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怎样的机缘巧合成就了这部敦煌传奇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郑杨  2020年09月14日08:53
关键词:樊锦诗 敦煌

作家与编辑在一起

8月3日,“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正式公示。这让我想起2019年获得该称号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获奖理由是她在敦煌研究所坚持工作40余年期间,致力于敦煌石窟的考古研究工作,为保护敦煌壁画作出了杰出贡献。

可以说从2019年至今,莫高窟的守护人、“敦煌女儿”樊锦诗还获得了“最美奋斗者”“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等众多荣誉,她的名字频频被人们提起,拥有相当高的热度。前不久,湖南女孩钟芳蓉高分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入学前,她收到自己偶像樊锦诗先生的签名赠书和鼓励信的事情,更是让樊锦诗唯一一本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受到读者又一波关注。

译林出版社人文社科出版中心主任陈叶是《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一书的责任编辑,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樊先生的书出版不久即入选了2019年度中国好书。此后经常有人问她:你们是提前知道樊先生会获得这么多国家荣誉,才做了这个选题的吗?你们是如何恰到好处地及时做出这样一本双效合一的热门书的?等等。陈叶说,这本书的诞生可以用机缘巧合、水到渠成来形容。

忘年交心灵碰撞催生一本好书

樊锦诗和《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一书作者、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顾春芳,一位是年届八旬的敦煌研究院院长,每天忙于莫高窟保护和考古工作,一位是风华正茂的青年学者,潜心研究艺术美学。2014年,两位老师在敦煌相识相知。顾春芳被樊先生坚守大漠、甘于奉献的精神所深深感动,樊先生被顾教授的才气和灵气所深深吸引,两人一见如故,成了“忘年交”。向来谦逊低调的樊先生,之前婉拒了许多人想为她立传的提议,却在顾春芳提出作深度访谈的请求时,毫不犹豫地向她敞开了心扉。2016年,她们进行了10天的深入面谈,几乎每天打一两个小时的电话。很快,20多万字的访谈材料就成型了。

那段时间,陈叶正好在和北大美学中心洽谈项目合作,得知这个消息后很感兴趣,便计划以访谈录的形式出版该书。没想到,在接下来的2年间,樊先生和顾教授家中先后有至亲离世,她们心中悲痛万分,虽然书稿已有雏形,但她们都无暇顾及,这件事就暂时搁置了。

2019年年初,樊先生向顾教授主动提出,想把这本访谈录变成她唯一的自传,她想要到北大住一段时间,专心修订书稿。得知此讯,译林编辑团队立即赶赴北京和两位作者见面商议具体出版计划。译林社在出版名人自传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和积淀,从希拉里、克林顿、奥巴马、朴槿惠、希拉克、戈尔巴乔夫、普京等各个国家领导人,到奥尼尔、詹姆斯、里皮等体育明星,都在译林社出过自传。这次面谈,陈叶带去了很多参考样书,定下了基本的样式。最关键的是,两位作者早已达成共识,这本书不仅是樊先生个人的传记,也照应着敦煌研究院的发展史,是守望莫高窟的一份历史见证。因此,要把她个人的命运和时代的背景结合起来,和一代代莫高窟人在大漠戈壁的艰苦条件下筚路蓝缕的保护、研究和弘扬的事业结合起来——这就为这本书的主题定下了基调。

顾春芳是一位勤奋、细致的学者。樊先生特别强调,要把莫高窟的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的详细工作,党和政府对莫高窟文物保护的关心和指导等内容都写进书中,因此在访谈材料的基础上,顾教授还查阅了大量的莫高窟和敦煌研究院的资料,读遍了樊先生所有的文章、著作,甚至去北大档案馆和校史馆,把樊先生读书时期的学籍卡、功课成绩,乃至食堂伙食的情况都找了出来。无论走到哪里,她都随身带着那一大箱资料,随时查阅。与此同时,她利用碎片化时间,反复地回听她和樊先生的通话录音,直到把樊先生的说话方式、用语习惯都内化到了自己的脑中,只要一落笔,流淌出来的文字都变成了樊先生的想法和口吻。因此,当她第一次搭好十三个章节的框架时,就“如有神助”,一气呵成,并立即获得了樊先生无条件的支持;当编辑与作者在一起为书名苦思冥想而不得时,顾教授脱口而出一句“我心归处是敦煌”,樊先生赞许地望着她说:“还是你懂我。”

