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西出阳关:丝路纪行(一)》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小重山  2020年09月04日09:24

作者:小重山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1月 ISBN:9787559823458

威远楼头说北宋

从天水出发,沿陇海线西行约一百五十公里,过武山即到陇西。

所谓陇西,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自古为“四塞之国”,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丝路古道上重要的驿站。如今的陇西以种植中药材和土豆闻名,文峰镇就是甘肃最红火的中药材集散地。陇西虽然离我的故乡定西不远,但我鲜有机会来访,这回算是第三度踏足。

初次到陇西,当是1987年,印象深刻,现在回想,恍如昨日。少年时候独自出远门求学,需在文峰镇住一夜换车。从定西往南,八十多公里的路程,咣当咣当的蒸汽机车要走二小时。刚下火车,被一位推着架子车的中年汉子招揽到他的旅舍,其实就是他的家里,辟出二间空房待客。住宿费五角,您没看错,就是0.5元。三人睡一大同铺,与他老爸及一个猫贩子。半夜猫叫,此公起来给猫耳朵滴几滴酒,这“喵星人”居然安静下来。真是猫有猫道,鼠有鼠道。

那时我还没有星级酒店的概念,面对陌生人也基本不设防。次日清晨,中年汉子依旧推着他的架子车,载上行李,将我们送到站台。这一切,他才赚到五毛钱。可话又说回来,当时我一个月的伙食费也就二十八块。岁月留痕,如今回忆,真是让人感慨。

现在的陇西,早已改头换面,再也看不到灰头土脸的架子车招摇过市,现代化的风貌倒让人不自然。我的来访,其实是为了探寻历史的、文化的陇西。这座小城原为西戎故地,秦灭西戎后,于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设陇西郡(治所今临洮);汉初置襄武县(今陇西),始有建制;隋改称陇西,县名沿用至今,细数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陇西有李氏祠堂,因唐太宗李世明御笔亲书的“李家龙宫”而闻名,被天下李氏族人视为宗庙。所谓“道德传家,太白遗风”,李氏人才荟萃,名家辈出,所以陇西也被看作是李氏文化的发源地。李氏是中国大姓,与王、张加起来占中国总人口的两成以上,百家姓首位的赵姓,反而要退居其后了。值得一提的是,古“陇西”通常指“陇山以西”,所含地域甚广,所以“李氏龙宫”也倍受争议,天下李氏也未必都出自陇西县。譬如临洮人认为古狄道才是李氏祖籍地,而古狄道正是临洮。

除“李家龙宫”,陇西还有李贺墓和钟鼓楼等文化遗迹。李贺号称“鬼才”,可惜二十七岁时病故,后归葬于陇西仁寿山,俗称“学士坟”,想来也是因为陇西是李姓郡望、有李氏祠堂的缘故吧?说实话,我这个姓王的,没去过王氏的郡望太原,对本家的传承渊源反而不怎么了解,真是有愧于先人。

李氏文化姑且让姓李的去研究。我要去参观陇西现存最气魄的古建筑,即大城十字中心的威远楼。官方介绍:“北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当时的武康军节度使韩琦在筹划边防时,于渭河右岸的巩昌镇(今陇西县)北坊建谯楼,用以警戒报更,名曰“威远楼”,取威震远方之意,当地人叫钟鼓楼。”

实际上,“皇祐五年正月,韩琦以武康军节度使徙知并州。”并州即太原,与契丹接壤。韩琦忙着“招呼”契丹,恐怕管不了那么宽。而当时古渭(陇西县)还在吐蕃人手里,《宋史》记载:“初,青唐蕃部蔺毡,世居古渭,积与夏人有隙,惧而献其地。诸族畏其逼,举兵叛。昪至,请弃勿城。”吐蕃人第一次献地归附,秦州知州张昪没敢要。熙宁四年(1071)八月,青唐俞龙珂率其族十二万口内附,自谓仰慕包拯,要求赐姓包,于是宋神宗即赐姓名包顺。《续资治通鉴长编》云:“青唐族最强,据其盐井。”盐井在今漳县附近,陇西县南。

后来,王安石变法,设市易司,古渭归附;王韶筑古渭城,熙河开边,功莫大焉。所以韩琦“徙知并州”前后,不大可能在古渭建造谯楼。当然,就算威远楼非他所建,我们也有理由回顾这位传奇名相。

韩琦是天圣五年(1027)进士,“相三朝,立二帝”,当政十年,官至宰相,与富弼齐名,人称“贤相”。欧阳修称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历经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北宋许多重大事件都与他有关,如抵御西夏、庆历新政等。

像韩琦这样既有能耐,又肯干实事的人可不多。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廷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恪尽职守,勤政爱民,是和谐社会的典范。宋仁宗时,他与“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威望极高,人称“韩范”。甚至有歌谣唱道:“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就像招人嫉妒的“土豪”。一方面经济繁荣,人民富庶,科技和文化高度发展;另一方面又重文轻武,对强敌经常割地赔款,最终连皇帝也被人掳去,只好南渡偏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