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聚焦“鹰眼论坛”:影视现实主义与东方美学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0年09月11日16:22

9月9日,由电视剧鹰眼与世纪华纳联合主办的“鹰眼论坛·9月北京场”在北京举行。爱奇艺高级副总裁陈潇担任开讲嘉宾,同时邀请到了爱奇艺自制剧开发中心制片人周可慧,华视娱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赵毅,编剧温豪杰、贾东岩、闻情解佩,世纪华纳董事长刘斯斯,导演张挺,华策克顿极美工作室副总经理苏里与鹰眼创始人蒋云峰一起,分别就“现实主义剧集的创新”、“东方美学的影视化表达”两个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众多影视公司及传媒平台参加论坛。

探寻网剧风格化创新

论坛伊始,陈潇就爱奇艺在“网剧的风格化创新”这一问题上的实践与方法论进行了主题分享。陈潇认为,经过了前期的发展和平台与公司的不懈探索,如今的网剧创作已经摆脱了依赖IP、堆砌资源的时期,进入了“垂直精耕”的时代。与此同时,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影视内容的极度丰富,加速了用户的圈层化,内容的垂直精耕就越来越重要。在此基础上爱奇艺进行了在网综与网剧领域的一系列由点到线的尝试。如网综领域的《奇葩说》《中国新说唱》《乐队的夏天》,网剧领域的《最好的我们》《我是余欢水》《河神》《破冰行动》等等;陈潇表示,所谓垂直精耕,即是在小众圈层里去获得非常垂直、深耕的突破,然后带来更大广谱社会性的共振,把它变成一个大众的话题。随着市场进一步细分,用户对于特定内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怎样才能进一步放大一部作品对于圈层的突破效果,从一季变成多季,从一集变成一个系列?由此,爱奇艺开始了垂直精耕的面状布局,这就进入了“风格化创新”阶段,随后,陈潇从用户、内容、主题等方向解介绍爱奇艺在风格化上的创新。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相比较于单部剧的投放,剧场化能够很好的避免排期不定,演员更换,拍摄延期等等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干扰。同时,风格化作品的目标受众往往与一些特定广告品牌的目标受众有着很高的重合度,一些目标受众极为明晰的广告主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投放,通过内容和垂直化风格的作品去帮广告主去筛选目标用户,对他来说当然营销价值是更高的。”

现实主义题材剧如何出头?拒绝套路、追求品质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现实主义题材的剧集创作陷入怪圈,不是“叫好不叫座”,就是“热度高但口碑平”,直至近些年这种僵局才被打破,一大批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剧集凭借题材上的突破、品质上的严控实现热度和口碑的双丰收。

在《平凡的世界》《新水浒传》编剧温豪杰看来,“现实主义题材更多的是在创作方法上或者创作思考上的一种现实主义。哪怕是古代题材、历史题材,只要这部作品仍然基于真实,基于生活,基于人物,基于今天所思考的问题,也可以称之为现实主义,所以我更倾向于用现实主义来创作一些作品。”作为《那年花开月正圆》《亲爱的自己》等优质剧集的幕后推手,赵毅表示非常认同,“现实主义是一种创作方法,或者说是一种思考方式、创作规律,而不是一种外在的表现。现实主义题材剧集最基本的创作规律应该是:作品是否真的结合真实生活,并用戏剧的创作方式延续现实的逻辑,推进人物关系和现实剧情,最终揭示生活的本质。”

新生代影视公司世纪华纳因《脱身》《天衣无缝》《还没爱够》《幸福还会来敲门》等热播口碑剧而被业内熟知,刘斯斯表示,“我特别赞同温老师所说的,其实世纪华纳在创作年代剧的时候就是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包括在深挖人设、故事剧情等各方面。我们希望通过对剧中人物的成长经历、生活点滴,反映出社会上的实时热点,为此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会进行大量对人物故事的调研,和社会热点的采集。”

除影视公司外,视频平台的入局,也让现实主义题材剧集散发出别样的光彩。《破冰行动》《我是余欢水》《怪你过分美丽》《隐秘的角落》等大热精品剧让市场见证了爱奇艺对现实主义题材剧集的把控能力。周可慧认为,现实主义题材剧集,一是反映时代精神,二是观照现实,然后引发普世的共情。作为视频平台,爱奇艺选择的项目首先要跟平台的受众相吻合,其次要基于用户的需求做一些创新维度。她进一步补充称,“不管是台网剧还是网剧,都是服务于观众的作品。基于这种共同的出发点,网剧因为带有互联网的基因属性,在创作、排播、运营等方面,比较自由和包容,可能会有一些创新的玩法。

