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外国作家祝贺鲁迅文学院建院70年的贺信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0年11月17日11:38

阿拉伯诗人阿多尼斯 (Adonis) :

我把鲁迅的创作,形容为在光的政治拥抱的疆域旅行。这种政治以人为中心,意味着进步、解放、探究和前行,为人开辟未来的天际和道路。

在这个意义上,鲁迅是全世界一切创造者、先知先觉者的同道和朋友,他们致力于创建人的生活,使之更崇高和深邃,更具有人文精神,更加丰富和美好。

祝贺鲁迅文学院成立七十周年。

2020年9月7日于巴黎

阿多尼斯贺信手写版

奥地利小说家、剧作家彼得•西蒙•艾特曼(Peter Simon Altmann):

在鲁迅文学院后面的相邻街区,可以看到一个金色球形的宝塔尖从树冠之间探出头来,它身后不远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后来,我在北京的一家商场里见到了一款精美的黑色茶壶,它金色球形的壶盖钮十分别致,正是微缩版的宝塔尖,因此我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一眼就看中了它。这把壶现在就放在我奥地利住所厨房的储物架上,每当我用它喝茶的时候,就会想起2019 年春天在鲁迅文学院度过的时光,那里给我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

祝贺鲁迅文学院建院70周年!

克罗地亚诗人、翻译家丁尼克•泰利肯(Dinko Telećan):

衷心祝贺鲁迅文学院建院70周年。2017年,我有幸与几位外国作家一起,参加了鲁迅文学院首届国际写作计划。这是一次极其珍贵的经历,让我有机会见证了鲁迅文学院的卓越不凡。希望我们能尽快克服当前的全球安全问题,以使鲁迅文学院重新肩负起其宏伟的文化使命!

谨致以良好祝愿!

法国诗人多米尼克•欧塔维(Dominique•Ottavi):

感谢鲁迅文学院邀请我参加国际写作计划项目,感谢你们的慷慨和关怀,这些成分一同混合在鲁迅文学院的巨大瓶体内,摇匀,静置片刻,呈现出来的是友谊的口感。

祝贺鲁院建院70周年!

丹麦小说家福劳德•欧尔森(Frode Z. Olsen):

祝贺鲁迅文学院建院70周年!

2018年4月至5月,我曾多次在清晨从梦中醒来。屋内霞光绯红,一时思绪朦胧,不知此情此景是真是梦。在鲁迅文学院时,我和其他中外作家一道,每日一同进餐,在图书馆或庭院中畅谈,在大厅打乒乓球消遣,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有时会遇到语言不通的挑战,但中国有句古话:“有志者事竟成”。在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许多地方,我与中国作家、学者一起参加了一系列会议和研讨,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至今仍难以忘怀。尤其难忘莫言先生,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文学教授能够抽出时间,与我们几位外国作家进行了深入交流。我仍记得他提到的几点:1)语言不必太过流畅,但要铿锵有力,给读者以惊喜,甚至能让读者惊得连连后退。2)写真实的故事,即使故事灵感来自于看似不真实的真实事件。3)人物形象要有真实性和启发性。

写作和阅读的美以及价值不仅能触及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还让我们有机会改变视角,从他人的角度去看待整个世界。只要通过阅读或倾听,我们就能成为另一个人,回到过去,身处他乡,沿着道路或河流前行,甚至跟随美猴王西游。

很荣幸能够参加国际写作计划。在此,我要向鲁迅文学院的每一位同仁表示祝贺,并向鲁院未来的发展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俄罗斯诗人、翻译家塔蒂亚娜•古列维奇(Tatiana Gurevich):

我十分感激鲁迅文学院给了我这样一个特别的机会,让我能够参加第五届国际写作计划。于我而言,这是一场关于创造、知识和友爱的盛事,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让我能够体验不同文化,与不同的作家、诗人和评论家共话文学,重新找回内心的创作力。鲁迅文学院给予我以灵感和力量,让我明白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是如何在思想与心灵上相互贴近的。衷心祝愿鲁迅文学院及其工作人员身体健康,一切顺利!70岁生日快乐!

