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童年中国书系”出版座谈会召开,28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云上论“道”
来源:出版商务网 |   2020年10月20日08:12
关键词:童年中国书系

为了更好地把脉儿童文学创作,共同探讨儿童文学的现状与未来,10月17日,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与冰心奖办公室共同主办“‘童年中国书系’出版座谈会——‘对话’与‘声音’:浅议儿童文学创作的边界、蜕变与突破”出版座谈会。徐德霞、马光复、郭艳、常新港、徐妍、陆梅、高凯、简平、翌平、黑鹤、崔昕平、李利芳、李红叶、谢倩霓、刘秀娟、韩青辰、湘女、杜传坤、张怀存、聂梦、张玉清、郁雨君、赵菱、孟飞、李峥嵘、慈琪、彭冬儿、魏晓曦28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齐聚网络,云上巅峰论“道”。

会议由鲁迅文学院教研部主任、评论家郭艳主持。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段建军首先介绍了“童年中国书系”的出版情况。书系由冰心奖办公室与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合作策划出版。作者均为冰心奖获奖作家,因作家来自不同地域、接受不同地域文化的滋养,这些具有个体色彩的童年故事也汇聚成一幅书写童年的中国文学地图、社会文化长卷。作家们笔下的童年生命记忆,也是展现当代社会发展变迁的中国故事。截至目前,书系已经出版20册,新作将陆续分辑出版。

冰心奖创立者之一、儿童文学作家葛翠琳先生特意为座谈会发来贺辞:“今年是冰心先生诞辰120周年,遵照她的心愿创办的“冰心奖”30周年,河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童年中国书系’,是冰心奖获奖作者群体和出版社向冰心先生的致敬和献礼。以后,还会有更多的获奖作者参加到这套书系的创作中来。冰心以精炼优美的文字创作了许多名篇佳作,深深铭刻在读者的心中,她把美和爱留给了世界,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感受到文学的魅力。祝贺‘童年中国书系’研讨会的召开。冰心奖将牢记冰心先生的嘱托,为文学新人铺路架桥,帮助他们成为文坛的中坚力量,为繁荣祖国的文学事业做出贡献。”

与会嘉宾对冰心奖在扶植新人、促进当代儿童文学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表示肯定与感谢。在这次网络出版座谈会中,28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围绕“童年中国书系”,各抒己见。其中,12位儿童文学作家从自身创作出发,探讨自己对文学创作的理解、反思以及文学创作上的坚守。作为儿童小说创作的领头人之一,常新港在创作的同时也不停地思考自己的创作之路:作者该如何面对理论批评?变与不变,作家如何坚持自己的创作信念?作为一名作家,写作中既有应时而变的,也应有坚守不能丢掉的。对于真诚、真实的追求,都是生命写作的应有之义。这是作家们用文字建筑的承重墙,也是文学的未来。

“真实”是作家张玉清三十几年的写作核心秘诀,大道至简。个人、集体乃至民族国家,都需要真实的记忆。除反映真实之外,文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促使读者对世界有更多的认识和思考。

作家、诗人高凯以《童年书写是我的精神脐带》为题,记录自己从人生记忆、文学记忆双重属性进入童年的创作经历,用带有哲理的诗意文字表达了他对“儿童的文学”的理解,率真、圣洁又坚硬是“儿童的文学”最根本的要素。

以《会飞的孩子》为题,作家湘女描写了童年时期随父母在云南边疆生活的经历,她认为生活的真实与文学的优美,让灵魂有了纯净的栖息地。

作家黑鹤从独特的草原童年生活经历、幼年时俄罗斯自然文学阅读的启迪入手,谈自己的自然文学创作之路。他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文学创作理念引人深思。

着眼生活真正的深阔之处,让现实穿心而过,捕捉生命之光人性之光生活之光,写出骨子里的火热与哀痛,是韩青辰儿童文学创作的追求。回忆童年之作《呢呢喃喃》,让她找到了生命的源头活水,创作起来轻松自在。

郁雨君以《词语男孩和暴躁女孩》为题,讲述了自己如何在生活的罅隙中发现有故事有情感的真实瞬间,再加上震撼人心的细节,让孩子们看到生命的样子、世界的样子和爱的样子。

以少年作家成名,在创作的路上徐徐奔跑的赵菱认为优秀的文学文化是有记忆的。她的创作就是用文学化、艺术化的形式把个人化的体验转化为作品。能够在心中有一部分永远属于孩子,让她在创作中保持灵性和诗意。此外,保有对阅读的热爱、创作的热情,不停地读书、学习、感受,这样,创作才能进步。

孟飞以《故乡·明月·远山》为题,讲述了自己文学创作的源泉、文学意向以及创作期待。故乡是作家孟飞创作的土壤,记忆中故乡的光芒、声音、气息都能撩动心弦。她认为像月光一样纯净、真实的心灵记录才更能引起共鸣。

作家慈琪以“迁徙、孤独、阅读”三个关键词讲述了童年生活对自己创作风格的重要影响。她指出,童年时期,阅读不应缺席。

作家彭冬儿以“镜子、窗户、推拉门”阐述了创作儿童文学的意义,她认为儿童文学是多元化的创造,情感的共鸣也是无界的。阅读“童年中国书系”,读者通过历久弥新的童年故事,看到镜中的自己,同时也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

作家魏晓曦的《相遇,白桦树》以一个从大森林里走出来的孩子的视角,记述小兴安岭的草木之光,人情风俗。她从自己的创作谈起,从儿童文学写作中儿童哲学视角、美学渗透和精神引领、传递三个方面谈自己对儿童文学的认识。