论坛上,鹰眼创始人蒋云峰就当下热播的现实主义题材剧集提出了一个观点:家庭伦理剧可能面临回归,或者面临轮回,四位论坛嘉宾也一致同意这一观点。作为有着多年一线创作经验的资深编剧,善于观察生活的温豪杰感触颇多,“对于中国人而言,家是最基本的人群单位,最小的一个组织,而不是个体本身。不管是大多时间都待在家里的观众,还是独自在外打拼的年轻人,都渴望从这类剧集中寻得温暖和依靠。所以,伦理题材、家庭题材和爱情题材、军事题材一样,会成为永恒。随着时代的要求,这种轮回会持续反复,而创作者要思考的是如何用新的角度、新的观念去创作出优质的作品。”

在赵毅看来,人和人之间关系最好的落点和最有共情感同时也是最有代入点的就是家庭,包括社会关系、职场关系、爱情关系等。周可慧说:“新式家庭伦理剧的出现是因为观众身份的变化,所以他们才能对故事人物产生共鸣,另外创作者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因为有对生活的新感悟,才能从新角度进行创作。现实主义题材剧集的创作是基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但是这类作品太贴近生活了,观众对于每一类的生活也好、行业也好都有自己惯有的认知形象,很多文字作品或者影像作品很难去满足他们内心的一些想象,我们希望在不去刻意打破大家惯有的认知的同时,传达出故事的核心价值观。为此,在作品的创作上,我们不仅要力求剧本的真实,也会严格把控演员、拍摄、制作、宣传推广等各个环节。”而这与温豪杰的想法不谋而合,“优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不能单靠编剧,而是需要各个门类,包括平台共同完成。”刘斯斯提出,现在的问题是,市场剧本过于雷同,创作者,包括我们做策划的时候,还需在现实主义题材剧集的创作上挖掘新的角度。”

视觉为引,情感为因

差异化造就东方美学

近年来,随着国产剧出海实践的逐步探索,大批影视精品在海外市场受到了喜爱与认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广大影视公司不断思考的课题。在国内,文化自信的进一步提升也催生了一大批深刻浸润东方文化的剧集,于是关于“如何定义东方美学”“如何将东方美学通过影视化进行表达”的问题也再一次成为影视行业讨论的焦点。

由于东方美学本身即是一个流变的概念,因而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视角和情境下也必然体现不同的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在对于封建王朝时代的理解上,大多数观众都习惯于以历史剧为钥匙,然而如何打造这把钥匙,则体现着创作者的历史观、创作观和对于美学的理解。张挺认为,历史剧首要目的是要能够与当代人对话,国内的古装创作实际上是在延续中国历史文学的源流,这是我们的民族性格。而文学概念上的历史叙事一直以来都是极为平民化的,并且无论是在叙事内容、戏剧结构还是美学表达上都已经很早就走向了成熟。

不同于历史剧的厚重和扎根现实,仙恋玄幻剧以其瑰丽奇伟的想象从另一维度诠释着东方美学的内涵,制作出品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宸汐缘》的华策克顿极美工作室副总经理苏里也表示,会继续持续向市场提供美人、美情、美景这样一系列的作品。同时,苏里强调,对于东方极美爱情故事这一品类的挖掘并不会停留在古装层面,接下来极美工作室将会在秉持“美人、美情、美景”这一理念的基础上,尝试现代题材的创作。

创作者应该如何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过程当中,体现东方美学的精神内涵?对此,贾东岩表示,在创作中,编剧应该“船火儿”和“测深锤”的作用;“船火儿”要作为领航人告诉大家应该往哪里走,“测深锤”则是要把你所描写的那个时代那个环境所有的风貌、人情都展现在上面。

东方美学的呈现,并非编剧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影视化的呈现需要整个剧组的协同努力,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编剧往往会因为要考虑到后期的实现而被捆绑住了手脚。闻情解佩谈到,随着IP影视化的增多,影视公司与小说网站的壁垒正在逐渐被消除,影视也开始影响到小说的创作,越来越多的作者会基于当前的已有影视作品来构建自己的作品世界观,从而被局限了思维,这也导致了作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

在精神内涵不断流变的基础上,蒋云峰进一步展开提问:如何平衡服化道的视觉审美和更深层次的审美表达之间的关系,并在让其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接受。大家在交流中认为,不同创作者对于东方审美的影视化表达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影视创作需要追求的是认同感和差异性。蒋云峰提到,随着剧集市场逐渐由To B转向To C,观众的飞速提升的审美水平也在倒逼着创作者的成长。张挺补充到,创作者必须考虑到影视制作的滞后性,在审美上必须要领先于观众,不能指望着会几个套路就能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