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杜光辉的两地情 ——从“高原系列小说”到“海南系列小说”

来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5期 | 王达敏  2020年09月16日16:03

内容提要:闯荡且客居海南20多年的陕西作家杜光辉情生两地,在两种地域文化的冲撞中创作出两路小说:高原系列小说和海南系列小说。前者以享誉文坛的“高原三部曲”《可可西里狼》《大车帮》《大高原》为代表,体现出雄浑深厚、激越恢弘的文学风格。后者根据题材和内容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以长篇小说《闯海南》为代表,它们借鉴取法于“高原三部曲”的高原性格和高原气魄而弹奏的新一代海南人的“闯海之歌”,是一部闯海人的奋斗史、创业史;二类以舒缓忧愤的中篇小说《陈皮理气》《高贵黄花梨》《油梨柜》为代表,是带有海南风物标识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市井文化小说,关于个人与权力、人性与道德的伦理叙事。

关键词:杜光辉 高原系列小说 海南系列小说 高原三部曲 市井文化小说

1992年12月18日,在路遥逝世的第二天,陕西小说家杜光辉突然辞去令人羡慕的稳定生活,拖家带口离开生他养他的秦地高原,远奔被烈烈海风和改革热浪沸腾的海南岛,开始了新的闯荡生涯。

此时的杜光辉,已是西北高原声名初起的青年作家,《车帮》《黄幡》《海滩的女人》等格调高远、冲荡激越的小说把杜光辉从荒寂沉闷的大巴山群峰中托起,作家王吉成说:“从《车帮》到《黄幡》(杜光辉的另一部中篇小说),我们不难看出,陕西文坛出现了大手笔!”作家张敏更是一语惊人:“陕北出了个高建群,关中出了个杨争光,陕南出了个杜光辉。”①

黄土高原是杜光辉的血脉命地,一旦他拔根而起离开血脉之地,断其根,伤其气,他还能咏叹雄浑高亢的高原曲吗?于是,感叹、不解、惋惜之声骤起,认为他告别黄土高原而奔赴海南,是一个错误的选择,至少对他的文学创作是一个重大的损失,更何况,他那高原人执着坚硬的性格,与海南温湿变幻的环境明显格格不入。

高原孤傲性野,温厚沉实的杜光辉骨子里秉承了高原的这一性格。在文学创作上,他其实是一个有野心的作家,他自成高原,他站在哪里,哪里就是高原。他压抑般地感受到安康山区闭塞的铁路生活极大地限制了他的视野,禁锢了他的思想,心底深处便涌动着一股强烈的反叛情绪。这是一股莫名的生活意识的冲动,他甚至还没有来得及辨别其中的利害得失,意识就越过深思熟虑的权衡而提前行动了。当陈忠实得知杜光辉携家带口去了海南,并未为之惋惜,“我没有惋惜是出于我对创作的理解,一个年轻而又敏锐的作家进入一方陌生之地,感受会更新鲜更强烈,况且沿海是中国经济最先活跃的地区,当代生活的矛盾和人的心理秩序的变化,更易捕捉”②。

两种反差极大的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的相遇,令杜光辉顿时迷幻失重。他很快身无分文沦落为盲流,经历了失业、流浪、居无定所、食不饱腹的一段岁月。凭着高原赋予他的永不放弃的性格,他终于从苦难中开出了一片标识醒目的文学天地,仅小说,就出版长篇5部,发表中篇70余部,短篇近40篇。

高原是故乡,那是杜光辉根之所系、魂之所依的命地,而海南则是他的第二故乡,又是他的文学福地。情生两地,文为所系,于是便有了两种地域文化孕育出的两路小说:一是以高原为背景的“高原系列小说”,二是以海南为背景的“海南系列小说”。