乌克兰诗人哈林娜•克鲁克(Halyna Kruk):

鲁迅文学院的朋友们,请允许我为鲁迅文学院建院70周年送上最诚挚的祝福。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但是在这样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我们都对鲁迅文学院致以最衷心的祝福。我见证了这个伟大机构的成长,对此我感到十分自豪。贵院为作家、评论家、编辑和其他文学工作者提供了高水平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作为2019年国际写作计划的一员,鲁院的无微不至让我倍受感动,贵院对于优秀人才与作家的吸引力也蜚声中外。我想为鲁迅文学院在这七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献上由衷的祝福。毫无疑问,鲁迅文学院仍将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意大利小说家加布里埃•迪•弗朗左:

2018年9月至10月,我应邀做客鲁迅文学院。那时我喜欢的便是逛北京的书店,虽然我既不会说中文也看不懂中文,但还是在每个清晨或午后漫步于书架之间。我看看封面,翻翻那些看不懂的书,就像是我独自一人的朝圣之旅。在这之后我明白了,在中国,即使伊塔洛•卡尔维诺已经去世35年,他依然是最有名、最受推崇的意大利作家。我曾有幸与卡尔维诺工作过并出版过其作品的出版社合作,我最新的一本书也经由它出版,因此我很高兴能借用他的话向贵院表达敬意。“它推崇逻辑,又经由逻辑开辟了无拘无束之路。”这是作家卡尔维诺对都灵的描述。这个城市,我36年前生于斯,此后又一直长于斯。此外,他曾于1960年说道:“作家的创作会受到周围环境及环境中事物的影响,如果我们承认这一点,那么都灵必然是适合写作的理想之城。”

卡尔维诺的话其实是在赞扬都灵崇尚自由创作,是适合写作的理想城市,现在,我希望将他的这段话献给北京,尤其是鲁迅文学院,献给鲁院的花园、图书馆以及房间。这是能让你全身心投入创作的伊甸园,我很感激曾在那里写作和生活。

按照传统,寿星也要实现庆生者的一个愿望。恰逢贵院生日庆典之际,那我就以一个愿望来结束承载着满满祝福的本文吧!不知我是否有这个荣幸能在贵院完成我的下一本书?

美国畅销书作家杰夫•惠勒(Jeff Wheeler):

衷心祝贺鲁迅文学院建院70周年。十分荣幸能够参与国际写作计划,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的高光时刻。

韩国汉学家、翻译家金泰成:

热烈祝贺鲁迅文学院成立七十周年!

2018年4月我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九位作家一起亲身体验了鲁院的生活与活动,这是我与中国当代文学携手交流的所有活动当中最难忘的一段时间。当时我在莫言与余华曾经同住的那栋房子里翻译了余华的散文集《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我为能够参加鲁迅文学院组织的周到活动感到荣幸,衷心祝愿鲁院与中国作家永远进步! 

       

希腊儿童文学作家卡特琳娜•穆里基(Katerina Mouriki):

很高兴,能够在鲁迅文学院建院70周年之际献上我的祝福。首先,我要再次感谢鲁迅文学院的诚挚邀请和热情款待,在为期一个月的写作计划期间,受邀作家有机会参加文学研讨、分享各自作品,并就创意写作进行深入交流,扩展并提升了各自的知识和经验。在这里,我们荣幸地受到远超预期的热情接待,体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参观了中国的传统建筑,感受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品尝了中国的传统美食,领悟了中国人民正视人类与自然以及和整个世界关系的哲学思想。奇妙的北京之行,让我们获得了全新的更加端正的看待世界的视角。对我来说,美丽、宁静、创意无限和不懈奋斗这些元素远远不能描绘出中国的独特之处,中国将永远停驻在我的心灵深处。

这期间我还写了一个短篇,讲的是一只熊猫同迁徙而来的鹤建立了深厚友谊的故事。我希望借这个童话传递和谐的讯息,这个故事也是中国与希腊这两种古老文明之间业已存在的联系和相互尊重的美好象征。

我要向鲁迅文学院以及所有用爱和努力支撑国际写作计划项目的各位同仁送上最真挚的祝福,感谢尊敬的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女士、鲁迅文学院院长吉狄马加先生以及吴欣蔚女士等人,感谢你们的付出。

秘鲁小说家、编剧卡雅•阿达维(Katya Adaui):

亲爱的鲁迅文学院,请允许我向鲁迅文学院建院70周年送上最诚挚的祝福。成千上万的学生都曾将写作看作是一种自由的行为、一种孤独的创作经历,但其实它更是一种集体行为,是一种与他人共同创作的行为。

