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学》2020年第8期|江子:南方有嘉木(节选)
1
老实说,想从我的乡党、明朝著名外交家陈诚的故乡江西吉水县阜田镇下陈家村,找寻出太多依然遗存的与他有关的史迹,是一件颇为困难的事。虽然说六百多年前,29岁的陈诚因参加科举考试,获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而与这块土地告别,因五次出使西域而成为中国历史上耀眼的人物,晚年又回到这里,并且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多年,直到最后死去,他在故乡待的时间超过了一个甲子。可当我抵达,我发现,这里与同属我的故乡赣江以西的其他村庄并无多少区别:都是丘陵地貌,村庄建在田野中间,因人口密集耕地不足,村里的房子一栋紧挨一栋,拥挤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根本看不出五六百年前陈诚在这里生活的一点原貌。有一个祠堂建在村子边上,一副古色古香的样子,门前还装模作样地挖了一个半月池,可仔细一看不过是一个山寨版的仿古建筑。墙体用的是红漆,里面的柱子是钢筋水泥的浇筑物,地面也是水泥铺就,根本没有雕花斗拱原木梁柱青砖地面构成的纯正古建筑的镇定与威严。祠堂的正中,挂着据说是陈诚的画像。画像中的他,戴着带翅沿的官帽,穿着红色朝服,留着山羊胡须,端坐如仪。可这样的画像,与我所见其他族群先祖画像并无多少分别,并没能提供丰富的与历史有关的信息。画像上有陈诚的自赞词,可那都是些完全不切实际的自谦之词。画像之上,挂着一块“承恩逸老之堂”的古朴行楷匾额,大概是说,明朝某位皇帝赐他“逸老”之名,然后为后人奉为至宝传承至今,以证明村庄与朝廷曾经的关系。另一块匾额“木天振彩”,所用何典,所记何事,没有人能说得清。村里人告诉我,这个村里的所有男性都姓陈,并且绝对是陈诚一个人的嫡亲子孙,可是看着眼前这些穿着现代服饰、身材面目、年龄气质各异的人们,我实在想象不出他们的先祖陈诚的面貌。有一口水井据说是陈诚用过的,两块枷锁形状的青石板色泽深黑,表面剥蚀斑驳,中间的圆心有杂草逸出井口,带着湿淋淋的水汽,可是这样的水井在赣江以西的乡野间比比皆是。村里有些旧时民居,看年份超不出晚清或民国,与陈诚所在的明朝毫无关联。或许族谱是可以保留历史遗迹的最好证据,那些谱序、画像、像赞、诗文有如时间之密码,读之可以破译陈诚历史之轨迹,了解陈诚之交往。可有人告诉我说,保管族谱的人去了县城,一时半会儿赶不回来,我想通过翻阅族谱获得陈诚史迹的愿望也落了空。
可是在这块土地上依然有不凡的史实,古老的时间依然留下了它确凿的证据。我说的是两棵树,一棵是古柏,长在下陈家村的空地上,另一棵叫柰树,长在离下陈家村两里路远的上陈家村(陈诚出生的村庄)。这两棵树都卓尔不群,气质非凡,据说是陈诚时代之物,它们根须的深处,就是已经沉睡了数百年的明朝。
2
1413年,已经48岁的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突然接到一项新的任务:护送前来朝拜的帖木儿国国王沙哈鲁的使者回到他们的新首都哈烈城(今阿富汗赫拉特市),并与西域各国展开和平外交。
