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夜忆迪老
来源:人民公安报 | 张晔  2020年10月29日22:37

也许他还向往着拿起如椽大笔,继续抒写像火一样燃烧、动人心魄的作品——

2020年6月29日,夜。

上午,我正在单位开会,会场上一位同事忽言:迪老去世了!随后,在手机上的新闻中看到:著名作家李迪于6月29日9时38分因病医治无效离世,享年71岁。

是夜,我久久难以入眠,想起迪老,忆及点点滴滴,织补从前过往。

我是迪老最后一部公安文学图书《英雄时代》的责任编辑,也是他生前最后一部获奖作品的责任编辑。我还编辑过迪老的《傍晚敲门的女人》《警官王快乐》等多部公安文学作品。迪老于我,亦师亦友。

迪老性格开朗,幽默豁达,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让人倍感亲切。他才思敏捷,六七十岁还勤于写作,在我认识的作者中,实属少见。记得在2018年除夕之夜,迪老依然创作不辍,在电脑前敲打着“深圳警察故事”。在很多人眼中,迪老精神头儿足,勤于写作,并以此为乐。但就是这样一位矍铄、平和、勤奋、乐观的老作家,却突然因病去世,令人叹惋。关于迪老的一些事,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2013年2月5日,夜。

是夜,因阅读迪老的作品《丹东看守所的故事》而兴奋难眠。

在我编辑《第十一届金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集》时,鉴于获奖作品《丹东看守所的故事》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只好以节选方式收录到作品集中。为了选出最动人最精彩的章节,我将全书细读了一遍,被其中的故事深深打动,从此迪老的作品和迪老扎进了我心里。

后来,听迪老讲起丹东看守所的故事,总是充满自豪与激情。他七赴丹东,三个春节都在看守所里度过,与民警和在押人员同吃同住。春节那几天,在押人员都想见见迪老,他们对管教说:“这辈子跟父母都没说的话,今天要跟李老师说说,因为他把我们当亲人。”就是在那里,李迪用自己真挚的情感,以乐观的精神、饱满的热情,书写了那些凄婉的悲情故事。

2018年12月28日,夜。

睡前女儿想要听故事,我便将迪老的《英雄时代——深圳警察故事》中的几个故事改编为“儿童剧”,坏人用大灰狼、小狐狸代替,好人由大象、黑猫充当。女儿听着一个个构思巧妙的警察故事很快睡着了,我起身离床整理资料。想到几天前,《英雄时代——深圳警察故事》研讨会召开,作为该书的责任编辑,我与迪老的交往因为出版这本书、因为这次研讨会而进一步加深。

迪老平易近人,对待他人,他总是热情洋溢,亲切随和。他和我们这样的青年编辑交谈时,从不使用“你要怎样”“不要怎样”之类说教的话语,而是经常用幽默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接地气的北京话来说明一些道理,全然没有著名作家的架子。迪老乐于帮助青年公安作者和编辑,指导他们写作,在文学创作方面给予他们诸多勉励。他经常为年轻作家授课,传授写作技巧。他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三个故事撑起一篇报告文学”等或宏观或微观的创作理论,通过其三言两语的讲述,开启了很多人的报告文学创作之门,可惜那时我不太用功,没有深入到创作世界中。

2020年6月30日,凌晨。

此时我实在睡不着,翻看起迪老的朋友圈,看到迪老赴东欧旅游的见闻,感觉一片火红出现在异国,让我的心为之一动。

迪老,是个快乐的老头儿,是个热爱生活的老者,是位有亲和力的智者。从迪老的很多作品中,可以体会他的快乐,感受他对生活的热爱。迪老在微信朋友圈发的文字我是喜欢看的,比如在发《女行千里父担忧》这篇文章时,迪老写道:“我的好朋友们,年关已近,你是否已经或正走在回乡的路上?你是否已经安排好大年三十与老人团聚?是自己包饺子还是去饭店?或许,大年三十你来不及,那么,初一,一定要去看看老人。他们望眼欲穿!他们别无所求!”迪老最后还不忘献上五朵“红花”、四颗“红心”、四杯“咖啡”。

著名诗人李瑛去世后,《天津日报》特约迪老赶写出悼念文章《落瑛如霞》。迪老写得情真意切。他在文章的最后写道:“他走了。他又没走。诗人没走,他变成了孩子。他依然在作诗,依然在歌唱,他张开永不疲倦的诗歌的双臂,拥抱喷薄旭日,拥抱满天朝霞!”

迪老,热爱生活,勤于写作,富于爱心。和蔼、可亲,脸上总挂着笑,这是迪老给我的永恒印象。如今,他走了,他又没走。

因为疫情原因,迪老弥留之际,我没能去见上他一面,深感遗憾!我想象着迪老在病榻之上永远睡去前的场景:攥紧拳头,也许还向往着拿起如椽大笔,继续抒写像火一样燃烧、动人心魄的作品;嘴唇微合,似有千言万语要倾诉而出,但却无奈咽下;眼神焦躁,从眼角淌出泪河,那条河映出他对这个世界依依不舍的留恋,他留恋火热的警营,留恋永和人家,留恋迷人的加油站,留恋十八洞村的村民们……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