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舒辉波新作《逐光的孩子》:带着“苦”与“厚”的理想主义精神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0年11月04日15:14

10月31日上午,儿童文学作家舒辉波现实主义作品《逐光的孩子》研讨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助理李志生、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晓晖、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社长刘凯军分别致辞。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社长刘凯军、副总编辑熊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院长罗晓静和李志生共同进行《逐光的孩子》新书揭幕。

在作品研讨环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教授胡德才进行了主题发言。他认为舒辉波是一位具有深沉的悲悯情怀和诗人气质的儿童文学作家。《逐光的孩子》语言活泼、温婉、清丽,温馨而感伤,严峻但不悲观,彰显了直面现实又超越现实、书写苦难又升华苦难的理想主义精神。

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鲁平认为《逐光的孩子》在艺术特色、创作态度和作品情感三方面,体现出了作者的真与诚,超越了其对以往少年文学的印象。湖北省文联文学艺术院院长蔡家园肯定了舒辉波真诚的创作态度,他将《逐光的孩子》比喻为营养丰富的牛奶,认为该作品是带着“苦”和“厚”的生命厚度,从苦难中升腾出理想的光芒。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建华认为,《逐光的孩子》打开了儿童隐秘的幻想世界与当下丰富现实的隐秘通道,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又有时代感的人物形象。湖北省作家协会理论室主任韩永明认为作品展现了灵魂的成长路径,是儿童文学的典范。

董宏猷、黄春华等多位儿童文学作家结合自身的创作体验分享了阅读感受。董宏猷将作品中“光”的意象进行了深度解读,那些支教老师和山村教师把自己的生命化作火把,为孩子们照亮来了方向,充满了诗意的光辉和人性的光辉。江汉大学人文学院讲师陈澜认为《逐光的孩子》在三个方面延续了他的写作特点:内容上始终立足现实主义立场,聚焦弱势儿童群体;语言上始终诗意盎然;主题上始终强调“疗治”的价值。

《逐光的孩子》故事原型、“优秀援教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范献龙讲到自己在阅读本书时有一种深深的共情感和代入感,书中很多细节将他带回了那七年艰辛又难忘的支教时光,《逐光的孩子》让他那段珍贵的支教经历得以记录与保存。而现在国家和政府不断完善对于农村基础教育老师的扶持政策,一代代支教人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改变了很多乡村孩子的命运,引领他们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