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后疫情时代中日SF高峰云论坛成功召开
来源:“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微信公众号 |   2020年09月29日08:22

2020年9月26—27日,“后疫情时代中日SF高峰云论坛”以线上视频形式召开。来自中日两国的30余位科幻作家、资深评论家、产业界以及媒体界人士云聚一堂,从科幻作家、科幻创作、科幻产业、科幻政策等视角,探讨中日灾难主题科幻作品、科幻与纯文学之间共同题材的作品研究、科幻衍生产品及向海外推介路径等问题,共议后疫情时代下科幻与人类文明新希望。

出席26日主论坛会议的有来自日本科幻创作界、研究界的林让治、林久之、藤井太洋、山本范子、川端裕人、泊功;来自中国科幻创作界的刘慈欣、王晋康、韩松、陈楸帆、张文武等,研究界的孟庆枢、于长敏、秦刚、刘研、姚利芬、刘健、祝力新、韦华等,翻译出版界的姚海军、丁子承、纪建勋等。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党委书记、副理事长王挺,公益社团法人日本中国友好协会常务理事永田哲二、人民日报海外网日本融媒体中心主任吕娟出席该次会议并致开幕辞及总结发言。出席主论坛会议的还有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中国科普研究所创作室主任陈玲。会议主场发言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秘书长王卫英主持。

王挺、永田哲二分别致开幕辞。王挺在致辞中回顾了中日两国百年以来的科幻交流历程,他认为,当前中国科幻迎来了最好的时代,这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和中国正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密不可分。他介绍了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与影视融合办公室和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并倡议中日两国科幻界同仁汇聚力量、加强交流,共促发展。永田哲二在开幕致辞中对论坛及与会学者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科幻及其研究者为构筑更加健康的人类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孟庆枢、林让治分别就“筑梦人类新文明的科幻”“新冠肺炎疫情后的SF”主题作了发言。论坛发起人孟庆枢认为科幻反映未来,在防疫抗疫工作中备受关注;科幻文学在后疫情时代的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日科幻交流互鉴共赢前景广阔、意义重大;期待中日科幻交流形成新格局、大局面。林让治阐述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社会性思考以及科幻在后疫情时代应肩负的使命。

论坛第一部分“中日科幻文化交流谱新篇”由王侃瑜主持,刘慈欣、泊功、山本范子、王挺进行了对谈,以作家、译者、评论家等不同角度聚焦中日科幻交流的新局面,共同为中日青少年科普科幻交流集智聚力。于长敏对《三体3:死神永生》中的日本文化元素进行了解析;张文武畅想了科幻与人类文明的未来;陈楸帆探讨了中日科幻文化构建,就科幻产业、科幻翻译的发展途径进行了交流;纪建勋对中国比较文学报告中的科幻文学研究部分进行了分享;丁子承介绍了中日科幻奖项比较研究的情况。

第二部分“后疫情时代共话中日疫情科幻文学”由刘金举主持,王晋康致辞中借由作品深入剖析了疫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提出了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群体和个体利益的平衡问题;泊功分析概读了王晋康的《四级恐慌》这一疫情小说的代表作;林久之对科幻小说是否预测未来的命题发表了独到见解;藤井太洋认为科幻要迎接科学伦理变化的未来;川端裕人阐述了面对“全球性大流行”疫情,科学作家可为之事;姚海军倡议搭建科幻交流这一超越疫情的桥梁;山本范子解读了关于《等待里厄》的结构等内容;韩松介绍了日本科幻代表作品及中日科幻交流情况,认为中国科幻作家仍需要葆有弘大的愿力和更强的同情心。

第三部分“数字时代科幻文学的多元共生景观”由吕超主持。秦刚以小松左京的作品为例阐释了日本SF何以能“预言”疫情大流行;刘健以奥特曼系列为例介绍了商业逻辑影响下的日本科幻影视创作;祝力新介绍了日本科幻产业的破“次元”媒体融合;韦华以《老九门》为例阐述了影视创作中历史背景的重要性;姚利芬对中日科幻周边产品开发进行了探析。吕娟做了总结致辞,高度肯定了论坛的价值,对与会专家学者表达了感谢,期待中日文化交流的新进展。

9月27日上午,论坛第二场次会议召开,由刘研、丁卓主持,丁卓介绍了孟庆枢科幻团队取得的成果,张晓红、高旭东生动剖析网络文学,付昌义、王晓慧、王丁丁致力于宏大科幻理论建设,刘研、邱博细读文本发掘科幻文学的深刻性,刘金举、梁高燕翔实考证了科幻翻译问题。孟庆枢在论坛结语中提出要创建充满活力、创新与超越的科幻文学研究新场域。

“后疫情时代中日SF高峰云论坛”是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指导举办,由“日中文化交流中心”、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天津市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心象天地株式会社、《国际比较文学》杂志社、《科幻世界》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主办,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钟晓文化传媒工作室、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当代科幻文学研究”课题组承办,宁波市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创委会、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科普创作》杂志、《科普研究》杂志以及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豫闽台民俗文化研究所协办。

两个场次的论坛,通过网络直播得到了广大科幻爱好者与研究者的积极互动与赞誉,充分体现了中国科幻人的卓见新知、团结努力,在后疫情时代将中日科幻创作、产业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推向深入的决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