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见证时代 铭刻伟业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陈泽宇 整理  2020年12月01日08:00

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党对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实现这一任务,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了不起的、从未有过的大事件。长期以来,与时代同心、与人民同行,歌颂、记录伟大的新时代火热光华,到人民群众中去,到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去,在人民的创造中实现艺术的创造,是中国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基于此,2019年9月,中国作协组织了“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遴选25位小说家、报告文学作家和诗人奔赴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扶贫前沿深入生活、实地采访,聚焦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重大时代主题,创作反映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和成就的报告文学作品。

2019年9月19日上午,中国作协举行脱贫攻坚形势政策报告会

2019年9月19日,中国作协举行脱贫攻坚形势政策报告会与“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启动座谈会。报告会由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钱小芊主持,邀请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作专题报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党组书记处同志以及参与“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20余位作家参加报告会。在报告会上,刘永富深入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基础和主要内容,并就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重点工作、主要成效和工作安排等做了详细介绍。刘永富说,希望作家们深入基层,采访更多典型的人物和事件,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总结、提炼,创作出更多真正能够反映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壮举的精品力作。钱小芊强调,中国作家有责任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的时代壮举,中国作协将组织推动国内更多的作家,包括小说家、报告文学作家、诗人,来创作更多描写和反映脱贫攻坚题材的优秀文学作品,希望广大作家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创作一大批深刻反映脱贫攻坚题材的文学精品。

《光明日报》刊发《决战贫困•中国扶贫十二章》专栏及影响 (制图 冯海文)

进入2020年后,“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作品收获不断,从报刊杂志到互联网站,这些生动感人的鲜活故事由作家笔下走进人民心中。《光明日报》从年初起,策划推出《决战贫困•中国扶贫十二章》专栏,每月以一个整版的篇幅,用报告文学的形式,生动记录全国各地决战贫困过程中的生动实践和感人故事。《曙光》《红土地上的“脱贫书记”》《合作社里的硬汉子》《岭上开遍映山红》《梦圆柯坪》等报告文学,或从宏观角度、以多点透视观照中国脱贫攻坚进程,或选取某个截面、以微观角度切入个体命运际遇,细腻、生动地为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进程立此存照,一经推出,在社会各界引发热议。《光明日报》文化部副主任邓凯在接受中国作家网记者采访时说,“经过一个社会变动布局急剧变化之后,文学总是在慢慢的向它的本质靠近、回归,文学应该给我们读者给我们的人民以笃定的力量,困境的时候要给他们信心,在伤痛的时候要抚慰他们,在前进的时候给予他们力量。”

《人民日报》联合中国作协举办“决胜2020”征文活动(制图 冯海文)

这些脱贫故事还从更广泛的视角徐徐展开,为记录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时刻,从2020年4月至12月底,《人民日报》社与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决胜2020”征文活动。征文作品通过典型人物、先进事迹,以生动笔触、真切感受,讲好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讲好攻克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的奋斗故事,展现攻坚克难决战决胜过程中铸就的伟大精神,展现中国人民的勤劳品质和精神风貌,凝聚精锐出战、迎难而上的强大动力。《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董宏君总结道,作家的写作需要“深情、深入、深思、深远”,书写脱贫攻坚题材的作家们对火热的基层生活认真了解,密切关注,从没有叙事和谎言的质朴生活中,挖掘到了最真纯的最深远的东西,“写出了一批很有价值的作品,也很能打动人。”

5月19日,中国作协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创作交流会现场,来到会场的作家通过视频与京外作家进行交流。

5月19日,“2020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创作交流会”在京举行,关仁山、王松、徐剑、侯健飞、丁晓平等5位作家现场参会,王宏甲、蒋巍、李春雷、艾平、徐锦庚、潘小平、任林举、哲夫、吴克敬、丁燕、许晨、赵康林、次仁罗布、罗伟章、秦岭、郑彦英等17位作家在线参会。参与创作工程的作家们有数十篇与创作工程相关的作品已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重要报刊平台,内容包括创作谈、采访、作品及评论。大家通过线上线下参加交流,一同分享自己的经验与心得。在交流会现场,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表示,从创作工程的实绩看,作家们深入扶贫地区,扎根于人民之中,对人民群众充满着深切的感情。李敬泽鼓励作家关注脱贫攻坚过程中具体人的变化与成长,着力敏锐地捕捉和表现这些持久性的、面向未来的新因素新气象,以宽广的历史视野与人类视野,写出当下时代的巨变,创作出新时代的“创业史”。交流会上,《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中国作家》主编程绍武先后发言,介绍了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文学作品的刊发情况,并对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质量提出了建议。他们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作家创作进展,及时刊发作品,加强宣传报道。希望作家们进一步潜心创作,刻画人物,打磨语言,以精品力作为决胜脱贫攻坚作出积极贡献。

