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不管什么时代,永远幻想未来 第44期陕西北路网文讲坛花絮
来源:澎湃新闻 |   2020年12月03日09:08

第44期陕西北路网文讲坛,更像是一堂科学讲座:聊人工智能、话宇宙变迁……阅文集团旗下作家火中物,上个月刚刚凭借科幻作品《千年回溯》(又名《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荣获今年银河奖“最佳网络文学奖”。此番,他与阅文集团资深编辑郑德辉、青年作家吴清缘前来做客,向读者分享了科幻网文的创作秘密。

在成为网文作者之前,火中物是个妥妥的学霸、科技工作者,曾获2003全国高中生物理竞赛国家级二等奖、2013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他看来,科幻的本质是历史,写历史网文需要考究史实,写科幻网文自然也很需要,而且难度完全不亚于其他题材。曾经为了写一段空难的剧情,他就看了20多个小时的BBC纪录片。

小说《千年回溯》讲述了21世纪的普通青年陈锋,意外穿越千年时空后来到地球文明被毁灭的前一年,而他在未来世界的每次死亡,又会让他重回21世纪。面对看似注定的人类灭绝结局,陈锋一次又一次举起反抗的旗帜,从混吃等死的小市民,终于成长为整个文明的孤独救世主。这也称得上火中物的转型之作,此前他创作了不少都市网文,写《千年回溯》时其实正值人生的一个低谷,“奋力一搏,写一个自己之前一直想写,但是觉得很难一直在逃避的题材。”

传统网文作者习惯先设定好表达主题,再丰富故事架构,但火中物反其道而行之。同时他表示,科幻并不意味着晦涩的科学原理和大段刻意的说教,“读者都经历10多年的寒窗苦读了,干嘛还跑你这来念书呢?”码完更新后,他会放空自己的脑子、代入读者的视角去读,思考自己的表述是否过于深奥?读者会不会需要借助百度去理解?“不需要太多理论与技巧,就好比白居易写完诗后会念给老太太听,如果老太太也能听得懂,那就会是一首能被传颂的好诗。”

从小对于物理的喜爱及后来科研工作者的经历,让火中物能在创作的过程中合理融合人文、科学、艺术等元素,这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的不仅是“科幻”,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好故事” 。而提及科幻小说里,经常可以看到作者虚构的高精尖的科学概念,“不能凭空捏造,那些都是在现有的科学基础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延伸幻想出的尽可能符合逻辑的东西。”

火中物回忆起自己大学毕业刚进入研究所工作时,曾经参与的一个水环境模型项目:“通过数据来分析计算河流里的水污染物能量,然后再判断这个区域还能够承受多少企业的污染量。听起来简单,但计算过程非常复杂,很锻炼逻辑性和思维能力。”后来他把这些学习和思考的方法运用到了写作里,“唯一可以训练的只有逻辑思维,从而更大化地调动知识体系。写小说其实不需要特别惊艳的劳动,如果能够把一个简单的事情写得很宏大,那就已经算是一种成就了。”

别看《千年回溯》现在有5万多名付费读者、夺得银河奖后更是风头无两,刚上架时其实只有几百个读者在看,数据在平台不算亮眼。能获得现在的成绩,阅文编辑郑德辉表示:“火中物心里一直有大致的情节走向,从来没有因为数据不好就放弃这篇小说,而且理工科高材生多年的积累让他有源源不断的精彩内容可以展现给读者,口碑发酵后读者群体越来越大。”

随着《流浪地球》等科幻影视的走红,市场对于科幻文学精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积极地投身到了科幻网文这片蓝海。“阅文上写科幻的作者越来越多,积累了爱看科幻的读者,反过来也能推着我们科幻栏目的成绩越来越好,形成良性循环。”郑德辉介绍,如果说前几年作者出于迎合市场热点的考量,还会尽量避免写大众不容易读懂的内容,那么现在他们更愿意展现自己的理论积淀和硬核脑洞了。

火中物坦言,作为网文写手自己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作品的影视化:“过去有很多来自外国的电影,着重表现的是个人英雄主义,给大家灌输了那样的认识。而我们中国人在中国的思维模式下写出来的小说,肯定带有中国人的特质,比如我们讲究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外国作品自然也有他们的可取之处,这些都是思维模式的碰撞,但我还是更希望能用中国的作品输出我们的理念,树立中国人的文化自豪感,起到一些正面的影响作用。”

当火中物读初中时,他在科幻杂志上看到了还是一名大学生的赵海虹发表的创作,深受触动。如今,火中物凭借《千年回溯》崭露头角,而赵海虹已是大咖级别的作家,被誉为中国科幻界的“公主”。回忆往事,他觉得自己会投身科幻创作,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小时候看的那些作品。

他期盼着,科幻网文的影响力能进一步发展扩大,能培养出属于自己的科幻世界观。“以前的小朋友多是读着国外的科幻名作长大的,现在我们自己的科幻佳作也越来越多了。对于作者来说,这也是我们肩负的使命,把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展现给下一代,或许在他们之中,也会出现写科幻的苗子。”火中物说,“我相信我们对于科幻题材是有永恒的追求的,因为不管到了什么时代,人类永远会幻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