拜领永乐皇帝朱棣旨意的陈诚喜忧参半。喜的是,朱棣坐上龙廷已经11年,外交上有了不少大的手笔,如从1405年开始派遣郑和率两万多人出使西洋,至1413年已经达到四次,派曾经在洪武年间出使西域的使节傅安多次出使西域。可作为举国上下都十分公认的外交天才,陈诚并没有得到朱棣的重用,这让朝廷上下都疑惑不已。陈诚以为朱棣依然因他与方孝孺和练子宁的友谊而耿耿于怀将他冷藏,可今天的任命充分说明,他在朱棣心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朱棣在下一盘很大的外交棋局,陈诚早已是朱棣心中需要摆在重要位置的棋子。他将因此拥有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这远比在验封司做个半死不活的员外郎要痛快得多。忧的是,他曾被同乡解缙推荐入文渊阁修《永乐大典》,负责中国历史外交部分的编修,大量的史实让他清楚地知道,西域之路万里之遥,自然环境极端恶劣,对人的体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并且沿途各国之间关系复杂,政治气候瞬息万变,任何不测随时可能发生。西汉张骞、苏武的经历,本朝极为出色的外交大臣傅安于洪武二十年奉命赴西域撒马尔罕,被扣留13年后才得以回国,1500人的庞大使团,只有17人活着回来,就是这条古老道路凶多吉少的最好证明。
陈诚的确是明朝稀有的外交天才。与他同朝的许多同乡,如解缙、胡广出身于书香门第和官宦之家不同,他的父亲是个商人,却又热爱旅行,早年“挟赀遍游江湖,南及岭海,北抵燕赵,如是者数年”。陈诚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使节,与他父亲早期对他的影响不无关系。他于29岁因殿试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分在吏部行人司任行人之职,没过多久就在明朝外交舞台上崭露头角,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奉旨出使西域撒里畏兀尔(今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短短几个月,就在刚刚发生重大叛乱的柴达木盆地建立了“安定卫”“曲先卫”“阿端卫”三个军事要地,并通过启用当地部落首领、奏请朝廷派遣官吏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等措施,让人人自危的柴达木盆地迅速走向了正轨,生活方式也从游牧转为了定居,原本豆腐般脆弱的边疆局势有了长治久安的可能。一年后,他被朱元璋委派出使安南,以八品微职,跟无理侵占中国五县土地的安南国王陈日焜进行边界谈判。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可陈诚经过长达数月针锋相对的艰苦论战,胡搅蛮缠的陈日焜最终妥协,派出使臣向明朝廷谢罪。建文年间,他又被派往广东,成功处理元朝灭亡后留滞的阿拉伯人与当地人的矛盾……他懂得藏语、蒙古语、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他有丰富的学识,熟悉诸多周边国家的风俗与法典。他有超常的工作能力及严谨的处事风格。他的性格忠厚笃实,同时又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不拔。他兼具了羊的温顺、牛的耐力和猎犬的警觉。他的个人品行更是无可挑剔,就连他的对手安南国王陈日焜,也曾上表赞美他有“清高节操”。
可是正当陈诚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在明初政坛上声名鹊起时,靖难之役爆发,朱棣取代侄子朱允炆当上了皇帝,立即对建文帝的旧臣大开杀戒,不愿给他起草诏书的方孝孺被诛,873人因受牵连被凌迟处死,入狱及充军流放的达数千人。礼部侍郎、陈诚故乡吉水县毗邻的临江府三洲(今新干县)人练子宁惨遭磔尸,练氏族人151人被诛,亲属371人被流放,其村庄480户人家惨遭横祸,无一幸免。陈诚与方孝孺、练子宁相交甚厚,诸多相互唱和的文字便是明证。早在陈诚中进士第二年,方孝孺便写了《陈子鲁字说》一文相赠,称陈诚“端方雅重,好学有文章”。方、练被诛,陈诚受“瓜蔓抄”的影响遭贬谪流放。解缙、胡广等内阁大臣的暗中帮助,使陈诚于永乐四年(1406年)得以重新启用,可从1406年到1413年这7年间,他除了入文渊阁参与编修《永乐大典》,后改任吏部验封司员外郎外,并没有能实际参与到整个国家的外交事务中。