在中国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每天都会散步。我和我的新朋友,克里斯托斯•克里索波洛斯——一名来自希腊的作家、摄影家,经常一大早便搭乘地铁到一个遥远的车站,晚上再步行返回住所。我们步行、闲聊、摄影,我们穿过垂柳小径与胡同,同时也走过了数百万人日常生活里的稀松平常。虽然我们共度的时间非常短暂,但那些难以捕捉的生存艰辛、日常生活中的拼搏奋斗都印刻在我脑海之中:烟熏火燎中的街边小贩,车水马龙中的自行车流,边把衣服挂在阳台晾衣绳上边与邻居聊天的老妇人。尽管距离相隔遥远,语言亦有障碍,但由众多不知姓名的人给予城市的生气,让世界上的大城市也因此相通。

感谢你们让我有了这些思考。

希腊小说家、诗人克里斯托斯•克里索波洛斯(Christos Chrissopoulos):

尊敬的鲁迅文学院的各位同仁和朋友们,衷心祝贺鲁迅文学院建院70周年。在我25年的写作生涯中,参加国际写作计划是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这段经历让我有机会亲身感受到鲁迅文学院的热情,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其对作家的培养和对文学的孕育。

祝愿鲁迅文学院在下一个70年的岁月里,硕果累累,再创佳绩!也期待我们之间的文学合作!

智利青年诗人罗伯特•艾多(Roberto Aedo):

我从世界的另一端——智利,向鲁迅文学院所有的人员致以亲切的问候,是他们通过点点滴滴的工作而成就了今天的鲁院。

我有幸成为鲁迅文学院2018年“第二届国际写作计划”的一员,不仅能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见面、交谈,还能更进一步了解中国、身临其境探寻我在万里之外就早已热爱的悠久东方文化(我曾通过书籍、影像、图像等所学习到的中国文化)、结识作家和中国的朋友,我希望与他们永远保持联系。通过这些经历以及一直以来不断的沟通交流,我逐渐了解到鲁迅文学院为作家、评论家、出版人和其他文学工作者所做的伟大的培养和交流工作,他们在不同层面上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建立在悠久历史和伟大传统的中国文学艺术之发展。

或许许多中国作家并不知道或仍未意识到这一点,但在拉丁美洲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包括所有大学和培训中心),据我所知,没有任何一个机构如鲁迅文学院这般能为作家提供如此专业而全面的培训。我作为诗人,一直相信作家是天生的,也是可以培养的。

鲁迅文学院的经历是我人生的一个里程碑,是我文学创作的分水岭,这是一种思想、图像与声音、气味和味道的接口,不仅充实了我个人经验的宝库,而且成为了我诗歌经验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深了我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热爱,以及再次体验中国的渴望。

今年对我们来说是艰难的一年,但我们因为对诗歌的热爱,因为孩子般的梦想和对秘密的探索而心灵相通。我从世界的另一端智利,也是巴勃罗•聂鲁达、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德•罗卡、维多夫罗、帕拉、罗哈斯、利恩和泰利尔的故乡,向鲁迅文学院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衷心的感谢和深情的问候。

期盼再次相会。

2020年9月4日于智利圣地亚哥

加拿大诗人、翻译家弗朗索瓦斯•罗伊(Francoise Roy):

2018年4月至5月,我曾参加鲁迅文学院国际写作计划,那段时光奇妙且精彩,令我难以忘怀。学院提供的住所温馨舒适,完全满足日常所需。我们(我和其他住校作家)是一支亲密无间的团队,非常幸运地从一开始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完成很多合作项目,也收到很多作家、出版家和文化界人士的邀约。鲁迅文学院的所在地交通便利,紧邻地铁,我穿梭于北京的大街小巷,拜会朋友,徜徉于各个书店、大学、出版社和文化中心,十分愉悦惬意。在这段时间,我也完成了诸多工作。鲁迅文学院的工作团队热情、周到,让我们拥有了一段充实无虑的完美体验。在此,衷心地祝福鲁迅文学院。

德国小说家、诗人马蒂亚斯•波利蒂基(Matthias Politycki):

祝贺鲁迅文学院建院70周年。

2019年春我离开鲁迅文学院回到家。自那以后,我时常闭目凝神,想象世界另一端可能正在发生的故事。在这个值得庆贺的时刻,尤其想念各位鲁院的朋友。

今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我沉思的次数愈发频繁。望各位一切安好,身体朗健,欢聚一堂,共同庆祝鲁迅文学院成立70周年。我相信,我们终将再聚首,共同举杯!

