有没有那些地方是我们没有看到的呢?我想这才是一个作家需要表现的领域——回答表象背后的原因,甚至回答原因背后的原因,这才是一个作家需要做的。我的作品主要通过一些扶贫故事讲述各级扶贫组织和扶贫人员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绩。通过一些现实问题的呈现,阐释基层的扶贫人员如何解决困难,最后实现了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扶贫。 

(刘鹏波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