6月29日上午9时38分,作家李迪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的红上衣,永远不会忘记他火一般的温暖和热情。2019年秋冬之际,李迪在十八洞村采访,湿冷阴寒的低矮丘陵让他的旧病复发,腰部水肿,剧痛难忍。抱病之下,李迪毅然完成采访,并着手创作。今年3月底,李迪的病情刚有好转,便一边卧床养病一边持续创作,十八洞村的村主任隆吉龙、小学教师蒲力涛、“爱在拉萨饭店”的龙拔二大妈等人跃然笔下,作品在《文学报》《文艺报》《人民日报》《中国艺术报》一经发出,便感染了众多读者。但万分痛惜的是,最终李迪仍离开了我们,带着无限的怀念,与无限的启示。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称,李迪的“精神长存”,“他的作品在,他书中的火是不灭的”。李迪逝后,遗作《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交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的责任编辑、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颜慧认为,李迪是一位坚强、有责任心的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是一部特别的、值得的,注定有别样故事的大书,“李迪的作品体现出了生活本身的质感,哪怕是比较粗粝、碎片化,但是实际上这才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鲜活、非常生动的存在。”

作家出版社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系列丛书被中宣部列为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作家社不仅出版了《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还出版了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中的十部。谈及出版这一系列作品,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社长路英勇认为,这是一批可堪经典化的佳作。“任何一种书都有三种命运,一种是轰动一时,但很快成为过眼烟云;第二种是不但轰动一时,可能还轰动一段时间,或是两年,或是三年,但之后也不再被人提起;而第三种命运就是我们追求的,不仅要轰动一时,也不仅要影响一段时间,而且要最终成为大家不时阅读的文学经典。”路英勇表示,在脱贫攻坚题材的出版过程中,作家社通过对读者阅读行为的分析和了解,通过与作家的沟通交流,通过对作品内容和艺术的不断打磨和润色,力争让推出的作品更加符合读者的阅读品位和审美习惯,能够让这类题材的书成为长久地流传下去。

百花文艺出版社社长薛印胜也认为,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作品应该出版,值得出版。百花社此次共出版六本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作品,包括许晨的《山海闽东》、罗伟章的《凉山热土》、欧阳黔森的《江山如此多娇》、艾平的《春风染绿红山下》等书。薛印胜认为,这些作品以生动真实的全景反映了脱贫攻坚的伟大时代成果,为新时代文学创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时代表达,树立了一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薛印胜说,这是作家们以文学的方式记录脱贫攻坚中人民的身影,也是为后世留下的一份珍贵的民族记忆,“脱贫攻坚就是当代最大的现实,作家们紧跟时代的步伐,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写出的作品是鲜活的。如果后人想了解当代的中国,不能不读这个时期的脱贫攻坚报告文学。”

中国作家协会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丛书LOGO

从河北张北、贵州遵义、内蒙古赤峰、山东章丘、山西岢岚、陕西梁家河、江西赣州、河南兰考到雪域西藏、南疆大漠,25位作家奔赴全国各地,和全国人民一起,感受着决胜的豪情,记录着决战的历程。在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中,五十多篇作品陆续发表,25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已于今年11月底前全部出版。截止至2020年10月,参与工程的25位作家已经全部完成创作,半数以上作品已经出版,9部作品被列入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为了更好地推动这些图书的海外宣传,让世界了解中国扶贫的智慧与力量,中国作协与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合作,向海外推荐该工程的成果,争取在多个重要语种中翻译出版。