陈诚满以为自己多年练就的外交才华就要无用武之地,48岁的他眼看着要在吏部无穷无尽的报告总结、连篇累牍的文件中终老,没想到,西域大国帖木儿帝国形势急转,其国王——跛脚的帖木儿挥师直指中国,一路锐不可当,眼看一场关系到明朝国运兴衰的战争一触即发,帖木儿却突然病死,他的四儿子沙哈鲁通过武力夺得王位,一改其父对中国的虎视眈眈、杀气腾腾,主动派出使团来中国表达修好之意。
朱棣敏锐地觉察出其中的外交机会,决定派出使团护送帖木儿帝国使者回国,以重新构建中国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的影响力,从而巩固边界的安全。他选择了被他雪藏了13年之久的陈诚,担任本次中国使团的指挥官(典书记)。
陈诚的重新启用极有可能是胡广、金幼孜、杨士奇等内阁大臣在朱棣面前说了好话。他们都是陈诚的江西同乡。杨士奇与胡广还与他同属古称庐陵的吉安府,首辅胡广与他关系更近,是同一个县(吉水)的子民。但这更可能是雄才大略的朱棣对陈诚的巨大信任和托付。种种迹象表明,朱棣大气恢宏,又知人善任,坐稳了江山之后,他就能尽释前嫌,不管是藩邸旧人,还是建文降臣,只要德才兼备,他都可以不拘一格任用。
陈诚责无旁贷。1413年9月,陈诚领着只有9个人的中国使团与帖木儿帝国使者一行离开了北京,开始了向西的长旅。
3
仅仅依靠脚力和马力(当然也可能包括了骆驼的作用),陈诚一行完成了这一次历时两年余、里程大约1.5万公里的长途旅行。据史料记载,陈诚奔赴西域的路线大抵如此:从时为朱棣行宫的北京经河北涿州、真定(今正定),在平阳(今山西临汾)渡黄河至陕西华山,抵长安,至咸阳,然后经泾州(今甘肃泾州)、兰州,穿过河西走廊,出嘉峪关,一路走访了哈密、鲁陈城、火州、盐泽城、崖儿城、吐鲁番、于阗、别什八里、养夷、渴石、卜花儿、达什干、赛兰城、沙鲁海牙、迭失迷城等中亚大小番国,于1414年9月抵达了距嘉峪关7000里的哈烈。从北京到哈烈,他们在路上走了整整一个年头!
由西汉张骞凿通的,由雪山、戈壁滩、河流、沙漠组成的崎岖的丝绸之路,宛如一道大地上的闪电。它是使节陈诚第一个要和谈的对象。一路上他小心翼翼地揣摩这条路的脾性,慢慢适应这条路的阴晴凉热,恳请这条路的接纳与陪同。他因此要忍耐劳顿、饥饿、干渴、寒冷、炎热、风暴、 病痛的考验。他要学会与这条路上的乘骑相处,与瞬息万变的天空交谈。他要十分精细地管理整个团队的粮食、水和药物。到了雪山,他要懂得躲避雪崩,到了河流他要学习渡河的技术。蚊虫叮咬,他们该如何忍受?虎啸狼嚎,他们怎样应对?(据说西域之国盛产狮子)盗贼欺近,他们又该如何防备?“杯泉杓水求不得,且向道旁少休息”“马带征鞍卧软沙,人拥毡裘坐终夕”,这是陈诚出使路上的诗句,部分道出了他们行路的艰苦卓绝。
然而,他不仅要与这条路达成和解,更要与这条路上的国家友好往来。他不仅是这条古老道路上的旅人,更是怀着朝廷使命的使者。一路上他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自己的外交才干,每经过一个番国,他必访贫问苦,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并及时造访王公贵族,给他们赠送精美的瓷器、丝绸和茶叶。他给国王颁布诏书,向臣民表达大明王朝的和平之意。他卖力地塑造着大明王朝的文明形象,宣扬着中国皇帝的仁德仁政。他始终和颜悦色——那是与他的使命十分契合的表情。
