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范稳:脱贫攻坚战,作家不缺席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0年12月02日11:27

中国作家网:在扶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您认为作家的使命和角色是什么?

范稳: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战役中,作家首先是一个见证者,我们见证了伟大的时代的变迁,见证了脱贫攻坚这样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工程。除了见证,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参与,作家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其中,做时代的记录者。脱贫攻坚是一项惠及人民群众的伟大工程,作为作家,我们有责任通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多种形式记录和书写,传之于后世,让我们的后辈人能读到这些作品,感受到在21世纪初期一二十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各个行业贡献出各自的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壮丽图景。这也是我们作家为脱贫攻坚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扶贫的形式千千万,比如科技扶贫,送温暖或者送农资,也可以直接去帮助当地修路盖房,作家的专长是记录和书写,把脱贫攻坚这项伟大工程通过文学的形式传递出来,展示和讴歌脱贫攻坚进程中涌现出来的感人奋进的光辉事迹和先进人物,让更多的读者知道这项伟大的行动中给贫困地区的人们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我觉得,“见证”和“参与”,是我们作家在这一场行动中应该扮演的角色。

中国作家网: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在这场战役当中,作家的书写方式会有所改变吗?

范稳:书写方式应该不会改变,因为面临的都是现实主义题材,本质上都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但对作家而言,可能对农村的认识会发生一些变化。

中国作家网:具体来讲,农民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范稳:脱贫攻坚工程确实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和农民的生活。我有一次去拉祜族的一个农夫家,他告诉我,以前他去镇上赶集,花两块钱他都觉得心疼。政府实施脱贫攻坚之后,他通过种植业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家里有两辆车,还开了一家农家乐餐厅,他告诉我说他每天开着车去地里干活,来往于田间地头与家之间,就像城里人开车去上班一样。他们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交通状况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我感到非常的欣喜,我们的农民兄弟也可以开车上下班了。

我生活在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在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之前,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没有公路,交通不便;人们的住宿条件也很差,有的人住的还是几十年前的旧房子,就是那种十分简陋的土坯房、茅草屋。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惠及少数民族地区,城镇修了公路,柏油路通到了每个村庄;老乡们的房子都焕然一新,家家户户几乎都有新房,整个乡村也焕然一新,道路通畅,鲜花盛开,这就是典型的新农村建设。人们对生活也有奔头了,交通的改善扩大了村民的活动范围,当地的农副产品可以运出去,而村民所需的生活物资也可以很便利地运进来。

中国作家网:您的长篇小说《太阳转身》书写云南省脱贫攻坚,创作初衷是什么?

范稳: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云南省脱贫攻坚题材的文学创作也取得了可喜成绩,我的长篇小说《太阳转身》聚焦脱贫攻坚题材,试图通过时间的演变来写出时代的巨大变迁,我关注的是变迁的过程,包括人的命运的改变、观念的转变。

中国作家网:您觉得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最重要扶持的是什么?

范稳:我们也一直在强调扶贫要先扶志,即志气的“志”;扶贫也要先扶智,即智力的“智”。如果人们的思想观念能够转变,脱贫并不难。比如,加强对贫困地区群众的教育培训,积极引导他们学习农业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经营观念等理论知识,这些技术和知识会让他们学会“自力更生”,因地制宜,通过发掘当地优势资源实现脱贫致富。

今年4月份,我跟随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去云南澜沧江拉祜族地区,在那里有一个扶贫点,专门为当地的农民进行教育培训,讲述农业科学和作物种植等知识。过去,云南地区有些少数民族在冬天是不种植作物的,云南地处亚热带地区,冬天其实很温暖,可以种植粮食作物。朱有勇去了之后,改变了当地传统的种植模式,他考察了当地的气候条件,建议当地农民在冬天种植冬洋芋,还开展了相关技术培训。当地农民通过种植冬洋芋,利用了土地资源,增加了收入。

朱有勇院士这些科研人员通过身体力行,深入基层,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同胞们传递农科知识,当地开始尝试种冬洋芋和各类药材,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开展教育培训,转变了当地人们的观念,让他们能借助当地优势实现脱贫致富。在脱贫攻坚中,各行各业都在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送粮油,修路,盖房子,甚至直接给予资金补助,这些都可以。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要转变观念,扶贫先扶“智”,通过教育、培训等科学方式,结合当地实际条件发掘地理、资源、人力等优势,让当地农民从根本上找到一条脱贫致富路,这才是长久之策。

中国作家网:那么作为作家,由于角色的特殊性,您觉得作家如何参与到脱贫攻坚这项伟大工程?

范稳:我自己是不到生活现场中就没法写作。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生活基础,我不敢写作。所以,对我而言,面对脱贫攻坚这项伟大工程,就应该深入生活,扎根真实的现场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对作家而言,这恰恰也是一个特别好的机会,因为脱贫攻坚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宏阔的生活现场,展现出很多我们在书房里看不到的东西,深入现场后,我们也能具体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见到很多鲜活的人物,把脱贫攻坚进程中那些感人的事迹和人物写出来,同样,这对作家的创作也大有帮助。

(李英俊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