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书艳:边关情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王书艳  2020年08月06日08:53

一个热爱旅行的人,可以有很多方向,很多理由。而我的方向是边关,理由是系在边关的一腔情怀。

过去以为阿尔山是一座山的名称,听当地人介绍才知道,“阿尔山”在蒙语里的意思是“热的圣水”,难怪这里的温泉随处可见。

这座边陲小城坐落在祖国的北疆,是夏季的避暑胜地。阿尔山天池海拔是1332.3米,深不可测,久旱不涸,久雨不溢。湛蓝色的池水像一枚蓝宝石镶嵌在山巅;大大小小的温泉如涌动的情思,眷恋着山峦。在这山水相依的地方,还有一片高山草场,那就是代钦塔拉草原。

每到秋季,金黄色的草原上,火焰一般的五角枫染红牧场,别具风情的景色,让游人流连忘返。而我要走得更远些。大山里那一座座哨所,蜿蜒的界河旁那条崎岖的巡逻路和那些戍边的战士,才是我要去的地方,是我要讲述的故事。

那还是2011的秋季,我应朋友之约到阿尔山驻边防部队采访,得知了27年前,李相恩老连长为了营救从战马上落水的战士白乙拉而牺牲的英雄事迹,以及老连长和爱人郭凤荣的相思树故事。见到三角山哨所的那课相思树,作为一名老军嫂,我一直渴望把这个感人的故事注入笔端。

如今,我已经多次走进这个优秀的连队,而每一次来这里,我都会带来一抱白菊花,祭奠老连长和凤荣嫂子。我把些这些白菊花分放在三角山哨所的相思树下他俩的衣冠冢前和界河里。李相恩营救落水战士就是在这条哈拉哈河里,凤荣嫂子的骨灰也洒在这条河里。

连队在山下,哨所在山上。多少次,我站在连队的院子里仰望山上那威严屹立的哨所;哨所旁那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在边关静静的蓝天白云下迎风飘扬。

每当我走在去往哨所的路上,身边的草木窸窸窣窣,仿佛在向我讲述戍边官兵的事迹;恍惚间,我仿佛听到了老连长带领着巡逻战士就走在前边,铿锵有力的脚步声踏踏响起。

这条路的两旁隔一段距离,就会有大小不等的“石碑”,那是一些形状各异的石头,每块石碑上都有战士们用红色油漆写的字,石碑小的是一个字,大一点的就会写一个词或一句话,有“忠”“魂”“砺”“边关”“奉献”“戍边”,还有“北疆卫士”“精忠报国”“一日穿军装,终身许军营”。有退伍老兵回到这曾经战斗工作过的地方,也立下石碑纪念他们的青春印记,有“老兵石”“若有战召必回”等。这都是戍边官兵立下的誓言。走在这条路上,每每看到这些石碑上的壮士豪情,都让我的心在世事的喧嚣中安静下来。

再往山上去,就看到了坐落在旗杆左侧的军旗雕塑,上面是“祖国在战士心中”遒劲有力的七个行书大字和两名戍边战士庄严的雕像。从这里拾级而上,哨所和相思树就映入眼帘。现在这里已经对游客开放,经常会有慕名而来的游客,来这里聆听相思树的故事!

转身望去,山水依旧,不曾在岁月的时空里变换,努木尔根河缓缓地从山脚下是流过,这段弯弯曲曲的河流,人们习惯叫它九曲溪,而潺潺流淌的溪水似在诉说李相恩老连长和凤荣嫂子的一腔真情,努木尔根河仿佛带着这份思念汇入界河。

山顶哨所旁的相思树,一年四季都在原地等待远行的英雄归来。忽而有山风吹过,可是风信子捎来的消息?山脚下的九曲溪水波律动,涟漪泛起,我想努木尔根河,也是在向相思树诉说心事吧。

采访后记:

在我采访的过程中,联系到了老连长的儿子李心、老连长营救过的战士白乙拉老班长、老连长生前的文书王长玉老班长、连队曾经的连长(现已升任旅部后勤部长)宝林,还有凤荣嫂子生前的好友包姐,以及这个边防团所属连队的其他退役、现役官兵若干人。感谢他们给我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作者简介:王书艳。籍贯吉林长春。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四届(报告文学)高研班学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以军旅题材创作为主。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长城副刊》《解放军文艺》《前卫文学》《延河》《安徽文学》《山东文学》《吉林日报•东北风》《文风》《重庆文学》等。有部分散文、诗歌入选《世界华文诗歌荟萃》《吉林文学年选》《铸梦边关》《回望蒹葭苍苍》等文集。已出版诗集《指上时光》《时光笔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