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并列的传世国宝,新现19米孤本
原标题:八路军为之浴血,与《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并列的传世国宝,新现19米孤本
一卷历经近千年风雨保存下来的孤本《赵城金藏》12月1日亮相上海图书馆“《赵城金藏》最新发现经卷暨唐宋重要佛教典籍特展”,引发学界关注。多位闻讯赶来的学者感慨,学界都在寻求新材料,这是难得一见的发现。
《赵城金藏》是我国在宋代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开宝藏》的覆刻本,共计6980卷,今存4000余卷,全世界只此一部,被誉为“天壤间的孤本秘籍”,因其刻版于宋金时期、1933年首次被发现于山西赵城广胜寺而得名。1942年,抗日战争的炮火中,八路军从“虎口之下”抢运《赵城金藏》,使得国宝免遭日寇洗劫。新中国成立后,《赵城金藏》成为国家主持的大型古籍整修项目,与《四库全书》《敦煌遗书》《永乐大典》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原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曾言:“《赵城金藏》已超越‘国宝’,属于世界文化遗产。”
在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李际宁的考察中,现存全世界公共收藏的《赵城金藏》算下来不到4900卷。“过去中国国家图书馆正式编号的是4813件,最近库房里收藏的两件残本也相继编号;除国图以外,上海图书馆藏12件,北京大学藏7件,上海博物馆藏1件,广西博物馆藏2件,崇善寺藏2卷,中国台湾藏3件,另外日本各大博物馆和高校图书馆等藏有40多件;德国的巴伐利亚图书馆还有1件。”
新发现的《赵城金藏》孤本为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此卷长达19米,蒙元时期原纸、燕尾收尾、品相完好,从经名、版片号、帙号来看,可与国家图书馆所藏《赵城金藏》中的妙法莲华经文句卷二、卷五,北京大学所藏卷三相连,成为增补、研究《赵城金藏》的重要文献。展览开幕当天,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刘元春、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唐忠毛、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启元以学术沙龙的形式为参观者解读《赵城金藏》的学术文化价值。
《赵城金藏》在乱世下得以保存,历经曲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近日播出的纪录片《炮火下的国宝》讲述了《赵城金藏》的传奇故事。刻印于宋代的《开宝藏》是我国第一部雕版印刷的大藏经,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木刻大丛书,目前在全世界仅存12卷,外加一块残片。由于《开宝藏》几乎失传,与《开宝藏》“血缘”关系最近且保存相对完备的《赵城金藏》的价值不言而喻。
上世纪30年代《赵城金藏》被发现后,引起日本各方觊觎。最早,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愿出资购买,遭拒后仍不死心,陆续派遣僧人游说广胜寺,试图高价购买。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军人开始蓄谋掠夺《赵城金藏》。战火中,在延安的中共中央命太岳区八路军连夜秘密抢运,“人在经卷在,与经卷共存亡”。新中国成立后,又历时十多年于1965年完成了这部煌煌巨帙的修复。国家图书馆发展研究院原院长李致忠认为,在战争年代,党中央对《赵城金藏》的保护政策使得它带有“红色基因”,这是其他文物不能相比的。“若非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依旧专注保护文物,就不会有《赵城金藏》的传奇今生。”
为何会有新发现的经卷?李致忠猜测,很有可能是在转移运输的过程中遗失的,“当时,战士们拿床单当包袱皮,把经卷背在背上,难免会散出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原副所长张新鹰认为,《赵城金藏》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还体现在它对于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意义。蒙元时期,与《赵城金藏》同一版本的一部《金藏》印本曾被八思巴带到西藏萨迦寺保藏,忽必烈也将其印赐“西域归化诸邦”,其残片上世纪在新疆不同地点有所发现。这些事实进一步说明了《赵城金藏》所代表的汉语佛教典籍在当时多民族统一国家信仰版图中的地位。
“《赵城金藏》不仅是我们能看到现存最早且最完整的佛教大藏经,还涉及哲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音韵、天文、地理、历算、医学、建筑、绘画、科技、民族、社会、中外关系等诸多领域,是通过中国先进发明技术雕版印刷完成的百科全书的鼻祖。”荣宝斋典籍部专家李林昊感慨,上世纪30年代,《赵城金藏》在山西赵城广胜寺被发现,与两个上海人密切相关,一位是范成法师,一位是学者蒋唯心。“如今,携带新发现的《赵城金藏》孤本回到上海,我们感到非常荣幸。”
据悉,这一卷新发现的19米《赵城金藏》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荣宝斋出版社将出版单行本画册,并以雕版印刷技艺复刻该经卷。该经卷将归属何方,令学界关注。
日前在国家图书馆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上,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原馆长翁连溪呼吁,“(《赵城金藏》)不管出现哪一卷,出来一卷就是国宝。最好能回到国家机构,如果是私人收藏也希望将来捐给国家机构,这对于古籍文物的保护实在非常重要。
更多
孙甘露:淬炼文学经典,攀登文艺高峰
“正是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孕育了上海的文学历史,孕育了上海的作家,使他们在激烈的变化中包容并蓄,并对时代的要求作出积极回应。”
更多

格式化日常:“日记格”与修身意识的近世演变
当某种格式沦为具文,修身着眼点也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