附上短诗一首,希望你们喜欢。

春,念不断

梦,从汉堡到颐和园

街,

一夜,栗子花开,

绚丽多姿,光彩耀人。

道,

一弯,越过湖畔,

柳木之下,风起入梦。

澳大利亚诗人马克•特里尼克(Mark Tredinnick):

2019年4月,我有幸受邀前往北京的鲁迅文学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访问。我与来自日本、吉布提、奥地利、德国、罗马尼亚、智利、阿根廷和保加利亚的作家们(其中不乏诗人、儿童作家、小说家和剧作家)生活在一起。有机会和中国作家、学者一道,参加各种研讨和对话,并在访问四川等地时受到热情款待。这段时间将是我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里,如果有灵感的话,也有时间进行个人创作,我本人很有收获。参加的几次研讨会也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我完成了一篇自己比较满意的随笔,名为“我是一个无名之辈,你是谁?”。作为国际写作计划的受邀作家,我也创作了许多以北京和中国其它地方为背景的诗歌。

感谢吴欣蔚、胡嘉以及鲁迅文学院其他工作人员的关心和帮助,无论在北京还是在旅行中,我们都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同时,我也要向鲁迅文学院院长吉狄马加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参加鲁迅文学院国际写作计划对外国作家来说是一件期望获得的珍贵礼物。文学是一种承载着文明的对话,既古老又充满生命力。如果没有文学,没有世界各地文学作品的传播分享,我们的生活不会如此美好,我们的渴望会减少,我们的希望会减少,我们就不会那么努力地去追寻正义。参与对话的语言越多,文学交流所承载的意义也将更加丰富和深刻,或许语言本身就是人类最伟大、最具决定性的成就。人类是语言动物。通过语言,我们创造了价值和美,发现并分享那些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意义、使我们每个人都活得有价值的观念。济慈曾说,诗歌是为了塑造灵魂。为了不被日常琐碎、纷争和疾病的暴力所击垮,我们需要重塑这精妙的魔力。语言保存得越完好、越丰富,人类的生活才能越美好。除了人类的生活,用心编织的语言还会记录大地,始终铭记恢复正义,因为,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感谢鲁迅文学院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他们所做的工作,不仅推进了中国文学的进步,也通过国际写作计划项目的前瞻性,提升了我们的生命品质。这是一个很棒的国际性多语言文学对话活动,引领人们从鲁迅的精神中去追寻那超越现在已获得的、高于我们所能达到的真诚、正义和美丽。

在这艰难而难忘的一年,我向鲁迅文学院建院七十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愿它对世界文学的持续性贡献激励我们所有人,愿它可以长存并时刻提醒我们,尽管时代艰难,但文学永存。它使我们懂得什么是百折不挠,最大限度地阐释了什么是深厚的友谊、深刻的智慧、深邃的美丽和散发人性光芒的语言,这是我们现在走出困境所需要的,也是将来所一直需要的。

阿根廷青年剧作家马里亚诺•特恩科里•布兰科(Mariano Tenconi Blanco):

亲爱的鲁迅文学院的朋友们,在此我为鲁迅文学院建院70周年送上最诚挚的祝福。

我曾于2019年在那里度过一整个月的时光,这成为了我生命中最涤荡心灵的经历之一。我们创作、阅读、旅行,共话文学。离开鲁迅文学院之后,我也开启了自己创作生涯的新阶段。这段经历我将永远铭记,此生不忘。

克罗地亚小说家马瑞科•可塞克(Marinko Koscec):

鲁迅文学院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机会,让我得以从日常事务中脱离出来。这里的愉快经历让我有机会了解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结识到不同国家的作家。因此,这段经历将伴随我一生。热烈祝贺鲁迅文学院建院70周年,希望有更多的作家能在此相遇。

土耳其诗人纽都然•杜门(Nurduran Duman):

我们共同构成人类文明的参天巨树

尊敬的鲁迅文学院:

首先,很荣幸能够成为鲁迅文学院的一员。欣闻贵院建院70周年,谨表诚挚祝贺!

