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腾讯影业CEO程武:希望打造更多像《庆余年》的爆款作品
来源:澎湃新闻 | 范佳来  2020年10月20日08:28

“疫情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影视行业的艰难,也折射出了它超乎想象的坚韧。无论市场如何起伏,即便是疫情把行业拉入底谷,好作品也依然是主导市场的关键力量。”

10月19日,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影视举办联合发布会,这也是三家公司以整体影视生产体系首次亮相。发布会现场,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CEO程武这样谈起他对影视行业的看法。

他提到,电影产业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但是在产业整体复工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V型反弹”,不仅涌现出像《八佰》这样的优秀作品,在刚过去的国庆档也创造中国影史第二的好成绩,超越北美成为今年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

对于大众关心的《庆余年》第二季何时开播,程武表示“已经在路上”,同时他也提到,未来将加强对《人世间》《投行之路》等反映时代风貌的现实题材IP开发,展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讲好中国故事。

“《庆余年》的成功,是偶然也是必然”

发布会现场,程武提到,由小说改编的《庆余年》,以及贯通文学、动漫和影视的《从前有座灵剑山》在去年11月底同时登上了热剧排行榜第一和第三,反响非常好。“目前,《庆余年》第二季、《赘婿》以及来自动漫改编的《一人之下》《涂山小红娘》等影视作品已经在路上,由《庆余年》改编的同名游戏,也将由腾讯游戏推出。”

在他眼中,《庆余年》的成功播出背后有值得遵循的规律:首先是在内容上有所创新:过去类似IP改编剧大多是以男主成长为切入点进行改编,《庆余年》选择了不同的切入视角,以现代思想烛照古代时空,以一个文学青年的视角叙述古代故事,全剧可看性强,吸引大量年轻粉丝。

其次,影视改编尊重IP精神内核。“《庆余年》的核心主创都是原著书粉,包括导演孙浩、编剧王倦,男主角张若昀等,大家都是带着热爱来参与这个项目,因此对原著的把握和阐释都尊重了小说本身的精髓。”

“《庆余年》的成功,既是偶然,也是必然。”程武表示。小说《庆余年》本身具有较好的粉丝基础,故事情节精彩曲折,这是剧集《庆余年》成功的底盘;其次,在创制过程中,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集团紧密联动,使得《庆余年》无论是在立意、选角还是拍摄等过程中,能够在坚持原著精神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创新。

谈到疫情下影视行业的危机与反弹,程武认为,影视可能不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但一定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必需品。越是在艰难的时刻,人们越需要好作品、好内容的陪伴。“好创意从来都很稀缺,而滴水藏海,要打造出好作品,关键还是要搭建起一个更广阔的内容产业生态。”

他提到,目前中国数字内容产业的 “新基建”已基本搭建完成。但要想持续打造出更多高水准、高价值的文化内容,还需完成“从好内容,到内容产业,再到内容产业链耦合”的三级跳。尤其是网络文学、网络动漫这些“内容源头”和影视行业这个“内容放大器”间的耦合,将是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布局从广度转向深度,由高速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推动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启动“青年导演培养计划”

程武提到,联合发布会上共推出55个新项目,其中“时代旋律”系列21部作品,包括献礼建党100周年的电影《1921》,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剧集《人世间》,讲述上海人伴随着上海经济发展,个人际遇变迁并收获成长的剧集《心居》等;“青春能量”系列7部作品,包括《了不起的儿科医生》《天才基本法》《好好说话》等。

“现实主义题材将是未来的发力重点,这类作品贴近生活,观众能更容易找到情感共鸣,并且随着行业水平不断提升,拍出好看的现实题材作品变得越来越可以实现。”程武表示。

发布会现场还开启由新丽传媒、阅文影视以及战略合作顾问韩三平共同主办的“青年导演培养计划”。腾讯影业作为发起方,将从孵化、投资、制作、宣发等环节一站式为青年导演的成长保驾护航;新丽传媒会提供行业资源和实战经验;阅文影视将开放优质IP内容,助力青年导演项目输出,培育青年人才。

培养计划自去年已启动,目前首批4位导演,其中3位的项目已有明确开机日期,他们的项目也都聚焦现实题材,关注社会当下。由潘敏世执导的《扑克》(暂名),根据凡一平同名小说改编,视线聚焦在已长大并拥有“二次”人生的被拐者群体,在呈现血浓于水父爱的同时展开深刻的人性探讨。预计明年初开机。

导演源根执导的《寂然无声》聚焦盲人群体,展现盲人主人公实现自我价值的动人历程及内心成长过程,预计明年年中开机;由宋新棋执导的《瞧一桥》(暂名),则是根据陈紫莲小说《狗夫200天》改编,讲述“跨年龄”的两代人之间一段抚慰孤独、温暖治愈的旅程,现在已经进入紧密的筹备阶段。

“培育IP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和耐心。”程武表示。国内IP产业还处于IP符号化、体系搭建的爬坡期,优质IP的价值释放还处在初始阶段。IP的动漫、影视、游戏等改编是IP开发的过程而非终点。希望能在三至五年间,打造更多像《庆余年》这样的精品爆款、感受到更多IP体系化开发成果和进展。

“中国文化产业已基本完成现代化产业布局,树立了IP文化生产思维,这为IP开发提供了产业基础和契机。”他提到,在IP培育过程中,未来将在发掘IP的前期做重点投入,对有文化内涵和开发潜力的作品,给予更多资源支持。“随着创制水平和对IP理解的日益成熟,我相信国内的IP产业链一定会进入下一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