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作品集上海首发 纪念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启航101周年
《始知归程——纪念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启航101周年诗歌作品集》18日首发
杨绣丽朗诵作品《国歌广场》
2020年是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生从上海出发赴法的101周年。《始知归程——纪念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启航101周年诗歌作品集》18日首发,以更好地弘扬红色文化。
1919年3月至1920年12月的两年间,1600名中国青年远赴法国,“勤于做工、俭以求学”。他们远渡重洋,一边做工,一边学习新知识、新思想。他们研究工人运动、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并走上革命道路。在这些中国青年中,以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陈毅、聂荣臻为代表的先进分子,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去年12月,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作家协会、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员会联合主办了《红色101:回望初心追寻真理》诗歌征集活动,获奖作品与委约作品集结形成《始知归程——纪念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启航101周年诗歌作品集》。
上海市作家协会创联室副主任、上海市诗词学会副会长杨绣丽的作品《国歌广场》被收入“诗歌作品集”。
杨绣丽表示,杨浦区是留法勤工俭学的重要出发地,上海市作家协会请作家投身了该主题性的创作,并希望有更多作家能用多种形式来表现杨浦红色主题。据透露,杨绣丽所著《巾帼·黎明——中国共产党首所平民女校始末》成为优秀作家“红色起点”系列丛书中,首批与读者见面的著作之一。据悉,这本书介绍了丁玲、王剑虹、秦德君这些杰出女性怀着追求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走进石库门,走进平民女校,相继参加革命,迎来了妇女解放的故事。
上海诗词学会理事董佩君创作了《黄浦码头抒怀》和《国歌颂》。他告诉记者,参观了“黄埔码头旧址”“国歌展示馆”“《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每到一处都会令我感动不已,浮想联翩。”
董佩君说:“我站在老码头旧址,凭栏遥望,思绪万千,脑海中朦胧闪现出‘昔日乌云锁浦江,今临旧址聚春光。先驱搏浪迎朝日,志士登轮涉远洋。’的句子。”他认为,最后一句“回望初心再启航”点出了重访黄浦老码头的现实意义。
诗歌征集活动获奖作者许丽莉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她告诉记者,自己成为“杨浦人”已有20年了,见证着这片土地日新月异的变化。她说:“对这片土地了解越多,就心生越多情感。”
作为医务工作者,许丽莉亲身经历了送身边同事奔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迎接他们凯旋。“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一线同事们的使命、我自己的使命,也想到战争年代的先辈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