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8月文学报童书好书榜:走过万水千山的成长,来一起点燃篝火
来源:文学报微信公众号 |   2020年09月01日08:52

《我的妈妈是精灵2》

陈丹燕/著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推荐人

陆梅:那种坏坏的幽默、故作轻松的理所当然,都是特别深广的见识,这样一种咕噜咕噜往外冒的机灵劲儿,就是我们亦庄亦谐的悲喜人生啊。

如果一部好小说间隔22年才出续集,那样的等待是值得信赖的。果然这本“精灵2”读得我惊心动魄。那是一个长成一张中年脸、每天陪着耐心小心跟像小说里陈淼淼一般大的女孩叨咕要用功要努力要学会时间管理要懂得自己掌灯……的辛苦妈妈的感同身受。甚而这个妈妈和陈丹燕一样,也把自己的女儿作为原型或影子写进了小说,于是她总忍不住,拿文学里的女孩,来比照生活中的女儿,这时候,她获得的不尽是安慰。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了。可是毕竟,文学的功能,不是为了要消解生活。

每个孩子都要经历成长。因为妈妈是精灵的陈淼淼长成了一个细胳膊细腿的高个子女孩,她在经历了爸爸妈妈的分离后,现在,又要一个人出发去美国当交换生了。初中时的她还是寝室长,是“半个勇往直前的姑娘”,现在她告诉自己,要“100%的勇敢,没有杂质”。她孤身带了三个箱子到美国。作文写不好的她突然对文学产生了好感。她读莎士比亚和卡佛。还走进神秘林去给艾比念诗挣朗读费。

她在神秘林里遇见了一头有蓝色肚子的驯鹿——对,正是她的精灵妈妈,走过了万水千山,为的就是遇见。

不用较真陈丹燕的“魔法”,我惊奇的是,趟过大江大河的“她”,怎样把拥有的生命和生机赋能给孩子。神秘林里不缺植物,精灵妈妈给陈淼淼带来了“女儿书”,其实是重新发现和定义植物的“花语”。比如苹果花的花语是“知耻”,核桃是“克制”,洋甘菊是“不要乱问问题”,薄荷叶是“同情”,篇幅关系就不例举了。有趣的是陈丹燕的解读,那种坏坏的幽默、故作轻松的理所当然,都是特别深广的见识,这样一种咕噜咕噜往外冒的机灵劲儿,就是我们亦庄亦谐的悲喜人生啊。

《明亮的黑眼睛——赵丽宏致小读者》

赵丽宏/著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推荐人

张滢莹:当你还是母亲、还是孩子,还有机会时,试着说一说,聊一聊,也许就打开了心结。

身为诗人的赵丽宏,似乎在孩子面前有一种天生的亲和力。这也许是他近年陆续创作的多部儿童文学作品《童年河》《渔童》与《黑木头》能够得到那么多孩子喜爱的原因。这本致小读者,是更直接与孩子对话的方式——借由一封封信件,赵丽宏向孩子们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触及以前曾想过,却不知道以什么方式和孩子们来说的话题。话都是反复思量过的,又恰恰切合了孩子的理解和心理,读起来温暖又熨帖。

其中有这么一封,写给孩子,也写给了他自己:有个孩子说恨自己的母亲,赵丽宏想起小时候自己也因为一件难以释怀的事恨过母亲,在很久以后于母亲的病榻前,才知道她因为这件事愧疚了更多年,如今才找到道歉的出口,彼此终于释然。这让我想到了亲子关系中很多看似不存在的结,也许只是一方找不到道歉的机会,而另一方没有原谅的借口。就此意义,写给小朋友的信,似乎也让我有了某种顿悟:当你还是母亲、还是孩子,还有机会时,试着说一说,聊一聊,也许就打开了心结。