鲁迅作为一名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在世界文坛负有盛名;而鲁迅文学院之于中国现代文学,亦具有颇为重大的意义。同时,我还想对贵院邀请我参加了2017年举办的首届国际写作计划表示由衷的感谢。这次活动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有机会围绕中国文化展开创作,也让我踏上了一段激动人心的灵感之旅。我们各自的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枝丫,共同构成人类文明这棵参天巨树。中土两国有着人类文明中最为悠久的文化瑰宝,作为一名诗人,我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能够让两国文化交流互动,迸发灵感的火花,并开展合作。

鲁迅文学院的活动结束之后,我曾再一次拜访中国,这是因为我的诗集《伊斯坦布尔的脚步》在第二届博鳌国际诗歌节中获得了“年度诗集奖”。这本诗集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同名诗选《伊斯坦布尔的脚步》;后半部分为《中国的脚步》,这部分收集了我在参加国际写作计划时访问北京和上海,因所闻所感而创作而成的诗歌。这本书的译者,曹谁,就是我在鲁讯文学院结识的。正是在鲁迅文学院,我们开始互译诗歌,继而展开了密切地合作。近来,我们还策划了一些活动来响应世界诗歌运动的号召。由此看来,我们在文学上的合作将会在国内和国际层面持续展开。

在鲁院的日子里,我还结识了一些其他的好友,其中像兰心、东紫等人已经成为了我如今的密友,我和她们也保持着不同的文学合作。

我第二次拜访中国是在2019年12月。那次我不仅去海南参加了颁奖典礼,还应邀参加了广州国际文学周。中国像是一部让我爱不释手的鸿篇巨著,有幸品阅过其中四个不同城市的风土人情,让我受益颇丰。

《伊斯坦布尔的脚步》让我的诗歌生长在了汉语的沃土上。翻译如同种植,将作物(或文化)栽种到异域的土地上,结出新的果实,而这果实也将源源不断地从这另一种语言中汲取养分。翻译是两种文化的结晶。诗歌译作,就是在向另一种语言输入活力和新的文化,从而让一个世界看到另一个世界。我相信,也向世界提议,如果想要世界和平,所有国家都应该将文学翻译视作一个严肃的项目策略。文学翻译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得以相互理解、相互宽恕、相亲相爱。文学是我们接纳彼此、自我成长与发展的关键。这一点和国际写作计划的理念不谋而合。

土耳其人有时被视为欧洲人,这当然可以。但作为一个居住在伊斯坦布尔的土耳其诗人,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城市横跨亚欧两大洲,所以我和我的同乡一样,都是亚欧混血儿。欧亚大陆上,土耳其在西端,中国在东端。我相信,各种文学与文化交流活动,让同在“一带一路”上的两国知识分子又相互迈进了一步。

感谢在这段激动人心又硕果累累的旅途中与我同行的伙伴,也感谢在未来加入到这个行列的同行!

向贵院致以来自土耳其的友好问候!

2020年8月 于伊斯坦布尔

吉布提作家切赫•瓦塔 (Chehem Watta):

在全球动荡、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大背景下,鲁迅文学院70周年院庆活动将成为全球作家跨越恐惧、激发希望与动力的契机。因为文学将分散在各个国家的人民团结起来,并让思想在国际间相互激荡。

2018年3月,我和其他九位代表各自国家的作家一起,参加了鲁迅文学院国际写作计划组织的文学研讨活动。我非常高兴能够代表非洲大陆参加这次活动,这片土地愿意和全世界、特别是中国,分享它的文学潜力。

盛名远扬的鲁迅文学院即将庆祝它70岁的生日。在经历了重重困难和考验之后,作为一个国家机构,鲁迅文学院仍然保持了其领先地位,坚持初心并不断改革创新,使文学及其承载者能够参与到个人、团体、乃至全人类的精神世界的变革中来。

多年以来,鲁迅文学院始终坚持承载中青年作家的希望,为他们铺垫光辉的前景。感动于文学院的坚持,本人愿为文学院献上美好的祝愿,祝文学院继续在全球化的世界舞台上前行。

得益于鲁迅文学院多年来的积极实践,各位作家、编辑、文学评论家、翻译和其他文学工作者的声音在世界舞台上愈发嘹亮,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各国人民跨文化交流的代表。

