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群山绝响》:理想人格的文学书写

来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4期 | 乔金果  2020年07月24日15:24

内容提要:作家方英文一直具有人文关怀的现代意识,他的小说《群山绝响》用少年的视角、回忆的叙述基调、抒情化的语言写出了几代人的生活历程和精神风貌,构建了一系列具有民族人文性的理想人格,表现了作家审美创新的自觉追求,也是在履行当代文学建构正向价值的时代使命。

关键词:方英文 《群山绝响》 现代意识 理想人格 诗意化

方英文是一位颇具现代意识的作家。他前期创作以散文和中短篇小说为主,通过生活中细微情景的描绘来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有对底层弱势群体的同情,对商品经济时代知识分子信仰迷失的批判,对当代官场不良风气的揭露等,显示了较强的人文关怀意识。随着长篇小说《落红》《后花园》《群山绝响》的先后问世,方英文的创作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逐渐显露出大家气象,历史叙事意识与日常现实关切融为一体,展现了更具超越性的艺术表达。《落红》以中年官员唐子羽为主人公,精彩描绘了大裂变背景下的国风世态,尤其是社会转型时期知识分子的迷茫与彷徨,对人生价值和生存意义进行了追问;《后花园》以青年大学教师宋隐乔为主人公,以乡村山野风情和城市陆离的景象为背景展现了一部“心灵史诗”,表现了对人类精神花园的找寻;新出版的《群山绝响》以初出茅庐的少年元尚婴为主人公,还原了人民公社期的百姓世相,表达了对纯真信仰的歌唱。这三部长篇小说分别写人生的中年、青年和少年,对不同人生历程进行思考和追问,共同构成了“人生三部曲”。方英文的小说《落红》引导读者对人生意义进行思考,《后花园》在探索人类精神家园的重建,而《群山绝响》则是对理想人格的构建。

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提出在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语境中构建现代理想人格的重要意义。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勒纳提出,“所谓现代化说到底不过是一种特殊的‘行为系统’,因而推进现代化的困难除了‘技术性的’,还有‘人的问题’,这就需要全社会在‘生活方式’上形成系统化的转变,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会成员个体的‘人格’的转变就成为社会变迁的基点”①。方英文在小说《群山绝响》中对理想人格进行构建,探讨了个体在社会生存中获得诗意人生的可能性,体现了作家的现代意识。

一、《群山绝响》中的理想人格

《群山绝响》写出了40多年前公社化大生产时期人们的生活历程和精神风貌,成为一个时代的绝响。这个时代的人们,平静而朴实地在土地上劳作着,处处显露出民间的生存智慧和良善美好的品格。小说情节平实但是叙述充满诗意,人物平凡但是闪耀着理想人格的光芒。其中有祖父元爷爷这样的乡间长者,他贤能通达,充满了民族传统人文精神;有元尚婴这样纯真美善的少年,代表了人生的少年时光;有母亲这样勤劳温婉的形象,如同大地般宽厚慈爱。这些理想人格的构建支撑起了小说的精神大厦。

(一)贤能通达的长者之风

祖父元百了是小说中闪烁着理想光芒的人物,他德高技长,自在洒脱,慷慨爽朗,不拘一格,在十里八乡声名远扬。小说中写到祖父天资聪慧,生性好奇,能看云识雨,每见能工巧匠,恳切问学、现场模仿;见郎中开处方,他过目不忘,能给乡邻治些疑难杂症;通过几个月观察走访,掌握了古建筑的“勾心斗角”营造之法,竟原样修复了被毁的莲震寺。“身怀多技四处奔走,收入自然又高又快”②,祖父靠自己的能力不仅把自家的日子和家业经营得富足殷实,还给乡邻们提供各种帮助。谁家要动土了,必定要请元爷爷来看天气,谁家有了过不去的难处来元家,不会空手而归,元家给乡邻们开药方,写春联,教算盘,村里几乎人人都曾受惠于元家。在祖父的影响下,元家家风谦和敦厚,仁义礼善,在汉叔镇提起元老先生,大家都充满尊敬之意,乡间盛传着元家从祖辈到孙辈的种种美德,村人都觉得元家正像戏台上所说的“书香门第”。祖父身上有着儒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日常生活中恪守道义和责任,坚持修身养德,并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也造福社会。

