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关仁山:“鲁院”的魅力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0年11月05日14:41

鲁迅文学院是我十分向往的地方,1998年的夏天,我与我们“三驾马车”的另外两位老兄何申、谈歌,有幸一同走进鲁院,成为这里的一名学员,这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尽管学习时间才两个月,但对于我有着十分珍贵的纪念意义。听说今年是鲁迅文学院建院60周年,我从心底祝愿,祝愿我们的鲁院永远是作家成长的摇篮,永远是我们充电的驿站。

鲁院的魅力和品味,文坛是公认的,特别是在商品经济的大潮,她依旧吸引了众多的文学青年,到这里来,默默地耕耘着文学的沃土。鲁迅文学院的老师们是辛苦的,是可敬的。最早结识鲁迅文学院,是从何镇邦老师那里,他的评论、他的幽默、他培养青年作者的热情,都使我感到鲁院的魅力。在鲁迅文学院学习期间,我和周梅森、张平、张宏森、陆天明等同学成为了好朋友,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优秀的东西。在文坛上有个说法,不在鲁迅文学院走一遭的作家,好像就缺少点什么。可见鲁院不可替代的地位。

聚不是开始,散也不是结束。回忆那些值得纪念的日子,眼前总是闪现着无数画面,一切都是美好的瞬间,都是值得纪念的。当时,我们都住在中国作协的大楼里,每个人一个房间,条件是十分优厚舒适的。学校为我们请来中央党校、中国银行、中央理论研究室、国务院办公厅、中国科委等方面的专家,为我们讲述邓小平理论、国企改革、国际形势、科技发展、亚洲金融危机等方面的知识,让我们大开眼界,使我对国内国际形势有了正确的认识,丰富了间接的生活,激发了创作的热情,为我后来关注现实的长篇小说《风暴潮》的创作奠定了一些基础。同时,我还听到张炯、雷达、张韧等文学评论家讲述文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张韧老师的《当下文学还缺少什么》,给了我极大的启发。这样的机会对我是很重要的。

当年长江、嫩江等地正发大水,我们全体学员都很焦急,在学校老师的倡议下,组织全体同志进行募捐活动,经过商议,我们每个学员捐助500元钱,与鲁院的老师一起募捐到很大的一笔钱,在中国作协举办的捐助会上,我们鲁院捐助数目很是可观,受到作协领导的表扬。我感到很自豪,以前我在自己的单位也捐助过,可这次毕竟是以鲁院学员的名义募捐,感觉很是特殊。

在鲁院学习的另外一个收获是,促使我学会了使用电脑。当时,我看见周梅森、张平、范小青等朋友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带到了学校,他们在听课之余还要进行小说创作,记得张平当时正在写《十面埋伏》的后半部分。张平把我叫到他的房间,教我学电脑,使我十分羡慕和感动。也许就是受他的帮助和启发,我回家之后,也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也学会了“自然码”的中文汉字输入方式,使我从容地换了笔。学校的生活,还有好多值得纪念的。比如,临近毕业的时候,我们全体学员都到中宣部进行座谈,中宣部领导鼓励大家挂职深入生活。毕业的前几天,孙武臣老师让愿意挂职深入生活的作家都交出自己的申请。我和谈歌商量,也写了个申请,交到了鲁院的老师那里。后来这份申请受到翟泰丰同志的支持,他与我们河北省作协领导和省委领导沟通协调,我和谈歌都得以成功挂职,我在渤海岸边的小县唐海县挂职副县长,深入生活,确实感受到新生活的巨变,看见各种产业尤其是农业艰难的变革过程。我们每当在创作上取得一点成绩,总要想到鲁院的培养和关爱。

鲁院是伴随新中国文学事业发展走过来的,有多少文学青年从鲁院走出,由一棵小树,渐渐变成一棵大树。鲁院的老师辛苦了!正是因为你的心连着我的心,于是文学的火焰才永远燃烧在一起。我们与鲁院共同走进了新世纪。

(作者为鲁迅文学院第一期文学创作研究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