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陈思和谈《朝花夕拾》:用童年记忆,成就一流艺术作品
来源:澎湃新闻 | 范佳来  2020年11月11日15:51

鸣蝉在树叶上长吟,黄蜂伏在菜花上喘息;叫天子会高歌,油蛉能低唱;“怪哉”遇酒则化,赤练蛇在夜晚要变成美女……中学语文课本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一幕幕关于童年的生动回忆跃然纸上。写作这篇散文时,鲁迅已经45岁,早已不是那个爱幻想、常调皮捣蛋的少年。

《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收录于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在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看来,《朝花夕拾》不仅是十篇回忆性散文的合集,更是一个整体,以教育成长为贯穿始终的主题,童年记忆为主要叙事核心,典型化的创作手法以及带来的细节虚构,成就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流的艺术作品。

陈思和 本文供图 上海图书馆

讲述从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教育成长史

在陈思和主编的《初中语文现代文选讲》中,对初中语文课本中25篇现当代文学作品做出文本细读,其中有三篇作品来自《朝花夕拾》。11月7日,陈思和在上海图书馆和观众分享了他心中的《朝花夕拾》。

鸣蝉在树叶上长吟,黄蜂伏在菜花上喘息;叫天子会高歌,油蛉能低唱;“怪哉”遇酒则化,赤练蛇在夜晚要变成美女……中学语文课本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一幕幕关于童年的生动回忆跃然纸上。写作这篇散文时,鲁迅已经45岁,早已不是那个爱幻想、常调皮捣蛋的少年。

《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收录于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在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看来,《朝花夕拾》不仅是十篇回忆性散文的合集,更是一个整体,以教育成长为贯穿始终的主题,童年记忆为主要叙事核心,典型化的创作手法以及带来的细节虚构,成就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流的艺术作品。

在陈思和主编的《初中语文现代文选讲》中,对初中语文课本中25篇现当代文学作品做出文本细读,其中有三篇作品来自《朝花夕拾》。11月7日,陈思和在上海图书馆和观众分享了他心中的《朝花夕拾》。

陈思和主编《初中语文现代文选讲》

《朝花夕拾》不是自传,而是回忆性创作

“它不是一部仅供研究者研究参考的文献资料汇编,也不是一部散漫随意的回忆性散文结集,在原创艺术上,《朝花夕拾》有着不容忽视的独立完整的价值。”在陈思和看来,鲁迅对《朝花夕拾》的自我定位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但不能保证都是真实的。”这就是说,鲁迅从一开始就定位《朝花夕拾》为回忆性的创作。

“鲁迅晚年曾经明确表示不写自传,也不鼓励别人为他写传记。由此可见,直到鲁迅晚年,他仍没有把《朝花夕拾》看作是自传。鲁迅始终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普通作家,平凡人群的一员。”

陈思和提到,尽管《朝花夕拾》是回忆性散文的连缀,但首先是文学创作,作者的细节描写都是服从于总体艺术需要,要求书写的细节比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况更加强烈和具有感染力,所以,鲁迅写他所爱的人物,像长妈妈、藤野先生等等,都尽力歌颂和赞美,有些部分达到了抒情与叙事的高度结合,就像他在小说里塑造的狂人、祥林嫂、阿Q、闰土、孔乙己等形象一样,成为现代文学人物长廊里让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典型。

谈到《初中语文现代文选讲》的出版初衷,陈思和提到,去年他在北京参加鲁迅文学奖的颁奖仪式,曾遇到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提出希望他为中学教师多写点文章,例如解读巴金的《小狗包弟》。“《小狗包弟》是巴金先生《随想录》里的一篇散文,我确实写过一篇解读它的文章,刊登在《语文学习》上,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一篇很不起眼的短文,连我自己也忘了,但是这位教师却记得它,还希望我能够继续写下去。”

“我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关注,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陈思和表示,当时他曾与一批怀有理想的中学教师结合起来,从语文课的改革着手,试图对中学生灌注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但最后这些尝试都失败了。此次出版的《初中语文现代文选讲》又重新勾起他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向往。“我在大学里所做的这些努力,本该是在中学教育领域做的,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实现,只能退一步,把人文教育延迟到大学里来做。就算作是亡羊补牢。”

他认为,文本细读是一门技术,可以通过训练来掌握。尤其是对于中文系学生而言,无论是毕业后到中学担任语文教师,还是在其他文化机构担任文学编辑,从事文学评论,都应该掌握文本细读的方法。

“优秀文学作品的内涵总是深刻而多义,不会只有一种解读方式,更不可能只有一种正确的解读答案。希望中学生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长大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大写的人。”陈思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