祖父做事智慧通达,不拘成法。他认为人世间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遇到任何事情都安之若素,解放后自己的土地被分,房屋被充公,他也变成了被批斗的对象,当孙子问起他的感受,是否当真喜欢共产党,祖父的回答毫无愠色,一副坦然自在的样子。文化大革命时期,公社要收缴红谷子去北京敬献毛主席,在各地“地富反坏右”的屋里搜,而元家是主动献出仅有的一斤二两红谷子,受到公社的赞赏。由于时代原因,元家由富裕之家堕入贫困之境,但是祖父没有任何怨天尤人,而是顺应时代随遇而安。因此在那个相互攻讦,地主被狠狠批斗的年代,元家并没有遭受多少非难,平安度过。大孙子元尚童得了怪病,自从用猪脑子治好之后不吃肉就心慌,家里人觉得破坏了祖传斋戒,是忤逆不孝,向祖父请示,而祖父却说性命为大,佛祖不会怪罪,并且在春节饭桌上夸元尚童开斋吃肉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祖父什么时候说话做事都让人感觉坦然而心安。祖父懂得人在命运面前要安时处顺,不抗拒,不怨愤,不逃避,不颓废,以一种恬然达观的态度面对人生境遇,也内在地契合了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为的精神。

祖父因第一任妻子过世而一心出家念佛,在莲震寺出家,后又遇到第二任妻子,寺里师父劝说他是居士命,适合在家修行,他和奶奶一起在家吃斋念佛。祖父视财产为身外之物,每每帮人做事,不计报酬,任主顾随便给钱,有的分文不给,爷爷也不追究,只图自己高兴,接济穷人更不求他人日后回报,自己过后就忘了。“爷爷奶奶并不认为土地有多大用处,他们坚信人生一世无非吃喝,所需实在甚微,要那么多土地何用!”③祖父对物质没有任何执念,一切随缘。在大年除夕,祖父收留流浪风雪中的孤儿兄妹,待他们如贵客,拿出家里最好的吃食招待他们,当孙子说爷爷可真是活菩萨时,而祖父却说那对孤儿兄妹才是活菩萨。他叮嘱孙子去请生活拮据潦倒的刘表伯来过除夕夜,帮助困顿的亲戚度过年关,却说是请他们过来是帮助了自己,让自己心安。祖父没有任何分别心,把大年夜上门的乞丐迎为座上宾,这种慈悲之心和大爱之境,宽广无垠。祖父不执着外物,慈悲为怀也是佛家精神的体现。

小说《群山绝响》塑造的祖父是全家甚至全楚子川的灵魂式人物,在他身上体现了儒释道合一的精神和人格。这种理想人格既融会贯通了民族精神血脉之根的儒释道文化,又不脱离世俗社会人生,是立足于使社会中每一个平凡人的生活更为圆满和智慧的理想人格。“人应该自主的、能动的生存,为使这种生存有意义,人必须认真地建设自己、提升自己:这种建设和提升的一个根本原则,是不能脱离本民族传统的美德和修养,这样人才能获得巨大的持久的人格力量,才有可能使自身的存在与其本质的实现相统一。”④祖父也是民族灵魂人物的代表,这类人物往往既有入世的才能,又有出世的情怀,既饱含理想又关注现实,坚守社会责任又超然物外,个体能力超强但又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无论身处任何境况心中都坦荡自由。这是理想人格所具有的特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审美人格的延续。

(二)纯真美善的赤子之心

真与善是审美人格的基础。李泽厚说过,“实现了的善与人化了的真 ,便是美”⑤。美国著名的自然主义美学家、哲学家桑塔耶那也认为善是可以转化为美的,他提出“美善”这一概念,将“美善”视作“人性中最美丽的花朵”⑥。当人性的真和善升华为美的时候,人格就变得富有魅力。元尚婴正是一个有着真善美和谐人格的审美形象。元尚婴是小说中被作者寄寓了深情厚爱的人物,他纯真阳光、善良平和、敏感多情,他身上汩汩流淌着正能量,是一个近乎理想的少年形象。

