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新发展阶段如何推出文学精品?贵州省作家代表分享创作理念
来源:贵州日报 | 陆青剑  2020年12月03日09:05
关键词:贵州省作协

原标题:新发展阶段如何推出文学精品?全省作家代表汇聚贵阳分享创作理念

11月30日,来自全省各地的作家代表汇聚贵阳,在由省作协主办的“新发展阶段如何推出文学精品与《傩面》等六部签约作品研讨会”上,分享创作成果,探讨创作规律,交流创作心得,展望文学未来。

研讨会由贵州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黄昌祥主持。此次研讨活动,旨在帮助作家进一步提高创作水准,加大贵州作家作品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作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成果体现在文学创作之中,从人民生活中锻造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

据了解,省作协于2014年重新实行签约作家制,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组织作家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向作者征求重点作品创作选题并组织部分知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编辑,对作者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认真评议,选择创作思想端正,创作态度严肃,生活积累较为丰富,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能够长期深入生活,具有一定创作成就、创作潜力和社会影响,其创作选题符合能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时代主旋律的省作协会员,作为签约作家项目扶持。

之后,报告文学《绣娘》、纪实文学《镜像与文本•一个家庭的三线史》(更名为《“三线”背景下的个体》)、报告文学《重生》、儿童长篇小说《听风村的孩子们》、儿童长篇小说《白雪》(更名为《冬天的叶子》)、长篇小说《傩面》6个选题的题材内容、创作准备、作者能力,具备签约条件,省委宣传部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创作活动。

2016年5月,省作协与每位签约作家签署合同,开始对作家的创作情况进行跟踪,及时掌握签约作家的创作计划和创作进度、创作成果,提出意见建议,陆续发放扶持经费。目前,所有作者已按合约要求完成作品,其中,肖江虹的中篇小说《傩面》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林吟的报告文学《绣娘》获第七届贵州省文艺奖文学类三等奖。

研讨会上,颜同林、李晶、银兴贵、马筑生、王利、颜军6位评论家,就6部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从题材、体裁、创作形式、表现方法等方面,诠释了这6部作品所反映的深刻意义。作家们围绕新发展阶段如何出文学精品,从自身创作角度谈了自己的感受,也对今后履行好作家的职责使命进行表态。部分市州文联(作协)的负责人围绕如何实施文学作品质量提升工程作了发言,突显了全省文联(作协)一盘棋,共同推动我省文艺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贵州省作家投身社会生活实践,围绕时代主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在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体裁的作品创作上有了新的突破,在乡村题材、城市题材、军事题材、三线题材、脱贫攻坚题材、红色题材等作品的创作上取得了新的成绩,在影视文学、网络文学等作品的创作上有了质的飞跃,在文学活动、文学培训、文学转化项目等方面打开了新的局面。作品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骏马奖”“飞天奖”“金鹰奖”等国家级奖项评选中,收获颇丰,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收获》《当代》《十月》等名刊频频亮相,引起广泛关注。影视作品在央视1套、6套、8套及院线播映,得到了观众的好评。

记者从省作协了解到,近年来贵州省文学队伍不断壮大,到目前已有省作协会员2122人,中国作协会员167人,建立起了一支老中青结合、富有创作活力的文学人才队伍,其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文学交流活动的频繁举办,激活了文学创作。2017年、201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名知名作家走进贵州,书写贵州。2018年,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带领汉学家到贵州召开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特别举办了贵州作品推荐环节,让贵州文学进入世界翻译家的视野。《人民文学》《小说选刊》等多次来到贵州,召开贵州作家作品研讨会、改稿班等,使贵州作家的创作得到全国评论家关注,创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杜国景对6部作品进行评述,认为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体现了贵州践行、贵州精神。在他看来,地域文化既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如何把握好这个“利器”,是摆在贵州文学界面前的一道课题。

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认为,6部签约作品完成的质量都很高,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贵州文学界近年来应有的水准。他鼓励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以研讨会为契机和新起点,担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书写新发展阶段的华彩篇章。他说,作家要经常问自己:我能给贵州提供什么样的精神产品?他希望各级作协积极开拓作家培养的新方法新渠道,旗帜鲜明引导好创作方向,倡导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推进作家观念变革和艺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