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黄秀萍长篇小说《中国智造》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刘雅  2020年09月24日14:41

研讨会现场

“文学是点亮艰苦生活的一盏精神之灯”。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珠三角的经济腾飞,反映打工者生活和思想的“打工文学”在广东应运而生。作为第一代“打工文学”代表作家,文学创作已经成为黄秀萍内心的精神寄托,即使在之后的20年里她未再提笔,但文学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一盏明灯,一直未曾熄灭。20多年后,她带了自己的新作《中国智造》,作品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从“制造”走向“智造”的艰辛历程,以及大时代下小人物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心路历程。

9月22日,由《中国作家》杂志主办的“黄秀萍长篇小说《中国智造》研讨会”在京举行。参加活动的有白烨、贺绍俊、石一宁、徐坤、张柠、付秀莹、刘大先、俞胜、郭海鸿等评论家、作家,研讨会由《中国作家》杂志主编程绍武主持。

与会专家对黄秀萍的新作表示了充分肯定,认为这是一部站位高、立意远,用心用情记录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书写一代创业者、守业者心路历程的丰厚作品,同时也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白烨表示,深圳作家作品以报告文学居多,真正关注深圳人情感的小说则相对较少,《中国智造》让人眼前一亮。作为20年前“打工文学”的代表作家,黄秀萍个人的坚守和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打工文学”在演变、发展、提升。多位与会者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小说人物关系的复杂和叙事空间的宏大,以及小说语言的诗化。“作者就像一个纳鞋底的人,将过去与未来相互交织起来”,张柠表示,互相穿梭的叙事、复杂纠缠的人物关系无疑给作家的写作制造了难度,也给读者阅读带来挑战。贺绍俊认为,小说女主人公、美丽善良的姑娘李凡的形象是以象征化手法塑造的,表面上感情线和事业线齐头并进,实则更侧重于感情的描写,从爱情中可见人物的“初心”。

与会专家认为这是一部富有激情的现实主义力作,同时又是一部具有浪漫主义气质的小说。小说的立意、语言、叙事无不寄托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但恰恰是这份苦心经营,导致“中国智造”这个主题不够突出,对此与会者也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修改意见。

作者黄秀萍

黄秀萍在研讨会上数度落泪,表示作为一个停笔多年的基层作家,能得到各位专家的悉心点评,内心非常感动,自己将综合专家意见,重新修改,让作品以最完美的形象与大家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