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广西天等县用诗歌描绘脱贫攻坚瑰丽长卷
 来源:人民网 | 黄绍记  2020年11月19日08:47
关键词:诗歌 脱贫攻坚

“椒乡是处起硝烟,济困脱贫烽火燃。四十万人同抖擞,瑶山壮寨换新天。”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拜月广场、天椒广场、打榔舞广场、丽川河沿岸石栏、得月楼公园,以及全县各单位、各学校、各企业、各村屯,随处可见设有诗词长廊。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史诗长卷。

今年5月份,天等成功脱贫摘帽。11月10日,经过“双认定”,全县剩余康苗村等9个贫困村,2129个贫困户5601人均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实现全县“清零”脱贫。天等县是“中华诗词之乡”,在长达五年的脱贫攻坚战中,许多扶贫工作队员,帮扶联系人,甚至是脱贫户用诗歌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来记录和讴歌脱贫攻坚光辉历程,创作脱贫攻坚诗歌联句数量达到上万首(副)。

诗歌描绘搬迁新景

“多间工厂汇龙岩,惹得人家直眼馋。商贾如云生意旺,搬迁建设实非凡。”这首《龙岩小区扶贫车间》勾画出小区繁忙热闹的生产景象,读来令人心胸开阔,豪气顿生。

2016年以来,天等县陆续建设6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全县共易地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2178户9726人。天等县着力开展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强化产业扶持,主抓就业帮扶;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社区服务;确实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就医、就学等问题,促进搬迁群众实现快速融入。

诗歌表达战斗决心

“嘘寒问暖似关亲,解困经常挂嘴唇。纵使洪流拦去路,村边亦现汽车轮。”这首题为《双休日冒雨下村扶贫》的七绝,抓住雨后村头淤泥地的汽车轮印,赞美了帮扶干部风雨无阻,克服重重困难开展帮扶工作的奉献精神。

五年来,天等县629名驻村队员、683名村干部和189名村级信息员一起组成124个驻村专业扶贫工作队,开展“全天候”脱贫攻坚工作。派出帮扶联系人7900多名,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利用每周六的“扶贫志愿日”,累计投入80多万人次进行帮扶,取得显著成效。

诗歌记录驻村日常

“离家百里到椒乡,日夜奔波济困忙。千万相思何所寄?小诗首首意长长。”这首《帮扶干部素描》记录的是崇左市直单位帮扶人到天等驻村的情景,驻村队员远离亲人在乡间开展帮扶工作,孤独寂寞之时,用首首小诗来表达相思之情。“献技参谋送爱心,扶持种果养家禽。手机号拨商人到,特产摇身变白金。”这首《扶贫到户》用跳跃的笔触,赞美了帮扶人既帮助发展产业又帮助销售产品的生动形象,艺术化再现了数千名驻村干部和帮扶联系人开展精准帮扶,并取得良好成绩的事迹。

诗歌表达感恩之情

“豪雨黄昏漫野坡,村边沟壑水滂沱。敲门顿感周身暖,乘夜关心胜我哥。”这首贫困户写的《帮扶人雨夜来我家》记录了帮扶人雨夜登门开展帮扶工作的情景,场面生动,节奏感强,表达了贫困户对帮扶人的敬爱之情。

诗言志,贫困户这样的诗歌实际上也代表了全县22000多户93000多名贫困群众的心声,他们用诗歌来感恩政府、感恩社会。

诗歌赞美产业发展

“千亩荒原披绿纱,一山柑橘一山茶。能人引种摇钱树,喜获丰收乐百家。”这首《龙布村柑橘油茶基地》赞美了群众发展特色种植业,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成果,读来似乎闻到阵阵果茶之香。

诗歌也赞扬了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成功带富一方的领头人。都康乡把孔村第一书记伍勤忠,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大力发展富硒米产业,使把孔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硒米”产区。由于成绩显著,伍勤忠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有人作诗赞之:“情牵民众垄中行,汗洒乡间上北京。致富凭硒成沃土?更因倾注许多情。”把孔村能发展起来,的确是因为土地“富硒”,但仅有硒是远远不够的,诗歌给出的答案是因为伍勤忠投入了无限热情,才迎来大地的丰收。

截至2020年10月,天等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7073户,其中无劳动能力或家庭主要劳动力全部外出9557户,在家发展产业17155户,产业覆盖率达97.94%。产业发展成为贫困户增加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资源。

诗歌憧憬美好未来

“天赐西南美画图,八山一水嵌明珠。如今更借马良笔,漫把红椒撒五湖。”谁执马良笔,绘就新天等?当然是党委政府、是干部群众,诗歌写得荡气回肠,令人读来激情澎湃,豪情满怀。

除了诗歌,天等还创作了一批扶贫对联。“长承粤海开风气,善在椒乡创品牌。”这副横批为“扶贫车间”的自撰联用短短14个字就体现了天等人开创扶贫车间的学习、传承、创新的精神,也赞美了粤桂扶贫协作的成果。

“水电房车,全都亮眼;东西南北,尽是暖春。”这副横批为“山村脱贫”的对联,用快闪的镜头,捕捉了山村脱贫的美丽景象。

天等的扶贫诗歌创作,做到了和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让传统诗歌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