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纪念|袁筱一:郑老的翻译贴近原文,尊重原著文风
来源:澎湃新闻 | 范佳来  2020年09月22日08:10
关键词:郑克鲁 袁筱一

翻译家郑克鲁先生于9月20日晚10点在医院去世,享年81岁。

许多人知道郑克鲁的名字,是通过《巴黎圣母院》、《基度山恩仇记》、《茶花女》、《悲惨世界》、《巴尔扎克短篇小说选》、《法国抒情诗选》等法国文学作品。郑克鲁于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共出版18部著作,近20部译作,是在翻译、教学和研究三大领域同时取得成就的为数不多的翻译家之一。2019年“雨果上海七日行”系列讲座,邀请了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语翻译大家郑克鲁老师。图片来源:明珠美术馆PAM

2019年“雨果上海七日行”系列讲座,邀请了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语翻译大家郑克鲁老师。图片来源:明珠美术馆PAM

9月21日,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院长、翻译家袁筱一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与郑先生相识近30年,听到他过世的消息,感到十分突然。“之前没有听说太多他患病的消息,虽然他年事已高,但始终坚持翻译事业,笔耕不辍,这份工作始终支撑着他的精神。”

袁筱一回忆,自己初次与郑老交流是通过电话,身为翻译领域的前辈,他一直对后辈多有提携,曾经多次将她引荐给出版社,也曾在多个学术会议上与同行分享自己的心得。在郑老的翻译作品中,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悲惨世界》《局外人》《第二性》等作品,另外就是他主编的学术著作《法国文学史》。《法国文学史》是郑克鲁的学术代表作之一,在袁筱一看来,这是一部外国文学研究者都了解的著作,对后辈学人产生深远的影响,郑先生也因此成为中国法语文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像郑克鲁、柳鸣九这样的前辈,对我们后辈学人而言,都是鼎鼎大名,我们都是看他们的书慢慢成长起来的。”

“在我看来,郑老的翻译风格可以用‘文如其人’来形容。他的翻译贴近原文,较为朴实,而不是像有些译者,个人的风格比较突出。他对原著的文风十分尊重,这也是他能够同时翻译许多作家的原因。”

中国的法语文学研究,可以追溯到傅雷、李健吾、伍光健、穆木天一代,他们也是外语文学在国内译介和传播的奠基人,身为李健吾的弟子,郑克鲁是第二代研究者和译者传人。“中国的法语文学,不管是翻译还是研究,能够有今天,都和前面一代代人的努力是分不开来的。可以说,中国的法语文学能有今天的位置,前辈付出的努力功不可没。”

袁筱一认为,由于时代和背景的限制,郑克鲁这一代学者的研究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普遍非常勤奋、同时面对理想十分执着,这是当今的学子很难想象的。“在三十余年的时间里,郑老翻译了近2000万字,这背后的坚持和执着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现在虽然视野广阔,机会变多,出版环境相比之前也有较大改善,但是总体来说,还是缺乏前辈的精神,这种精神如果能够传承下来,将是无比宝贵的财富。”

她坦言:“身处翻译圈,也经常听到有人抱怨工资太低等等。我想,如果单纯是为了钱,应该不会有人选择研究外国文学,大家更多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爱好,为了让国内的文化事业越来越好,我想老一辈人也就是这样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