杜光辉创作了“高原系列小说”,其中以享誉文坛的“高原三部曲”《可可西里狼》《大车帮》《大高原》为代表。

他回忆:还在童年,一家人被发配到农村。家里很穷,父母连同兄妹5人租住一间农舍,一个土炕睡不下7个人,他只能到生产队的马号里蹭觉。夏天热冬天寒,饥饿难熬。而马号里车户汉子讲的塞外大漠、古道狼烟、米脂婆姨,让他听得津津有味。正是民间故事和奇闻轶事,启蒙了他的心智和文学。他自述:少年时代的我,经历了黄土高原的粗犷博大、凝重浑厚。浮华城市的喧嚣和贫瘠乡村的困苦,极度贫穷的无奈和相对富足的愉悦;传统的民间故事和现代政治教育共存的种种奇闻逸事。③正是有了少年时代全家下放到农村的生活经历,他才创作出了长篇小说《大车帮》。

《可可西里狼》源自杜光辉青年时代在青藏高原当汽车兵6年的经历:青年时代的杜光辉经历了青藏高原的险峻雄奔,冰天雪地,狭窄坎坷的盘山公路上,行使着多少载重汽车,翻车死人的事故时时发生;黄河源头的扎陵湖畔,驻扎着地理探险家;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第九团的一个班长,杜光辉和他的战友将一生最精彩的年华留给了青藏高原,将青春的热血、生命留给了可可西里。复员之后,为了生计他不得不颠沛流离,即使到了海南,但情感中一直思念着高远而美丽、险峻而浪漫的青藏高原,“一直铭刻着青藏高原无边无垠的冰天雪地;铭刻着数以万计的藏羚羊、野牦牛、黄羊、野马、野驴、哈熊、鹫鹰、恶狼、小鸟;铭刻着善良的野生动物陪伴我们这些青春的生命,度过了远离人类的难忍难熬的空寂;铭刻着可可西里那足以涤荡灵魂的熊莽和空旷”④。正是有了青藏高原出生入死的生活经历,才有了长篇小说《可可西里狼》。

中年的闯海南的经历,又引发他用现代人性的观念重新激活他的高原生活及高原意识,使他对人生、人性的真谛有了新的发现,于是创作了《大高原》。

《大车帮》改写于长篇小说《西部车帮》,《西部车帮》改写于中篇小说《车帮》。杜光辉于1990年发表中篇小说《车帮》,反响甚好,在朋友们的建议下,他将其改写成长篇小说《西部车帮》,于2003年出版。2004年我发表了一篇名为《半部好小说》的批评文章,指出《西部车帮》前半部优秀,是好小说,后半部平庸,是差小说。杜光辉接受了我和雷达、李星、李建军的批评意见,把前半部抽出来重写,于是就有了费时七年且修改了十八稿的长篇小说《大车帮》。《大车帮》是民间英雄传奇,叙写民国年间威震西北五省的一支马车帮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兴衰史,以车帮“大脑兮”⑤吴老大的传奇人生为叙事中心,高扬原始雄风、刚勇豪气和江湖道义乃至民族大义。《可可西里狼》写青藏高原无人区可可西里发生的善与恶、生与死的激烈搏斗,意在拷问人性和灵魂。题中之“狼”,实为人性之恶的隐喻,真正的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的贪婪凶狠的狼性;狼性一旦吞噬了人性,人就变成兽,变成魔,这比高原狼,不知要可怕多少倍。《大高原》叙写远离政治中心、地处偏远荒蛮的“世外桃源”黄河滩农场的人性自由,在野性高原之上构筑了人性高原。

我曾撰文指出:“从《大车帮》到《可可西里狼》再到《大高原》,杜光辉以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为背景,创造了一个丰富厚重的文学世界。这个原始荒蛮、雄浑粗犷、古拙深厚的‘高原世界’,就以它独特的形象从文学群山中挺立起来了。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磨砺并启悟了杜光辉,杜光辉将它们转化为文学形象,此中,杜光辉完成了一个作家由再现性写作到独特的艺术创造的转换。将‘高原三部曲’放在当代文学中衡量,其形象如同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气势恢宏、意蕴丰厚、境界高远,由此而登上文学之高原,呈现出大气象。”⑥