对于“童年中国书系”,作家、评论家给予了高度赞扬。原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儿童文学出版中心总监徐德霞以“一幅多彩而辽阔的童年中国地图”高度赞扬“童年中国书系”,丛书中的每位作家文学风格的形成都是有来路、有根脉的,大家都在书系中留下了最美、最心仪的一笔。她认为,儿童文学既是有边界又是无边界的。“童年中国书系”从个人视角到社会广角,从小个人到大时代的书写,成就了一部“时代中国”的重大选题。对于当下读者来说,这套书相当于一套有细节的“历史书”,可以知道“你是谁”,“你从哪里来”,然后清醒地“向哪儿去”。

作家马光复评价“童年中国书系”清新、典雅、情真意切,开创了用集束的众多作家的视角,汇集通过童年记忆的回眸,讲述童年中国的故事,是一次很成功的探索与尝试。

作家、评论家陆梅评价“童年中国书系”情绪饱满真挚,打动人心。她认为,“好”故事的标准是有“真”生命,是一种唤醒。作者完成了表达,阅读者发现了自己,这要靠好作家长期积累的独到发现和生命体悟。谈到好散文的标准,陆梅认为,给孩子看的散文,应该多一些生命本身的丰富性,能够照见山河和众生,有文学的内宇宙和对这个世界的想象和建构。阅读“童年中国”书系,生命体验的丰富、心灵世界的野望和时间纷至沓来的命运感,合上书,眼前能展开更广阔的世界。

评论家杜传坤评价“童年中国书系”是对冰心所开创的美文风格的承继,它以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的艺术创造,勾画出五彩斑斓而意味深长的童年新风景。在这新的童年风景中,跃动着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的生命动力——对于儿童及其童年的再发现。

评论家李利芳认为“童年中国书系”以散文的方式、非虚构路径让作家的表达更为真诚投入,自如流畅,它是一个充满了童年情怀与精神构造目标的文学书写工程,是一次充满了雄心壮志、蔚为壮观、独辟蹊径的文化设计,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会留有其独特的地位。

评论家刘秀娟通过梳理从古至今散文发展的脉络,提出语言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思想的力量是散文能够打动人的三个方面。她赞誉“童年中国书系”体现出真挚而质朴的艺术品质,作家们用还原时代生活,刻印时代情绪,引同时代人共鸣,使下代人被感染。书系对儿童散文创作甚至是儿童文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希望丛书能成为中国孩子的成长之书,时代之书。

评论家李红叶以“童年中国书系”为例,分析了回忆性童年书写的现实意义:作为现代个体写作的重要母题,它激活了当代作家的创作冲动。因为模糊了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的边界,因此也丰富了儿童文学的题材疆域和美学表现空间。同时,历时性的对话关系,也起到了代际沟通和文化传承的作用,是文化意义上的“寻根”之旅。

《北京晚报》资深记者、阅读推广人李峥嵘评价“童年中国书系”作品横跨数十年,充满历史认识价值、社会认识价值;用文学的语言传达哲学思考,经典优雅的书写是儿童文学创作的突破。从个人的生命体验出发,真实记录一代人的成长,让读者在阅读中突破个人生活的阈限,获得成长的能量。所有这些作品,都通过生动的人物故事,传递出一种跨时代的精神力量,支持写作者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也将鼓励读者去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作家简平认为,出版的浮躁导致了少儿散文创作的严重轻质化:清浅,不能深入现实;轻薄,不能深入生活;轻飘,不能深入历史;轻慢,不能深入思考。呼唤有大眼界、大胸怀、大开阖、大格局的具有文化和思想含金量的“大散文”出现,“童年中国书系”是出版社和作家对抗散文轻质化的共同努力。

与会嘉宾也从“童年中国书系”谈开,由点到面至纵深,把脉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评论家徐妍梳理“五四”以来的“儿童文学”概念发展脉络,认为儿童文学不止是表现儿童生活,或者儿童与成人交汇的生命河流,不止是民族国家的文学世界,而是超越时空、超越国别的,以童稚之眼迎向未来人类的梦想。评论家聂梦从幼儿阅读的差异性探讨了儿童文学创作的边界和突破:在致力于突出儿童的主体身份时,是否让渡出去了儿童文学本该有的复杂化、陌生化、神秘性?作家翌平从分析“儿童性”的概念、发展以及对儿童性的理解入手,讲述对这一概念的误读导致的偏误,讨论这一概念对儿童文学的创作与批评的重要意义。没有系统的儿童性研究,儿童也只是个人的主观想象。

作为“童年中国书系”英文版译者,作家、英籍华人张怀存从跨界、跨文化的角度谈自己对儿童文学和儿童文学翻译的理解,以及近年来为推介中国图书走出去所做的努力。

《少年文艺》执行主编、作家谢倩霓以近些年的获奖短篇儿童小说为例,探讨优秀短篇儿童小说可能具有的优秀品质:人文情怀、忧患意识,精巧的结构以及毛茸茸的生活质感。

评论家崔昕平梳理了当代文学场域中儿童文学的现状:现实主义儿童文学书写密集涌现,但部分作品缺乏思想、精神的灌注,基于儿童文学的美学追求,还未达到人类层面的人道悲悯和理想诗意。与此同时,本土幻想文学创作发展不足。优秀的承载中国精神与中国文化魅力的本土幻想类文学作品应该形成具有标识意义的世界。跨界创作和国际视野的交流,促进了对儿童文学的禁忌与边界的多维讨论。但无论如何,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发展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本次座谈会与会嘉宾谈出了自己对于儿童文学的思考与研究,希望藉由本次座谈会,促进儿童文学创作和儿童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迎接儿童文学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