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编后记

来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5期 |   2020年09月16日15:30

本期特稿是丁帆的《重树“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现实主义大纛——重读弗·恩格斯致玛格丽特·哈克奈斯》。现实主义问题在中西方的文学史中都有着复杂的历史来路和嬗变,其内涵外延的开放缠绕引发学界长期以来的聚讼纷纭。丁帆通过对恩格斯经典文本的重读,再次回到现实主义内涵的原点性问题,指出应在回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基础上,注重小说创作的“细节真实”与“当代性”,才能立住典型环境之下的典型人物,从而反映出“历史的必然要求”,这是“每一个现实主义创作者应该遵循的小说创作的真理”。张均的文章论析了《青春之歌》作者杨沫怎样将“私人经验”“翻转”成革命叙事,虽成一家之言但并不代表本刊观点。

“文学史研究”栏目中闫海田以历史化、国际化与民族化三个向度在前沿学术视野建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宏观复合架构,并试图挖掘三者之间的生成理据与隐秘关联。王思远“通过对现代派、先锋派与寻根派之间对于现代性的不同想象的分析”,揭示了文化层面“中国建构”历史想象的有效性与有限性。邓文华从文学史关于“样板戏”的叙述差异中归结原因,并在其中管窥文学史观念的变迁和学术生态的变化。

“铁凝研究专辑”从铁凝小说的语言叙事艺术和其新世纪小说创作所彰显的生态意识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拓展了铁凝研究的丰富层面。

本期还特别推出“脱贫攻坚作品研究专辑”。丁晓原的文章对当代脱贫攻坚文学创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结构分析,系统、严谨、及时地评述了这一反映重大时代主题的文学创作思潮。张元珂、王丽霞则对《战国红》《大国扶贫》两部脱贫攻坚题材文学作品展开了细腻妥帖的文本细读。

“作家作品研究”栏目中李建军的《论路遥小说叙事中的悲剧性问题》以至情至真之笔考察了路遥苦难的人生经验如何形成了其悲剧意识和悲剧性写作范式,并进一步探讨了其“融合性悲剧叙事的成因”。文章学理严谨、情感丰盈,充分诠释了路遥小说壮阔崇高的悲剧性美学气质。王达敏、杨剑龙、方维保等人的文章也均围绕各自的论述对象作出了富有新意的阐释。

“诗歌研究”栏目分别探析了鲁若迪基和昌耀诗歌中的情感内涵,以及王彦山诗歌的古典情怀与现代焦虑,观点新颖,论析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