“高原三部曲”的雄浑深厚、激越恢弘,形成了杜光辉小说的主旋律、主色调,最能体现他的文学风格。我在已发表的三篇文章中对其作了专论⑦,此处不再展开。

“海南系列小说”另开异域新境,其题材和内容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以长篇小说《闯海南》为代表,包括中篇小说《商道》《白柳子》《公司》《连续报道的背后》《想当老板的女人》《都市里的另类人生》和短篇小说《夜半歌声》等,它们是作家杜光辉弹奏的心曲——借鉴取法于“高原三部曲”的高原意识、高原性格和高原气魄而弹奏的新一代海南人的“闯海之歌”。二类以中篇小说《陈皮理气》《高贵黄花梨》⑧《油梨柜》《五脚猪》为代表,带有海南风物标识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市井文化小说。

杜光辉写作特别勤奋且自养习惯,像围棋高手,善于同时开写几部小说。就我所知,他几乎在同一时间内创作《可可西里狼》《大车帮》《大高原》和《闯海南》四部长篇小说,因此,“高原三部曲”强势的高原叙事就会自然而然地影响着《闯海南》的叙事之风,并使二者互文互色,或者说,《闯海南》有意识地接续“高原三部曲”的血脉精气,将其打造成当代都市版的《大车帮》。读《闯海南》,感觉是《大车帮》里那群闯江湖的西北汉子卸下马车,又改道闯入椰林阵阵、海风烈烈的琼岛,他们挟高原雄风,粗犷豪气地行走在如同大漠古道一样险恶传奇的现代都市商场,在改革开放的“商界江湖”再造辉煌。

不过,这回的江湖闯荡者不再是那群敞胸露背、吼秦腔、吆喝开道、豪气冲天的西北汉子组成的马车帮的车户们,而是一群由侦察兵转业军人、大学教师、研究生、作家和公务员为主体而组成的“闯海人”。

为闯海人立传,原本就是同为闯海人杜光辉及小说中的杜泓伯(杜光辉的化身,他曾经用过的笔名)的心愿,因而使这部小说带有作者自叙传的特点。杜光辉坦言:闯荡海南,他“经历了贫穷、卑贱、饥饿、干渴、日晒、雨淋、台风、屈辱、困惑、迷茫、陷阱、欺骗的考验,几乎倒毙在南中国海岛的椰子树下;同时又经受了爱情、友谊、真诚、援助、奋斗、自强、挣扎、策略、机遇、成功”。当时他就蒙眬着眼睛对妻子说:“我一定要写一部闯海人的长篇小说,为我们这些远离父母、远离家乡、闯荡海南的一代人,也为我自己的这段生命历程。”⑨他把自己的这些经历,以及思想、情感、人生观完全融入小说,作品中许多情节来自他和他的朋友的亲身经历。小说中的杜泓伯甚至把为闯海人立传的任务,作为他们这群闯海人的一桩大事,因为他和杜光辉同样抱着一个宏愿:通过创作这部小说,在为闯海人立传之上,深刻思考中国改革开放创业的近30年历史,尽可能呈现出一个时代的真实,为一个时代立传——谱写中华民族在新时期腾飞发展的创业史。

也许是自小深受中国传统文学和民间传奇故事的反复熏陶,杜光辉的思想观念特别是性格里具有偏好传奇的倾向。传奇还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一种浪漫的气质。杜光辉温厚诚实、严肃求真,性格里却涌动着难以被人觉察到的浪漫气质,这从他的小说中能够充分感觉得到,无论是“高原三部曲”,或者是《闯海南》,还是《陈皮理气》《高贵黄花梨》等小说,均呈现出或浓烈或舒缓的传奇色彩,其中以《大车帮》最为显著,《闯海南》与之一脉相承。

《大车帮》传奇性和传奇色彩的生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和现实本身因奇特而显现出传奇性和传奇色彩。例如,马车帮长年累月、披星戴月奔波的千年古道上,充满着传奇性和传奇色彩:道上满是急流、暗算。二是人物传奇性描写。在这种有着传奇色彩的大漠古道与高山大川之间,行进着一支一百多人的马车帮,他们唱着高亢辽远的古老歌谣,把塞外烈风、大漠夕阳、古树孤烟、骤雨狂风一并化入西部汉子野性的豪气中,把民间伦理特别是江湖情义注入他们的性格中,其所言所行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江湖世界”植根于现实又超越其上的传奇性。其轴心人物吴老大文武兼备、智勇双全、仁义合一,是一个集农民、车户、大脑兮、义士、民间英雄于一身的人物形象,能从《水浒传》及众多武侠小说的侠客义士身上看到吴老大的影子。