若让我为鲁迅文学院70周年庆再献一词,我希望鲁迅文学院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进一步发扬国际写作计划精神,广纳贤才,为作家们争取更多交流和写作的时间。也希望鲁迅文学院能够成为世界各国作家交流文学创作经验的先进平台。

我希望非洲在文学交流中也能占有一席之地,因为有了文学交流,才有各国人民之间的互相尊重、理解和帮助。

最后,我真诚地祝愿鲁迅文学院建院70周年庆典举办成功,祝愿鲁迅文学院在文学世界的康庄大道上日久岁深、大展宏图。

荷兰汉学家施露(Annelous Stiggelbout):

去年,我有幸受邀参加了鲁迅文学院举办的国际写作计划。2019年的9月至10月,我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七位作家一起,在北京居住了一个月。这是一次很棒的体验,我不仅认识了一同参与这个项目的其他作家,也有机会结识了来自北京和其它地区的作家和朋友。我们被照顾地非常周到,写作计划期间还安排我们访问了汨罗和天津。在鲁迅文学院的日子是一段宝贵的经历,我希望能与鲁院继续保持联系!

今年是鲁迅文学院建院70周年。2020年对全世界来说是多灾多难的,但至少这件事情令人感到开心。衷心地祝愿鲁迅文学院生日快乐,也预祝鲁院的下一个70年更加辉煌。

哥伦比亚诗人塔卢拉•弗洛雷斯•普列托 (Tallulah Flores Prieto):

我想把这封祝福的信件送给所有促成此次写作之旅的鲁迅文学院的朋友们,希望大家感受到我对你们每个人永远的爱与感谢。

在四十五天的北京生活中收获的这段丰富经历,让我不仅通过了解电影、文学、诗歌和世界历史,完成了一次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旅,还透过自己的双眼观察一切,同时也反观自己。我所说的,一方面,是指一种必然联系,即作为读者,我们在地理与文学之间建立的一种必然联系;另一方面,是指一种方法,即通过对这个世界的直观和切身的发现,使我们有所触动并改变我们的心态和生活态度的方法。

现在,在情感和精神上我又回到了北京。时光远去,我抚摸着手中这本绯红色的笔记本(这是我某个下午在鲁院附近一家小文具店买的笔记本),让这个本子帮助我克服有限的记忆,避免让我坠入虚构的回忆之中。

在鲁院,我刚刚抵达的那个下午,有人面带微笑地等着我,把我带到一个房间,这个房间在后来的一个半月成为了我的家,在房间里我看到了鲁院的介绍、外国作家生活须知,以及写作计划的活动日程表。我记得所有的细节,记得和中国作家、诗人和翻译家们的每一次讨论,记得他们在介绍中国各时期文学,阐述并分析当前文学翻译工作时的严谨态度,尤其是他们对促进不同文化交流的那种诚挚的热情。

我也记得与来自秘鲁、克罗地亚、意大利、希腊、法国和美国的作家们共度的美好时光!记得我们的对话,记得每个清晨或傍晚在学校餐厅中的时刻;记得在不知会将我们带往何处的大街小巷中穿梭;记得在北京那与天际融为一体的美景前,共同分享隐秘的快乐。

我还记得那段旋律,在这座巨大城市的某个花园中,一位老奶奶和他的小孙子起舞的精彩场面,这傍晚时分的宁静让我印象深刻。我还有着无数的回忆:年轻的女孩将头倚在男友肩膀上(在地铁里),一次又一次查看一份处方;一位年轻的母亲将手指在地铁广告标语上缓慢移动,让年幼的孩子反复识读;一位老年人在公交车上给我让座;当我彻底迷路时,三个年轻人将我一直送到车站;市中心的广场上,唱歌跳舞的那些人群……

我的记忆中还有很多名字,我记忆中的路:石佛营路;我记忆中的街:十里堡街……

我之前和几位当代中国诗人有过一些接触。我一直无法停止思考我读到的某些内容,对我而言这似乎是真的:每一首伟大的中国诗歌都有一种令人回味无穷的力量,让我们久久停留于有形与无形的宇宙间。

我要向鲁迅文学院院长吉狄马加,向吴欣蔚、胡嘉表示最诚挚地感谢,为你们的种种关爱、严谨细致与奉献精神表示感谢。

我还记得与卡雅、杰妮娅、马瑞科、克里斯托斯和加布里埃共度的美好时光,我会永远记得他们。

我要向鲁迅文学院的每一位管理人员、维修人员和餐厅人员致谢!自从认识他们之后,我的回忆也变得愈加美好。

祝贺鲁迅文学院建院70周年! 