从3月初~5月底,刚刚获得“改革先锋”称号的樊先生,大部分时间都悄悄住在北大的一个宾馆里,和顾春芳一起,以考古学人的严谨态度逐章校稿。因为书中涉及不少考古和文保的专业知识,每一页的文字、数据都需要精心核对,仔细推敲,两位每天都熬到深夜,花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这部近30万字的书稿修改完毕。

精心打磨封面体现作者清雅气质

“樊先生和莫高窟那么多精美的壁画、佛像厮守数十年,顾教授长年从事艺术研究、教育工作,她们的审美眼光是被世间最精美的艺术品长期濡染过的,这对于这本书的装帧工作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每一个细节,我们都反复斟酌,做了精心的打磨。”谈到该书的装帧设计,陈叶介绍,顾教授请敦煌资深摄影师孙志军先生专门为樊先生拍摄了封面照,又请出了她的书法导师、我国书法界泰斗沈鹏先生为内封题写了书名。敦煌研究院赵声良院长特别为腰封挑选了莫高窟第103窟《化城喻品》,认为这种青绿山水图最能体现樊先生的气质,最后做出来的效果果然和封面图特别协调。封底的图案,编辑们从数十个飞天图案中精选了敦煌学大师史苇湘先生亲摹的莫高窟盛唐第320窟“双飞天”之一,在哑光金的背景衬托下,飘逸灵动,余韵袅袅。

“有趣的是,在7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上,我们发现这个飞天还飞到了甘肃花车上,真是心有灵犀啊!樊先生和敦煌研究院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精美的壁画、风景照,敦煌研究院甚至发动全院员工把和樊先生相关的照片都贡献出来,让我们深为感动。我们从中精挑细选,保证每一章都有和文字内容相匹配的黑白照片,并配以16面彩插,使其尽显敦煌之美。”

因为这本书有500多页,是精装带护封的装帧,里面又有大量彩色和黑白图片,对印制的要求也比较高。出版科主任、设计师和责编到印厂待了整整一天,现场反复校色,一遍遍调整方案,终于印出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两种宣传路径引爆读者关注热点

这本书出版后荣获2019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国好书、中国版协30本好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等国家级的奖项,上了十多家媒体的年度好书榜。

鉴于这本书既是主题出版物,又是可读性强的自传,因此,针对不同的受众人群,译林社确立了两种宣传路径。面向官方主流媒体:要弘扬正能量,宣传奉献、坚守的崇高精神;面向大众市场:要深挖人物本身的志业与爱情,宣扬光辉灿烂的敦煌文化。因此,在营销的第一阶段,编辑围绕新书上市节点,确立了密集造势的几个方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握樊先生获得个人荣誉的时间节点,做好不同面向的宣传文案,并且用新书发布会引爆热点。

2019年10月21日新书发布会之后,央视、央广、学习强国、人民网、《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做了大版面、长篇幅的深度报道,地方性媒体也及时跟进,全面开花。与此同时,译林社在微博、微信、腾讯、新浪等网络媒体和平台都同步发力,这本书迅速冲上了京东和当当的新书畅销榜前三名,许多机关单位也纷纷下了团购订单。

到12月底,这本书依然保持着强劲的销售势头,各大年度好书榜单的助力也使得此时的营销工作进入第二阶段:渠道下沉,营销细化,走进校园。很多成人读者读了这本书后,开始向他们的孩子或学生推荐。考虑到樊先生对于青少年来说更是一个励志楷模,于是译林社发起了向全国老师赠书的活动,获得热烈反响。

目前《我心归处是敦煌》的印数已逾20万册,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难能可贵的是,数万名读者在各大平台上留下动情评价,纷纷表达对莫高窟的向往,对樊先生的感佩,对顾教授的赞誉,以及对这本书的肯定,让陈叶和她的团队深受感动。今年4月,这本书入选教育部《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亦给了她们很大惊喜,这也促使她们进入第三个阶段:多维度开发,多品种覆盖,打造融合出版。“一方面,电子书已全面入驻kindle、豆瓣阅读、掌阅、微信读书等各大平台,我们还和喜马拉雅独家合作了有声书项目,邀请著名演播艺术家田洪涛老师录制全书;另一方面,我们正在打造覆盖学生渠道的平装本青少版,并邀请樊锦诗先生录制视频课,让莫高精神和敦煌之美走进更多小读者的视野。我们将把这个项目做深做透,挖掘出它在各个领域的潜力,力争使其在新形势下成为融合出版的典范之作。” 陈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