西北高原褐黄凝重,温厚沉实,山川粗粝苍凉,民性雄浑冲荡,自古以来就是出英雄豪杰的地方。《大车帮》里,不仅是行走古道大漠的吴老大们刚勇侠义,就连天生丽质柔弱如水的女人,也是多情多义、敢爱敢恨、敢作敢为、侠肝义胆的“女中豪杰”,比如马车店三姨太玉蓉和吴老大母亲翠花。

《闯海南》的传奇性主要表现在创业的复杂性和人物传奇性描写上。商场如战场,生死搏斗,瞬息万变,既炫耀金钱、财富、地位、权力,又演绎着机遇、谋略、果敢、成功,还充斥着投机、冒险、阴谋、暗算、陷阱,这一切在商场旋转起来,处处充满着传奇性。这群闯海人与吴老大们血脉相传,他们秉承了前辈的性格。轴心人物毕志磊是这群闯海人的主心骨、灵魂性人物,是一个集退伍军人、打工者、现代企业家、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于一身的人物,他刚柔并济、进退守度、仁善宽厚、深谋远虑、行侠仗义,既果敢出击,又忍让退守;既敢于同地痞流氓打斗,又善于与三教九流交往;既与大家患难与共,又行侠仗义、扶危济困、广集人才;既带领大家稳扎稳进,又抓住机遇超常发展,实在是一个具有英雄品质的传奇般的人物形象。

要说这部小说中最精彩的人物形象,非四位女性形象莫属。我一直认为,能否写好女性,是衡量一个作家尤其是男性作家是否优秀的一项硬指标。《闯海南》里这四位挟现代文明之风的女性,是玉蓉、翠花、蒙丽娜形象的发扬光大,依稀还能品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侠女和西方经典小说中纯情女子的味道。研究生毕业的涂丽婕是个病美人,身患绝症,表面柔弱,内里坚强。在他们创办的公司陷入绝境时,她忍痛放弃爱情,将自己嫁给新加坡商人,为公司筹来起死回生的一百万元启动资金。正是有了这第一桶金,毕志磊和他们的公司才有了发展的基本条件。牺牲自己而为了他们的生存共同体,虽然此中带有感恩的成分,但豁出自己的代价也太惨重了。好在丈夫是真心诚意地喜欢她,处处体贴她、关爱她。这个痴情女子,为了恢复丈夫过度劳累而衰弱的身体,竟然不惜拖着病体去五指山购买野生灵芝,不幸途中遇雨塌方,寒冷侵袭,致使她旧病复发而一缕香魂留琼岛。歌舞厅舞蹈教练毛丽丽貌美性爽、风情万种又侠肝义胆,她名为歌舞厅舞蹈教练,说白了,就是三陪小姐。她审时度势,深知自己无权无势无学历,只能凭自己的一副好身材好脸蛋,把自己当商品出卖——卖给权力。她把这一角色演得风生水起、活色生香,出于感恩和仗义,她借用权力为毕志磊他们揽工程,除黑道,平祸事。这种在刀尖上讨生计的生存之道,既风光又危险,最终,她害了权力者也害了自己,只落得孤身一人远离伤心地。从人性的角度评价,这是一个多情多义令人欣赏的美女,又是一个命运多舛让人同情的苦命女人。

说《陈皮理气》《高贵黄花梨》《油梨柜》等小说是市井文化小说,只说对了一半,还是浮于纸面之意的那一半,另一半则是纸背之意——关于个人与权力、人性与道德的伦理叙事。

习惯了杜光辉长篇小说的风格,初读这几个中篇小说,一时判若出自他人之手,雄浑激越的变奏曲一变而为舒缓忧愤的咏叹调。我称它们为舒缓忧愤之作,多半因为《陈皮理气》。

《陈皮理气》是杜光辉最好的中篇小说,也是这个时代最好的中篇小说之一。这个篇名太好了,一看到这个篇名,我就知道我要读到一部好小说了。我的这个判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出于我对杜光辉的信赖,其实,他早在《车帮》《西部车帮》里就有非常精彩的市井文化情节的描写,还有1980年代的汪曾祺、邓友梅、冯骥才、陆文夫等作家的《受戒》《大淖记事》《烟壶》《那五》《索七的后人》《神鞭》《三寸金莲》《市井人物》《美食家》《小贩世家》等市井文化小说对我的判断作了奥援。