智利青年诗人塔米姆•毛林(Tamym Maulen):

亲爱的中国作家朋友、各位鲁迅文学院的朋友们,我是一名智利青年诗人,出生在地球最南端的一个狭长国度,那儿也是诗人巴勃罗•聂鲁达的家乡,位于世界另一边的尽头。到访中国是我一生最重要的经历。古老的中国文化之于我不仅是一个发现,更是一首诗。在中国,文化与文学在全社会共享,人们互相分享经历和知识、探讨智慧与人性。在我看来,分享,把我们的思想分享给别人,这就是诗。

鲁迅文学院之旅于我而言意义非凡。在鲁院,我读懂了富有责任感而又辛勤写作的中国青年作家们。他们从遥远的省份来到北京,远离家乡,怀揣成为伟大作家和诗人的梦想,融入北京这个现代都市,在美丽的鲁院阅读、学习。

鲁迅文学院的工作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贵院独具慧眼,目光长远,将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作家汇聚到一起,共同描绘知识的彩虹,为中国未来代际作家的画布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次中国之旅让我有幸结识了一些著名作家,比如德国作家马蒂亚斯•波利蒂基、阿根廷作家马里亚诺•特恩科里•布兰科、奥地利作家彼得•艾特曼、非洲吉布提作家切赫•瓦塔、日本作家谷崎由依、澳大利亚作家马克•特里尼克等等。他们代表了当今世界文学的最高水准。为此,我衷心地向鲁迅文学院建院7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鲁院是中国最重要的一个隐藏宝藏,因为它创造了新的话语。这些新话语将成为中国下一代读者的财富,将会塑造中国的未来,也将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在这里,我想向鲁迅文学院院长、诗人吉狄马加表示特别的感谢。他和其他二十位中国诗人的诗歌近期被翻译成西班牙语,刊登在智利聂鲁达基金会发行量最大的诗歌杂志上。中国诗歌以这样的方式走向了美洲大陆,迎来了数以千计的新读者。此外,我还想感谢鲁迅文学院的全体成员,尤其是吴欣蔚和胡嘉在我到访中国期间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我要把我的友谊献给她们,也献给我在鲁院结识的各位作家朋友。我希望有朝一日能重回这个改变我一生的国家,再次向鲁迅文学院表示诚挚的祝贺。

2020年8月 于纽约

新加坡作家吴耀宗:

祝鲁迅文学院七十大寿欣荣无限,一如既住为本土与国际作家提供优越的写作环境,使文学的深化与分享更上一层楼!

意大利作家、汉学家及出版人雪莲(Fiori Picco):

两年前,我有幸参加了鲁迅文学院的国际写作计划。在北京期间,我和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优秀友人一样,收获良多。非常幸运能够遇到这些同伴,优秀的作家和朋友们,他们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彼此合作默契、充满热情。

鲁迅文学院的环境温暖舒适,令我十分自在。我相信这样绝妙的机会在我的人生中将再难遇到,这段经历也将成为我永存于心的一笔宝贵财富。鲁迅文学院为我指明了新的道路,打开了新的大门,对此我无比感激。

值此70周年之际,首先我要衷心祝愿鲁迅文学院作为卓越的国际交流场所,能永远成为所有作家的知识源泉和精神家园,将我在这里感受到的美好情感永远传递下去。

在艰难的疫情期间,整个世界被迫按下了暂停键,但文化、文学和友谊并不会因此停止,而是会找到新的繁荣之路,留下时代的痕迹。我的第二个愿望,便是希望能早日找到彻底解决这可怕病毒的方法,以便我们能以最安全和稳妥的方式重新开始交流活动。

埃及青年翻译家雅拉•艾尔密苏里:

首先,我要感谢鲁迅文学院给我这个机会,在贵院建院70周年发表感言,我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借此机会向这所著名的学院致意。