最真不过少年。元尚婴有一颗纯真的心,他热爱大自然,喜欢一切的花草树木,视一切的动物为自己的朋友和亲人。每天回家和迎来的黑狗相击一“掌”,黑狗是他从外面捡回来收留的流浪狗;经过门前的桑树,他总要拍拍树身,像是给桑树打个招呼;在水田边,帮助产卵的青蛙夫妻赶走觊觎的猫;他给家里的猪取名“爱挠”,每天给“爱挠”挠痒痒逗乐,充满童真,过年“爱挠”被吆走卖掉的那天,他好像经历了生离死别,哭到半夜,连梦里都是“爱挠”。在他的眼中人与人之间也是平等的,无论干什么都是一样的,当家人为他能否上高中操心时,他觉得上不上都一样,当农民也挺好的,他一度觉得未被推荐上高中,实在是幸运,但是当他路过校园,看到别的同龄人在享受美好的校园生活时,不免又有些伤感。当天降好事,他可以去做邮递员享受每月24元钱的待遇,相当于两个民办老师的工资,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美差,他却犹豫了,他认为当农民,能干活能吃睡,百心不操,也是很快乐的,邮递员一天的工资顶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干上十天,跟强盗恶霸有什么区别?他甚至觉得这样会让人眼红,让人讨厌,是可耻的。他想到汉叔区会有一个青年因他的放弃而交上好运,“满身心那种崇高感,让他奇妙又陶然”。

这个少年又是善良的。他每年给全村的人写春联,一写就是几年。虽然他和万水贵没有瓜葛,但他几次去万水贵出事的地方凭吊,把白馍省着自己不吃投入江中祭奠了万水贵才觉心安,又计划了很久买四色礼去看望万水贵的爹娘,令万家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在去万水贵家的路上,碰上乞丐,把贵重的麻花掏出来给他,并去为他寻水解渴。他当邮递员,奋不顾身一路奔跑帮弥留之际的老人给远方的儿子发电报,因为他知道人临死之前等着要见亲人,是何等的折磨。当他被邮电所开除后,还不忘托付好友去把一顿早餐钱付了,从学校退学回家,还替田信康考虑把自己的被子留在学校直到毕业,把漆桶送给苏景兰。

少年总是快乐平和的。元尚婴喜欢看书,看书不图实在的目的,只图看书本身的愉快,上不了高中,他在家里把田信康的课本借来读,只要有书读,他便觉得是好的。元尚婴不上学在田里插秧,他感受到劳动让人焕发出一种特别的酣畅自在,小说写道:“你出了一身汗水,汗水再被太阳烘烤干、再出一身汗水,回到家里无论什么杂粮野菜,吃进嘴里都是那般的芬芳可口,晚上倒头便能睡着,睡得深沉坦然不做任何梦。可是清晨被鸟唤醒,眼睛一睁开,当下感觉一个新鲜的日子是多么美好、多么迷人,真叫一个新生!”⑦繁重的体力劳动,在元尚婴的体验中竟然是这般美好快乐。在元尚婴看来,没有什么好与不好,他什么都能接受,什么都喜欢,对于认为天地无限广大、山川无处不美的少年男子来讲,一切都是好的。元尚婴因被大字报检举丢了邮递员的工作,同学们都在为他担忧和惋惜时,他却如释重负,满脸愉快,在去看爷爷的路上,他独自反刍因为解脱而获得的自由。

元尚婴因心底纯净而有灵性,灵性的觉照使他更能感受到幸福快乐。走在劳作的土地上,元尚婴悟到只要活着便是幸运,纵然满身的泥土粪味也没有理由不快乐。看到天空的飞鸟,“‘幸福’二字忽然醒悟了他:幸福,就是不损害任何人——如同那只红嘴鸟儿——任何人也都不会眼红你、讨厌你、诅咒你,谁见到你都会展露笑脸——那就是幸福。做一个泥土里劳作的,干干净净的农民,就能享受这样的幸福。幸福就这么简单”⑧。人生在世,无论什么境况,都应该保持纯真美善的人格,获得心灵的快乐,这个少年给出了回答。