他们给西域各国留下的印象果然不错。没过多久,他们就成为沿途人们踊跃追捧的明星,人们口中可以带来好运的尊贵客人,人们箪食壶浆,等待在他们即将抵达的道路上,当他们离开,人们将他们送了一程又一程。
他们来到哈烈。这是他们此行最终目的地,也是他们最重要的使命。陈诚使出浑身解数,与沙哈鲁进行会谈。时局反转,他的待遇,要比遭到扣押的同朝外交大臣傅安优厚得多。他与沙哈鲁似乎特别投缘,他的优雅谈吐与斯文举止,深深吸引了沙哈鲁,他精心塑造的大明王朝的非凡气象,与大明君主朱棣的文韬武略,让沙哈鲁对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向往。帖木儿国朝中有元朝旧部恶意诋毁明朝的形象,陈诚不卑不亢又有理有据地批驳,最终让沙哈鲁对诋毁明朝的元朝旧人进行了惩罚。这位十分干练的风度翩翩的东方使节,最终获得了沙哈鲁的充分信任,他与明朝的交好之愿,从此再没改变。
在哈烈期间,陈诚还遍访了当地知名宗族、商会,并与驻帖木儿国的各国使节交上了朋友。如果友谊是一座建筑,作为设计师的陈诚知道,筑牢这座建筑的底座,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陈诚出色地完成了出使西域的使命。可是,当他于1415年冬天领着一个由中亚、西亚各国派出向明朝廷朝见的300多人的使团来到中国时,朱棣并没有让陈诚停止出使西域的步履,半年之后,明成祖朱棣又命令他再次护送哈烈、撒马尔罕、失剌思、俺都淮等地的使臣回国。
从此,陈诚周而复始地行走在这条古老的道路上:永乐十四年(1416年)六月至永乐十六年(1418年)四月,陈诚再次受命出使西域,护送哈烈、撒马尔罕的使臣回国。线路与第二次同。永乐十六年(1418年)十月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一月,陈诚第四次出使西域,线路与前同。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四月,朱棣再次派陈诚出使西域各国……
大路朝天。这条无比漫长而艰辛的道路,谁走上一次都会像是死过一回,可陈诚在上面走了一次又一次。他是整个明朝为数不多的用无休无止的行走上朝的人。他是中国历史上周而复始的行者。他在西域的朋友越来越多。他与丝绸之路上的人们的拥抱越来越不止于礼节,而是出于真诚。如果说,陈诚一行在第一次出玉门关时在整个西域基本上是举目无亲,那经过周而复始的访问、斡旋,他们的朋友已经遍及了整个西域。只要他们的身影一出现在西域,整个西域就会奔走相告:那个名叫陈诚的朋友又来啦!
他持续地传递着明朝和平友好的信息。他给沿途各国的王臣送去瓷器、丝绸、茶叶,也送去持久的和平的决心。他帮助沿途番国运输赠送给明王朝的狮子、名马、犀角和胡椒,也鼓励他们持续向明朝派出商队、使臣。他甚至帮助部分国家料理政务,比如1418年,他就给帖木儿国带去了朱棣特命翻译的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帮助帖木儿国国王沙哈鲁在其国土上种植水稻,并带去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以解决让沙哈鲁头疼的粮食问题。他为沙哈鲁与朱棣牵线搭桥,让他们虽万里之遥从未谋面却亲如兄弟。他们互通书信,无比肉麻地表达着对彼此的向往之意(朱棣在一封信里如此表达他们的关系:“相隔虽远,而亲爱愈密,心心相印,如镜对照。”)。世界两个著名大国,也因此有了难得的关系清朗的时刻。
跟着陈诚来到明朝的西域使团人数越来越多了(其中不乏冒充使者的商人)。历史上长期保持紧张状态的嘉峪关变成了友谊关,表情凛然的边境变成了热闹非凡的国际贸易市场。这是陈诚对当朝做出的独到的贡献。对自己如此的出使成果,他是否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