2017年,我应邀参加了鲁迅文学院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写作计划项目,为期一个月。在这期间,我有机会参观了许多地方,认识了许多中国作家、诗人和外国翻译家。此行最重要的一站,是我第一次与诗人西川见面,那时我正在翻译他的作品选集。我认为这样一个项目对于一个译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正如我之前所说的,首先可以有机会结识一些作家,其次还能够重新沉浸在语言之中。

我说“重新沉浸在语言之中”,当然指的是中文,通过这个项目,我与说中文的人日常相处,沉浸在这一语言及其文化之中,亲身感受中国文学和生活的发展变化。

作为一名中阿文学翻译者,我在两种古老的语言之间探索,这两种语言属于世界上两个伟大而有影响力的文明,我和在中国、埃及以及世界各地的翻译同行们一起,努力为不同的世界文明之间建立文化桥梁作出贡献。我认为,鲁迅文学院通过其项目聚集了各国的作家和翻译工作者,这是一项令人赞赏和感谢的工作。这个以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作家名字命名的学院,今年已经成立七十周年了,这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最后,我要向鲁迅文学院及其工作人员,向参加国际写作计划项目的全体作家致以真诚的问候。谢谢大家!

波兰诗人、艺术策展人雅罗斯瓦夫•皮亚罗夫斯基(Jarosław Pijarowski):

鲁迅文学院的各位朋友,欣逢这个伟大而又美好的时刻,热烈祝贺鲁迅文学院建院70周年。作为首届国际写作计划项目的受邀作家,我感到非常荣幸。2017年,我在鲁迅文学院结识了很多作家、评论家、文学编辑以及其他文学工作者,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学的重要性及其对国际文学的影响力。

在鲁迅文学院参加培训的年轻作家和编辑的学识令我折服。我曾在世界各地策划诗歌展览,参加各种讲座,却从未有一处像鲁迅文学院这般展现出对文学和文化的热切尊重。

结束鲁迅文学院的访问后,我写了一些关于中国之行的诗歌,在各种国际活动中朗诵(比如去年在美国耶鲁大学的相关会议上),这些诗句收到了非常好的反响。

现在,请让我将心情化为寥寥数语:

愿鲁迅文学院常在

愿中国文化及文学长存

愿鲁迅文学院的挚友长伴

(你们的热情带来每一天的光明与温暖)

2020年7月22日于巴黎

越南小说家、编剧周光胜(Chu Quang Thang):

热烈祝贺鲁迅文学院建院70周年!祝福中国文学蓬勃发展!

保加利亚小说家、翻译家兹德拉夫科•伊蒂莫娃(Zdravka Evtimova):

我是来自保加利亚的短篇小说作家兹德拉夫科•伊蒂莫娃,我曾于2019年参加第四届鲁迅文学院国际写作计划。鲁院的艺术精神及团结友爱又充满创造性的文学氛围令我难以忘怀。中国政府对作家、诗人、文学批评家十分关心,对文学发展十分关注,中国作家和诗人能有机会提升创作能力,让作品更能触动国民内心,这一切都令我十分激动。

在鲁迅文学院,我有幸结识了杰出诗人吉狄马加,并与来自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中国和韩国的优秀同行就诗歌和短篇小说展开了热烈讨论。这些经历令人难忘。我的小说《YOU》就是在那期间完成的,并将于2020年9月在保加利亚出版。

感谢鲁迅文学院的盛情款待,尤其感谢吉狄马加的友爱与温暖,以及吴欣蔚女士的热情和帮助。我借此机会深入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初次见面,中国作家和诗人就给予了我像保加利亚好友一般地热情。参加鲁迅文学院的国际写作计划之后,中国便成为我的一生挚友!

在鲁迅文学院,文学是我们共同的心灵追求!

在此,我要向所有为鲁迅文学院国际写作计划付出巨大努力的人表示祝贺。非常感谢鲁院的邀请,感谢为我的个人创作提供了如此良好的条件,让我更加赞赏和热爱中国对世界文学发展所提供的强而有力地支持。

亲爱的中国朋友们、伟大的中国作家和诗人们,祝鲁迅文学院建院70周年快乐!

祝愿大家健康平安,心想事成,拥有更辉煌的文学成就!

愿鲁迅文学院成为未来世界文学成就的焦点和源泉!

2020年7月28日于保加利亚索菲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