(三)勤勉温婉的母仪之范

《〈古列女传〉小序》:“惟若母仪,贤圣有智,行为仪表,言则中义。”小说中祖母和母亲都勤劳善良又智慧贤淑,做事中正合宜,接济乡亲,扶危救困,操持一家老小生计,无怨无悔,如大地般温暖宽厚,有母仪之风范。

祖母和祖父一起生活之后,吃斋念佛,一心行善,又贤能善理家,和祖父一起把光景经营得越来越好,她不计较得失,省吃俭用却接济穷困。祖母健在时,家里来了乞丐,她必定要拿出食物,实在没有食物哪怕把孙儿的零食分一半给乞丐,每到过年总要专门留下几张四两的肉票给上门的叫花子,使元家成为出了名的积善之家。

母亲遵循祖母在世的样子,勤勉持家,她每天忙活着照顾一家人,无怨无悔地播撒着她的勤劳和仁爱。母亲心灵手巧,农闲时帮人裁剪衣服,就算来人给工钱不够也让座倒茶满脸微笑,若在饭时还管人吃饭。母亲持家有道,平时极尽节约,为的是保持尊严,不争救济粮也不向别家借粮,但是到了过年必定拿出丰盛的吃食招待客人,这是作为主妇一年到头精打细算的结果。母亲智慧善变通,明白自己成分不好,总是低调谦卑,与人为善,为了元尚婴能上高中,有一个好前程,她拿肉票去几个干部那里送礼周旋;每年逮猪娃时都要元尚婴叫上堂哥元尚童,过年时送他最大斤两的肉票,因为经他挑的猪不挑食,长得又快又好,其实更多为的是让他们兄弟多往来,增进感情,显示了一个乡间母亲的智慧。母亲慈悲善良,赞赏儿子祭祀万水贵,并叮嘱元尚婴有机会去看望失去儿子的万水贵父母,元尚婴因为邮递员小吴的殁亡有了参加工作挣工资的机会,母亲非但没有高兴反而伤心地哭了,他觉得儿子的好运不应该建立在别人的不幸上。母亲深爱儿子,元尚婴把家里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篮鸡蛋打碎了,母亲打了他,儿子没哭,母亲倒先哭了;元尚婴第一次毕业后参加集体劳作,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晚上母亲给他开必要的小灶。母亲博爱众生,不仅爱家人,把养的猫狗都当成家里的一口人,元家的猫狗都是快乐的。小说中祖母和母亲像大地一样默默奉献着无边的爱、宽厚慈悲,是光辉母性的人格代表,也是千千万万母亲的写照。

二、理想人格的诗意书写

王国维曾强调人格描写是文学家的责任所在。“元人杂剧,辞则美矣,然不知描写人格为何事。至国朝之《桃花扇》,则有人格矣,然他戏曲则殊不称是。要之,不过稍有系统之词,而并失词之性质者也。以东方古文学之国,无一足以与西欧匹者,此则后世文学家之责也。”⑨由上述话语可见,在现当代文学中,人格塑造对文学作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小说《群山绝响》没有曲折动人的情节,新鲜刺激的叙事技巧,但是读起来精妙隽永,因为其用少年的叙事视角、回忆的色调、散文化优美婉俏的语言、抒情化的叙事,还有富有蕴涵的人名进行人格的巧妙隐喻,共同打造了充满艺术魅力的理想人格。