《我亲爱的奶娘》

黄蓓佳/著

王祖民、王莺/绘

青岛出版社

推荐人

李凌俊:这部作品最打动我的是它体现的一种属于往昔岁月的人情之美,一种市井生活中特有的价值观——“仁义”。

《我亲爱的奶娘》唤起了我过往读《新凤霞回忆录》、本雅明《柏林童年》等书的阅读感受:随秋风飘落的黄叶,纷纷扬扬的雪,陈旧而整洁的房间,暮色中的访客,那烤得焦黄的胜利纪念碑,撒落在童年冬日里的白砂糖……它既像小说又像散文。像小说,是因为其中的情节对于童年来说,称得上跌宕起伏,路转峰回,像散文,是因为这些段落充盈着贴切的细节,情绪饱满,没有亲身经历很难写得贴切。

而这部作品最打动我的是它体现的一种属于往昔岁月的人情之美,一种市井生活中特有的价值观——“仁义”。仁者,爱人也,是传统道德价值体系的核心。作品中奶娘对小女孩网子无条件的爱和守护,正是出于人性本能的仁和善,它的温暖和强大是笼罩在整部作品之上的灵光。

《一枝一叶总关情》

徐鲁 / 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推荐人

郑周明:徐鲁在前言里写了封信给孩子,标题是“不要哭泣,请点起篝火”,那么祝福当下的孩子们,即使经历骤然的哭泣不舍,依然敢于点起篝火。

年初疫情爆发时,5岁的女儿经常问我,什么是冠状病毒,人类会不会被病毒打败?遭遇知识瓶颈的我之后找来了《溜达鸡》绘画者八宝和《咕噜牛》作者朱莉娅·唐纳森为低幼儿童创作的病毒故事。对于青少年读者又该怎么解释这个特殊的春天呢?作家徐鲁在给本报写下武汉观察文章《一枝一叶总关情》后,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后继续延展,集结成了这本献给孩子的书。这些年对于青少年生命教育的话题屡见不鲜,许多生命悲剧是来自于教育的缺失缺位,但在这场抗疫之战中,父辈们的勇敢、坚强和牺牲,是否足以为下一代带来具象细微的感召?

担当和行动是无声的也是最有力量的,这些大人的故事分散在了“天使与英雄”、“茫茫人海里”、“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章节里,当然,给孩子看的这本书也不会忘了疫情之中同龄人的故事。我记得有两张照片,一张是在一个安静昏暗的楼道里,一个戴着口罩的女孩聚精会神的做作业,另一张是在菜场狭小的柜台下,一个女孩在忘我读书。无情的病毒,漫长的春天,但是人心可以给出不同的力量,儿童的求知,成年人的承担,经历这个春天之后,少年们会不会真的理解了李贺诗里所说的“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徐鲁在前言里写了封信给孩子,标题是“不要哭泣,请点起篝火”,那么祝福当下的孩子们,即使经历骤然的哭泣不舍,依然敢于点起篝火。

《幻野故事簿》

汤汤 / 著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推荐人

何晶:在她那里,西方经典童话的魔魅召唤着她,中国传统文化的奇幻、昳丽同样让她目眩神迷。

生活需要童话。汤汤可谓是一直致力于中国原创童话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家,在她那里,西方经典童话的魔魅召唤着她,中国传统文化的奇幻、昳丽同样让她目眩神迷。她更擅长的是,是将现实的日常、普通溶于幻想童话里,和孩子们一通经历故事、以及更广阔的生命和世界。

所以新近出版的“幻野故事簿”里,一个现实的地名“南霞村”,一个爱幻想的女孩“青豆”,以及一只叫“白菜”的羊,一只叫“黄花”的小母鸡,她们在幻野的召唤下,离开了南霞村到外边的世界流浪。在《眼泪鱼》《空空空》《小青瞳》《昼夜鸟》《玲珑兽》《幻野书》六个故事里,爱与梦,善良与勇敢,冒险与成长,在纯洁的、飞翔的、有力量的童话一一实现。

《隧道的森林》

[日]角野荣子 / 著

[日]大庭贤哉 / 绘

魏雯 / 译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推荐人

陆梅:一段阴影笼罩的艰难岁月,却以轻盈明亮的柔和方式道出,那只能是一个好作家长期积累的独到发现和生命体悟。

关于写作和阅读,角野荣子(2018年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有两句诚实而令我心动的话。

“说故事的重要之处是,一旦你将故事交给读者,那就是他们的了。”