篇名藏有一妙,即“陈皮”一名二用,既为药名,又为人名。陈皮理气,当为此药之功效,陈皮为人名,意谓此人精通药理医术。陈皮出身中医世家,杏林高手,民间高人。他精通阴阳五行,上观天文,下察地理,谙知社会演变,看五官观手相,卜课推测人生;他深通药理医术,身居俗世又超越俗世而通及神性,像得道高僧,能够接受人体小宇宙和社会大宇宙发出的信息,掌握着生命的信息密码,是一个不名道家的道家高人,对大至社会小至个人的休咎祸福、生老病死“知几若神”。中医诊病必须经过四个环节:望、闻、问、切,“问”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可陈皮给病人诊断,根本不问病人的病情,仅凭“望”“闻”“切”就能确诊病人的病因病状。更神奇的是,他单凭“望”“切”就能准确地判断出病人的年龄、职业身份和个性。

《陈皮理气》写什么,一言以蔽之,写理气。谁为谁理气?当然是理气大师陈皮为肝气郁结者理气。患者之所以要理气,是因为浊气、邪气致使肝失疏泄,气机郁积,使人患病,故而要理气。气乃生命之魂,气足气畅则气盛,生命兴旺,气弱气衰则气虚,生命委顿。通过理气,可以疏通气机,消除气滞,平降气道,使人健康。按医理,中医陈皮应该用中药陈皮为患者理气,可他竟然弃陈皮不用而妙用心理疏导法,按照他的说法,教授章之含、酒店女老板、中学教师雷欣的患病,均因权力的不道德和社会普遍道德的沦丧之所致,即他们的患病均为情志所致,因此,他们的病也只能用情志所治——通过心理治疗法,疏通被情志所伤的郁结之气。

例1:教学科研一流的教授章之含,因为对中文系年终奖金分配的严重不合理而向领导反映,触犯了权力者的权威,加之他不肯向权力低头认错,致使他被权力愚弄、打击,先是被取消上课的资格,继而被取消教师岗而转入非科研教学岗,并且还有被取消教授待遇的后患。经过一番折腾后,他自尊全无,身心受伤,导致气虚失眠,感觉全身所有的部件都出了问题。陈皮为他切脉诊断:你肝上有病,肝主情志,情志伤肝。你的情志在六个月前受到挫伤,难以宣泄,积郁在心,积久成疾,肝气郁结不畅。陈皮对症疏导,首先让章教授转移致病环境,离开动怒的地方,叫他每天到他的医院上班,帮他写病历抄药方。没病人的时候,他们聊聊古今中外,人间百事。与其在学校里生闷气,不如到医院,看看医生怎样给病人治病,知晓医生对疾病的态度,也是一种乐趣。又对他作心理疏导:“人活在世上不要顾忌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只要不犯法不侵害别人的利益,怎么快活怎么活。”⑩一系列的心理疏导的铺垫之后,理气的巅峰之作由六指山中百岁文盲老人完成。老人用点化之功,让章教授从他自然朴素的人生观和乐天心态中猛然顿悟开窍,郁结之气全消。

例2:酒楼女老板的丈夫出轨又离婚,她生气愤怒,导致肝气不畅,血气郁结,日益加重。陈皮出奇招妙术,叫她到青藏高原旅游一趟,坐汽车到唐古拉山、昆仑山山口时,下来欣赏四周的美景。青藏高原的博大、雄伟、深厚启悟了她,从青藏高原下来后,她把世界上的事情都想开了,气就顺了,病跟着就好了。