(一)少年的叙事视角

作家方英文说少年总是美的,少年就像阳光,像河流清澈的上流,像鸟儿的欢叫,《群山绝响》的立意就是写出少年时光的纯净,最终定调为抒情。小说以少年元尚婴的成长历程为线描绘了40多年前的历史风云和乡村画卷,少年动情地回看在这风卷云舒的画卷里,生活着的祖父、父亲、母亲、同窗好友等令人难以忘怀的乡亲们,他们是善良、慈悲、智慧、淳朴、美丽的化身。小说采用了少年的叙事视角,但是文中叙述声音与叙事眼光不是统一于元尚婴这一视角的,这个少年的叙述者不是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事者,文本同时隐含着另一个成人叙述者,二者时而自由切换,时而相互渗透。因此在小说阅读中,我们感到叙述语言不是上帝般居高临下的权威评述,读者仿佛并肩站在叙事人的身旁,和少年元尚婴一同去看、去听、去经历了一切的场景,这种叙述使小说的抒情有了更真实的承载,情感表现更为可信动人。少年的心是纯净的,少年的目光是清澈的,这种少年的诗意审美视角不同于成人视角的理性和沉重,少年叙述视角对生活进行了诗性过滤,主要体现在感性地体验生活、人性化地评价生活,善于发现日常生活的美和心灵的自由,他们把生活按照生命本真的原则进行了诗意的净化,充满了感性色彩。因此,在少年视角的故事讲述中,色调总是明亮多于幽暗,人性的美善总是多于丑陋。在少年的眼中,祖父总是慈祥睿智的,母亲是善良温柔的,朋友是肝胆相照的,爱人是羞涩美好的。所以,小说在叙述主要人物的章节里,都搭建了诗意的空间。

此外,在少年叙事视角的背后还隐含着成年作家的影子,他和少年一起定格往昔的画面,形成一种追忆的叙述调子。这种追忆的叙事方式将客观生活与人物丰富而敏感的内心世界相统一,小说叙事通过少年感性叙事和成人回忆叙事的叠加就变得丰富温情起来,小说文本的生命活力也彰显出来了。回忆不仅仅是一个视角的选择,也是作家对世界的选择,回忆是作家审美地表现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这种追忆的叙述风格为作品的抒情基调铺展了巨大的空间,回忆就像是滤镜,总是把痛苦和悲伤过滤掉,回忆总是温情的,回忆的调子是充满诗意的,更彰显了人性的光辉和温暖,促成了审美人格的诗意书写。

(二)抒情化的叙述语言

“他总是按照自己的理解书写自己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受,善于从世俗人生中提炼出一种诗意,从而实现对世俗人生的诗意关怀”。⑩小说叙述了元尚婴从初中毕业回家务农,想上高中而没有资格,后因同学溺水身亡而进入高中上学,后又顶替邮递员小吴参加工作,最后遭同学嫉妒揭发而退学的经历。在这并不复杂的故事线索下却展现了40年前人民公社时期整个时代的风貌,一个乡村的世态镜像,少年的心灵之路。“书中少年的意气风发、纯洁快乐、敏感忧伤,农人的爽快泼辣、不拘小节、精于小算盘,农村的俗世风情、山水音画,社会背景的波澜壮阔等被以清朗婉俏的语言,行云流水般渐次呈现出来,生动而接地气,真实可感……”11小说“精细逼真地还原了一个时代的落霞与孤鹜。众生不易,却皆能顺应与变通,展示出令人叹息的生存智慧。亲情爱情纯净动人,哀而不伤;笔法微妙、修辞婉讽;自然状写尤为妥帖,诗、音、画三美兼融 ”12。作家用抒情化的语言和浓郁的温情描绘了乡村生活诗画长卷,这诗画长卷中便孕育了审美人格。

小说讲述祖父祖母的发家史,他们相识于寺庙,因有缘有情走到一起,他们深爱着对方,祖父在家修行,祖母也吃斋念佛,他们生育儿女,救济乡邻,祖母贤能善理家,祖父因幸福爆发出异常的能量与灵感,他们把家业经营得越来越大。祖父母的勤劳善良,相亲相爱,流淌在字里行间。

小说写父亲和母亲的爱情,也刻画了巴山地区的世情画卷,从汉江南岸巴山的外爷外婆家里经营的茶园和火纸坊写起,写了年少的父亲和母亲相遇,详细描写了他们如何像游戏一样联手织布,如何相互配合砸竹瓤。爷爷从外祖父那儿学捞火纸的民间工艺,两家你来我往,都是厚道人家,谁都不愿给对方留个爱占便宜的印象,外爷家的日用盐巴全由爷爷派父亲送去,对方总是捎回燕麦炒面、粉条、木耳、黄花菜等各色山货和土布,十年后,母亲嫁来元家,延续积善的家风。一个简单的故事,弥漫着浓浓的淳朴风情。

