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继续践行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来源:文艺报 | 蒋 同  2020年11月25日08:36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是拨乱反正的重要时期,文学重新获得了应有的尊严,文学讲习所的恢复是一个标志。我和我的同事们,亲历了它的发展进程。

80年代以来,鲁迅文学院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中青年作家,成为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潮的聚焦点。学院设置的课程涵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学艺术多领域、多学科,极为丰富的内容受到师生们广泛关注。作为鲁院的教职员工,我们有幸成为历届的“旁听生”,聆听到高层次的教学课程。那个时期,大部分授课由录音整理编辑为文学讲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鲁院,的确是当代文学活跃和独特的文学场景,它留下许多当代文学可待研究的课题,那些曾作为学员教材的讲义,虽然带有那个时代的局限,但原始的文字记录,为当代文学发展轨迹保留了真实的印记。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学员们把在鲁院收获的教益和陶冶,视为文学创作的社会责任和艺术追求,视为人品与文品、情操与学养的升华。学员们对鲁院“孕珠之蚌”一样的滋养,心存感念。在这里的学习经历,成为他们宝贵和美好的集体记忆。

多年来,一代代鲁院教职员工坚持以学员为本,恪尽职守,竭诚努力地为学员服务,遵循文学教学的特性规律,不断探索符合学员需求的教学方式,教学互动交流,增强对学员的亲和力,赢得了历届学员的尊敬,共同营造了和谐温馨的校园,形成了鲁院的风格和优良传统。

在鲁院走过的路程上,我们还记得90年代一个时期内,文学影响力式微,鲁院也曾面临能否继续办下去的生存危机。面对艰难,鲁院人坚守了下来。新世纪以来,在中宣部和中国作协领导下,谋划实施了鲁院的教学改革,实现了转型。由此发端崛起,数届高研班的成功举办,重新确立了鲁院的历史地位。积累了顺应新时期文学事业发展需求,培养文学人才的经验和路径。鲁院教学理念的创新,体系特色的建设,日趋强化的教研学术水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鲁院飞跃式的全新面貌,让一代代曾经为此付出心血的鲁院人为之欣慰。

回眸鲁院70年,具有多重的意义。我感佩鲁院年轻的学者,以开阔的视野,把鲁院的进程,放在社会发展大背景和整体的文学情境中,解析它创办的初衷,梳理和总结实践的经验教训,以此作为当代文学史的组成部分,以此作为鲁院守正创新的方向,以此作为践行新时代赋予鲁院的使命担当。

在建院70周年的时候,我们欣喜地看到,鲁院与时俱进、蓬勃开放的现在进行时。看到鲁院新貌层出、风姿卓然的文学景观,我们衷心地祝福鲁院!祝福鲁院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