此为理气成功二例。还有一个拒绝心理疏导而导致悲剧的反例,更能说明陈皮理气的重要。

例3:农村中学教师雷欣来就诊,陈皮见其人脸色发黑发青发紫,眼仁发赤,目射凶光;又切脉,是洪脉。这是怒火伤肝、肝火剧烈所致。一般人生气不会盛怒到这种程度,断定此人定是遇到了令他万分愤怒的事情。此人危险,这个时候不能婉言暗示,必须直言相告:“你近期遇到倒霉的事情,避绕不开。”“你在数日之内,有血光之灾!”“你马上离开此地,到一千里外躲避一个月,血光之灾即可避免。”章教授觉得陈皮所言虚玄,顿生疑惑,陈皮解释:“我让他到一千里外的地方过上一个月再回来,就是让他远离盛怒的地方,一个月后神志清醒过来,就不会做出冲动的事情。”11盛怒的雷欣不听其劝告,结果没能躲过血光之灾。可怜的雷欣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想从农村中学调到县城中学,挣一份稳定的收入,便借钱行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可能是因为送的钱不够,调动的事迟迟不见动静。不幸祸事扎堆袭来:借钱养虾,一塘虾染病死光;没钱还借来的养虾本钱,还因为没钱,妻子生病住不进医院,儿子没交学费被学校赶出来。情急之下,他找副县长老婆退钱,副县长老婆翻脸不认账,一怒之下,雷欣杀死了这个凶狠的女人。杀人犯罪,雷欣被判处死刑。

陈皮不愧为理气大师,还是心理学大师。他高超的医术一眼看上去神秘无迹,深究却不难把握,其资源来自他巧用了道家的自然、无为、谦退、不争、居下、取后、贵柔、尚弱、避害、致虚守静等生存哲学的理念和准则,其直接的功效是平缓调理个体生命内部的冲突,达到理气之功效。这是理气大师陈皮的看家绝活、独门绝技。

这部小说主旨理气,没错,可我忍不住要说,它分明在理气之中还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写破气!理气大道先行,破气紧随其后潜行,二者冲突,最终是理气为破气所破。

回到例1。章之含教授经过陈皮精心的心理调理,特别是经过六指山文盲老人的人生观和乐天心态的点化启悟,顿然开窍,突然觉得自己如醍醐灌顶大彻大悟,郁结之气全消。这时候,我们听到了章教授畅快轻松地对陈皮说:“我明天就到系里,给他们做个检查,要求继续带课!”这句话令人震颤,简直是石破天惊。这个过程实与古代道家智者垂钓于渭川淇水之上义无二致,弃郁结之气,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人的精神为之焕然一新,以清醒者做醒世者,将自己与权力的症结看得清清楚楚。反讽的是,他清楚了,觉悟了,却世故了,麻醉了。觉悟者以否定的姿态出卖了自己,在他的内心里,一边是对自我价值的确认,对自己已经受到的侵害保持抗争的欲望;一边是无奈,深感个人力量的微弱,在权力面前不堪一击。他一时改变不了自己,只能在陈皮的开导下改变自己。他以知识分子的自尊采取了必要的抗争,又以退守、不争、贵柔、示弱的道家的人生哲学完成了他的“理气”。这种屈从从根本上彻底摧毁了他的自我意识,人性扭曲到心平气和的水平,倒是印证了“适者生存”“强者生存”的生存大法,不道德的权力终于使道德的个人对其称臣跪拜。不客气地说,是理气大师陈皮与不道德的权力无意中联手合谋,共同毁灭了这位知识分子。从这个意义上说,《陈皮理气》里的章之含的人生依然是一个悲剧,不是大悲大彻、荡气回肠的大悲剧,而是一个反讽的、不深不浅的小悲剧。