小说用诗意舒缓的调子描摹母亲每天的日常生活,母亲每天早上起床,唤猫狗吃食,把火生得旺旺的,使人保持一天的心情愉快,洗漱、烧水、洒扫、取下窗帘,放一屋子的阳光进来。“(母亲)从未说过因遭歧视而生抱怨的话。她永远忙活着。她将自己那辽阔无涯的勤劳与仁爱,毫无保留地释放到周围的人物与动物身上。不,她眼里原本就没有动物与人物之分,一切走动的、会吃喝会叫唤(说话)的、会高兴会愤怒的,都是非凡美丽的奇迹,都是老天爷派来的亲与友。”13这是对母亲一曲深情的赞歌,她勤劳、宽厚、慈悲,一如人间美丽的菩萨。

方英文既是散文家又是小说家,他的小说语言和散文语言融为一体,使得小说语言有散文一般的优美和抒情韵味。“现代中国写作能够成其大者,除了感时忧国外,无不也是关注语言、用以思考、呈现内心和世界图景的好手。通过声音和语言的精心建构,抒情主体赋予历史混沌一个(想象的)形式,并从人间偶然中勘出审美和伦理的秩序。”14方英文的《群山绝响》正是以舒缓优美的散文语言,描绘意境氤氲的画卷,饱含着人文关怀的情思,以抒情化的叙述调子写出了几代人的人生历程,既有史的骨感,又有诗的情感,塑造了在历史进程中诗意美好的理想人格,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小说人名的人格化隐喻

方英文对小说人物的命名向来讲究艺术审美,他擅长把人物的名字与人物自身的性情特质浑然相融,使小说人名成为人格化的艺术表达。祖父名元百了,字有无。《说文》中解释:“元,始也。”《子华子·大道》:“元,无所不在也。”可见,古代道家用“元”指万物之本,这里的“元”可理解为万物的根本、本源——“道”。“百了”即“空无”,道家认为作为天地万物之源的“道”,其本质就是“无”,“有无相生”是道家重要概念,万物生于无,有无相生。祖父的名字有着典型的道家意味。祖父出家法名“空一”,也体现了佛家不执着外物、清净自在的审美人格。元尚婴和他的兄长元尚童的名字,有着道家的回归婴童,返璞归真之意,隐喻了如婴儿般纯净美好的人格。《道德经》中有“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是讲婴儿无争无为,但却是精之所至,和之所至。元尚婴在小说中纯真美善、聪慧过人,是纯净的赤子形象,元尚婴的纯良美好、生机勃发的少年人生成长过程也正是小说叙事的精华。元尚婴母亲的性情也正如她的名字游宛惠,无论任何境况她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贤惠温婉,是美丽与智慧的人格化身。元尚婴的好朋友田信康的名字一如他性格的热情仗义,健康朝气。纵观方英文的小说“人生三部曲”,里面主人公的姓名形成了一脉相承的隐喻:《落红》中的唐子羽,《后花园》中的宋隐乔,《群山绝响》中的元尚婴,三个主人公的姓氏分别是唐、宋、元,唐宋元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这个巨大的隐喻体现了作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深深的眷恋之情。小说中人物的名字也是艺术表达的一部分,小说人名和人物所具有的人格性情浑然天成,是审美人格的鲜活表达。

注释:

② D.Lerner:The Passing of Traditional Sociaty,N.Y.Free Press,1958.

②③⑦⑧13方英文:《群山绝响》,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8年版,第21、21、163、305、74页。

④畅广元:《〈白鹿原〉与社会审美心理》,《小说评论》1998年第1期。

⑤李泽厚:《美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162页。

⑥[美]桑塔耶那:《美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1页。

⑨王国维:《王国维文集》(卷一),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版,28页。

⑩黄元英、张文诺:《探寻精神家园之路——方英文论》,《当代作家评论》2015年第2期。

1112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方英文《群山绝响》新书发布会,[EB/OL].http://www.snupg.com/news/newsdetail.jsp?id=21514&nodeid=1122。

14陈世骧:《中国的抒情传统》,志文出版社1972年版,第31页。

[作者单位:商洛学院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