“随着你不断阅读,你会在大脑中渐渐建立属于你自己的字典,当中那些文字,将成为你人生中的能量。”

顺着这两层意思想下去,我觉得,相当重要的,就是这个讲故事的人交给读者的是什么样的故事。是一个“好”的故事,还是一个“好看”的故事?“好看”易编,“好”难求。偏偏现在大家都在追“好看”,创造故事的,出版故事的,推荐故事的……于是连读和听故事的小朋友也理所当然接受好看的故事就是好的故事。——然而,好看不等于好。一个简单区分是:“好看”的故事往往有套路,可以复制,编的成分多;“好”的故事一定是真诚的,独特的,是作家生命的蓄养,作者写下它,可能生命中的一部分能量也转移到文字里了,所以读者的我们能够感知到和触摸到作者的灵魂、文字里人物的灵魂。

《隧道的森林》是一个“好”故事,因为它有真生命。这是角野荣子“自己的故事”。八十岁时,她以自己的童年经历为蓝本创造了一个叫伊子的小女孩如何在战争年代经历成长的心灵故事。一段阴影笼罩的艰难岁月,却以轻盈明亮的柔和方式道出,那只能是一个好作家长期积累的独到发现和生命体悟。

“隧道也不会一直都是隧道,一定会有出口的。”是这样啊,故事里的伊子终于走出了长长的黑暗,光亮处,她听到爸爸大声喊:“伊子,战争已经结束了!”

《德吉的种子》

唐明 / 著

作家出版社

推荐人

张滢莹:我们已经忘记了太久,总认为孩子是要被教育、被指引的,但这些自由生长,被尊重、被理解的孩子,恰恰以各自的天性展现出对世界最大的善意。

德吉想种芒果,浇水,施肥,遮阳,甚至唱歌,念经,可是种子怎么也长不出来……像不像童年时的我们,为了守护自己的小小愿望,痴痴地守护和等待?在《德吉的种子》这本书里,9个青海玉树的孩子各有各的心愿和放不下的念想,除了等待种子发芽之外,发誓画一幅画、送一份独特的礼物、保护湖里的天鹅,这些小小的愿望在孩子身体里就是一颗颗等待萌芽的种子,而周围大人们对这些心愿的呵护、守候,重新唤回了属于大人和孩子之间的平等和尊重关系。

与书同名的故事,只有三面薄薄的纸,讲述的是一个让人心酸又释然的故事,既写了不合时宜而未能萌发的生命,也写了尊重孩子的内心世界,不忍碰触的大人们。读着书里这些孩子们在烈日和风吹下的“野蛮生长”,将民族个性与生命状态完美相融的生活,心里满满的愧疚——是啊,我们已经忘记了太久,总认为孩子是要被教育、被指引的,但这些自由生长,被尊重、被理解的孩子,恰恰以各自的天性展现出对世界最大的善意。

《看见鹿》

木也 / 著

恩养、倪文、言成 / 绘

接力出版社

推荐人

郑周明:上百个小故事里面,藏着许多人类如何发现自然守护自然的思考,而通过清新质朴的文字来传递,或许是最自然恰切的。

用诗性语言讲述童话故事是童书长河里重要的源流,从作家冰心到金波,写下许多清新又蕴含些许哲思的小故事。之前看到德国作家阿克塞尔•哈克写的一本经典童书《小国王的十二月》,“我”在手指大小的国王陪伴下,共同探讨许多成长的大问题,而小国王并非原本就那么小,出生时形体很大,随着内心理性让渡给感性,身体慢慢会变小。这是个很有意味的逆向构思。在这次推荐的新书《看见鹿》里,也有个差不多小小主角,一位戴着高高的帽子,提着小箱子的鹿先生。跟随他出发的旅程和奇遇,读者会看到世界的辽阔神奇,比如肚子发出一阵咕噜咕噜声,等待被喂饱的邮筒;消失的渡渡鸟留下了影子;不看表的昆虫,他们的时间是花告诉他们的。上百个小故事里面,藏着许多人类如何发现自然守护自然的思考,而通过清新质朴的文字来传递,或许是最自然恰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