我忍不住还要说,医术精深的陈皮,懂得养生之道,心态平和不怒不争,但他又经常愤世嫉俗,自寻烦恼,无奈叹息,本质上与章之含教授并无二致,是另一个章之含。他有传统士人的入世情怀,又有现代知识分子的科学精神,面对世道乱象和不道德的权力,他经常情不自禁地愤恨憎恶、焦虑痛苦:望着医院窗外街道上发生的抢劫暴行,“陈皮转过脸,长叹口气,脸色一派肃然”;雷欣的悲剧发生后,“陈皮痛苦到了极点,整整一天除了诊病必须的问话,多一句都不说”;目睹造纸厂滥砍滥伐森林而导致山坡“草木全无,一派荒芜”的荒凉景象,陈皮神情肃然,过了很长时间才长叹口气,连说“罪过,罪过”;店家老板用调侃的口吻向客人介绍“革命菜”,引来众人哈哈一笑,“唯有陈皮沉默不语,眉头不展”;饭桌上,一个科级干部对名酒洋酒的出产年代、价格如数家珍,“陈皮脸色更黑了”;在清晨的北圣河边,望着被过度污染而肮脏的河水,陈皮“满脸忧郁愁苦,怎么也见不到往日的洒脱和飘逸”。他能为病人理气,却不能为血气郁结的社会理气,只能无奈感叹:“医生悬壶,只能治病,岂能济世,充其量救人一命,于天道世事无补!”12用人参救活孙局长后,他深深长叹:“人参有扶元培本、救治元阳之功。孙局长元阳衰竭,人参便可救治。可世道元阳衰竭,救治世道的人参何在?”13

这才是訇然作响的大悲剧,此为《陈皮理气》真正的要义所在。这个大悲剧不解决,从人的郁结之气到社会的郁结之气都不能得到根治。

文不能郁结于此,小说尾开气道,妙收一笔,借作家杜光辉之口出示了救世良方。杜光辉清晨在圣河边散步时听到陈皮等人的议论,便上去搭话,聊了足足半个小时,回家后就构思了这部小说。“写作时查阅《本草纲目》,发现陈皮并不理气,疏肝理气者为青皮,但青皮的名气始终没有陈皮大!”14究竟是陈皮还是青皮为理气最佳良药已无争论之必要,重要的是,此处的“青皮”语义已经转换成隐喻——救世良方的隐喻。“青皮”出世,境界全开,文道和医道两美收官。

《高贵黄花梨》与《油梨柜》为姊妹篇,均以木中之王、高贵典雅的黄花梨打量人性、拷问灵魂。前者以高贵黄花梨喻人中君子符恺轩人品高洁、灵魂高贵。他是花梨界的龙头老大、“恺轩斋”老板,又是花梨木鉴赏鉴定高人,鉴木又鉴人。他以他的君子之风,在花梨界撑起一片朗朗的天空。后者以黄花梨的高洁反衬出笪荣团的人品诡异,灵魂卑下。他是花梨收藏界的大鳄,亿万富翁,却为富不仁,心生邪念,必走邪道。他明为做善事,无偿为老家寨子里的八户人家盖小洋楼,又派人看管寨中近千年的花梨树,实为巧取豪夺,直逼其灵魂的卑鄙龌龊。

注释:

①②陈忠实:《关注人类命运的力作》,见杜光辉《可可西里狼(修订本)》,作家出版社2016年版,第2页。

③杜光辉:《大高原·序言》,作家出版社2016年版,第1页。

④杜光辉:《大高原·序言》,作家出版社2016年版,第1页;杜光辉:《可可西里狼(修订本)·自序》,作家出版社2016年版,第5页。

⑤大脑兮:陕西关中的土话,马车帮的老大,相当于南方帮会的帮主,掌握着车帮的所有大权,只有最强者才能夺取大脑兮的地位,获得大脑兮的权杖。

⑥王达敏:《野性高原上的人性高原——杜光辉“高原三部曲”之三〈大高原〉》,《名作欣赏》2017年第8期。

⑦见王达敏《半部好小说——读长篇小说〈西部车帮〉》,《小说评论》2004年第4期;《从“半部好小说”到“一部好小说”》,《读书》2012年第11期;《野性高原上的人性高原——杜光辉“高原三部曲”之三〈大高原〉》,《名作欣赏》2017年第8期。

⑧《高贵黄花梨》发表出版时名为《高贵黄花黎》,因黄花梨长在海南黎山,当地人常称之为“黄花黎”。本文遵从通用的写法,也为了行文的统一,故将“黄花黎”改为“黄花梨”。

⑨杜光辉:《闯海南·自序》,作家出版社2010年版,第1页。

⑩11121314杜光辉:《嬗变》,宁夏人民出版社 2018 年版,第 11 、18-20、20、43、44页。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