李敬泽、张纪臣、何向阳为“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图书揭幕

10月30日,中国作家协会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成果发布暨海外推广签约仪式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张纪臣为创作工程图书揭幕并致辞。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主持仪式。王松、秦岭、艾平、罗伟章等参加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作家,以及多家出版社代表参加仪式。在此次签约仪式上,有8部作品与3家海外出版社签订了翻译出版合同。其中,蒋巍的《国家温度——2019-2020我的田野调查》、李迪的《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秦岭的《高高的元古堆》、王松的《映山红,又映山红》将由英国独角兽出版集团翻译成英文出版;任林举的《出泥淖记》、罗伟章的《凉山热土——大凉山信札》将由英国凤凰木出版社翻译成英文出版;艾平的《春风染绿红山下》、丁燕的《岭南万户皆春色——广东精准扶贫纪实》将由德国欧洲大学出版社翻译成英文出版。李敬泽说,全国各族人民克服重重困难、锐意进取,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作家深入人民的生活,和人民一道前进,热情地用自己的笔墨记录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感人故事,展现人民群众艰苦奋斗、互助互爱的精神风貌。“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25部作品是动人的,也必将让我们的后代在许多年后依然为这些故事而感动。正如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业绩为人类的脱贫事业提供了重要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相信中国作家们书写的中国故事,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国读者看到、听到,并为之感动。签约仪式上,张纪臣及英国独角兽出版集团社长思特拉斯卡伦、德国欧洲大学出版社社长吴漠汀、伊朗青年汉学家孟娜对中国脱贫攻坚题材的优秀作品走向海外表示了期待,希望这批作品的海外推广将有助于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在“中国一日”活动中接受采访

11月21日, 为进一步宣传推动脱贫攻坚主题文学创作、展现新时代美好小康生活图景,中国作协联合沈阳广播电视台等单位策划开展了“2020中国一日•美好小康——随作家走进故事”全媒体直播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沈阳广播电视台、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作家网承办,主演播间位于辽宁沈阳,直播流辐射全国全网。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王蒙,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莫言及20余位全国作家以不同方式参与此次直播活动。此次直播活动从11月21日7时开始,至19时结束,历时12小时。整场直播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工作中的考察调研路线为线索,以中国作协“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作品成果为依托,借助作家的视角,带领观众回到各自作品的“创作地”,体验全国20余处实现脱贫地区在“2020年11月21日”这一天里的百姓生活,讲述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消除绝对贫困、奔向全面小康的动人故事。

铁凝在“中国一日”活动中讲到,脱贫攻坚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举,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夙愿。党带领全国人民以举国之力进行的这场大战役,可谓艰苦卓绝、可歌可泣。它呼应着人民对富裕的、美好的生活的新期待,同时也为世界减贫史作出了贡献。这场牵动着万户千家情感的大战役,是时代赋予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的重要机遇。参与其中的绝不仅仅是贫困乡村,还涉及整个社会。这里有共通的社会情感,有千家万户的牵挂,作家把敏锐的目光投向脱贫攻坚,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国一日”活动通过50余家网络平台同步直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00余家媒体进行报道,直播当日全网流量突破3亿,互动跟帖超100万条次。此次活动受到文学界以及广大普通观众的广泛关注,获得了巨大反响,既全面反映了小康生活的美好样貌,讲述了脱贫攻坚的动人故事,传递了充沛的正能量,同时也以创新性的方式,展现了作家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深情厚谊,宣传了相关作家作品,扩大了“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相关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中国作家协会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成果

2020年已经来到尾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今年全国各族人民克服重重困难,锐意进取,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付出巨大努力、取得伟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回顾总结中国作协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作品,既有从微观层面对脱贫攻坚实践的细部观察透视,也有从宏观层面对脱贫攻坚的中国进行全景式多视角的摄取报告,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报告文学作家,以脱贫攻坚题材的书写,参与大时代主题生活。有评论家认为,“作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史志的书写,报告文学创作在脱贫攻坚中形成了中国力量、中国创造和中国精神,富有表现力地塑造了具有中国脊梁式的扶贫模范、脱贫强者,以全新的文学经验和有效的文学书写,丰富了当代中国报告文学史的内存。”

跨越高山大海,中国发展的巨变被记录、被印证,中国作家在革命老区、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大山深谷见证脱贫攻坚的时代伟业,于新时代的每一处褶皱腠理之中,获寻山河锦画的细密针脚。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见证了中国人摆脱贫困、过好日子的殷切期盼和实践历程,2020年即将结束,但这份热望没有停止,而恰恰是新的开始。中国作家相信,文学必将随着乘风破浪的强盛中国,向高原深处的高峰迈进。 

(摄影:王纪国 陈泽宇 制图:冯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