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六月收瓜

来源:新民晚报 | 陆春祥  2020年07月09日07:01

这是一个苦命的男孩,父母没了,哥嫂待他却很薄,要他远行做买卖,跑东颠西,拼到寒冬腊月才能归,回家后,一会儿要去看马,一会儿要去背水,冬日依然单衣,光脚踩着寒霜的大地,他永远有干不完的活,春气动了,草萌芽了,三月要蚕桑,六月要收瓜。要命的是,瓜车翻了呀,瓜滚了一地,路人一个个津津有味地抢着吃,却无人帮他收拾,苦命儿抹一把眼泪,捏一把鼻涕:唉,吃吧,吃吧,你们且将瓜蒂留下,我好回家向哥嫂交差。

这首叫《孤儿行》的汉乐府诗,读得真要让人滴下三滴同情泪。第一滴,为孤儿,父母早亡,这就丧了家;第二滴,为孤儿,不良的哥嫂,有家似无家;第三滴,还是为孤儿,这么能干,为什么不离家?好男儿志在四方,到处可以为家嘛!显然,这是诗,有想象,有夸张,汉乐府《孤儿行》,说的不仅仅是这一个孤儿,是一群孤儿,全天下的孤儿。诗人也未必就是一个,是人们不断演绎完善而成的,因而讽谏意义强大。

诗可以兴观群怨,就是说,同样的诗可以读出多种意思,现在,我对其中的“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连续而艰苦的劳动场景,却是一幅活泼泼的汉朝诗画耕织图。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农人们,都在为自己的衣食而忙碌,那孤儿的村庄里,村头村尾,没一个闲人,他哥嫂应该都下田去了,身板强的小弟自然也要全力相帮,春意生,百草动,阔大细嫩的桑树叶子迎风招展,蚕种在蚕房的团匾里蠢蠢蠕动,丝绸产业,汉代欣欣向荣,自张骞打通丝绸之路后,汉朝的丝织品就如丝一样绵绵不断流向西域各国,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那两件不足一两重的“素纱禅衣”,震惊全世界,绨、绢、素、纨、纱、罗、绮、锦、绣,这些奢侈品的源头,皆在汉代百姓的三月蚕桑,辛追夫人们薄如蝉翼的外套上,滴着孤儿们的辛勤汗水。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孤儿们的三月蚕桑,其实是一种伟大的劳动,这构成了中国百姓数千年来的春日日常图景,虽然现在养蚕可以一年数次,春秋都有,但我以为,不及“三月蚕桑”富有诗意,它的前提是,春气动,草萌芽,也就是说,在一个万物初生的季节里,所有的生物都开始了美好的生活。

六月来了,可以收瓜。不过,先前的六月,并没有这么美好。《诗经·小雅》有《六月》:“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唯此六月,既成我服”。六月出兵奔不歇,兵车修整准备齐。干什么呢?周宣王命令尹吉甫北伐,要打一场大仗呢。干嘛要六月打呢?正值盛夏,百草已经疯长,新麦已经收获,马得草,人得粮,将士们可以披挂整齐上战场了,我们强大的周王朝,要打一场有准备之仗!于是,战马嘶鸣,刀戟相击,尘土迅速扑进战士充满汗液的脸,盛阳将死伤者的伤口迅速凝结,血腥的六月,即便是胜利者的旗帜,在黄昏下也只是有气无力地飘荡着。

摈弃拼杀吧,六月可以干的事情极多,风光不与四时同,西湖里的荷叶,早已接天无穷碧,收瓜,那是一场多有意思的活动呀。这位男孩,我们帮你来了,不要悲伤,不要绝望,看看满地的瓜吧,一个个虎头虎脑,无忧无虑,它们急需向你证明,它们有多么甜蜜。而且,你的眼光要看长远,噗,打开一个瓜看看,里面那么多粒种子,将这些种子种下,来年又是一片瓜,种子里的瓜,瓜里的种子,就是我们的希望!

孤独的男孩呀,剔除悲苦,我的直觉,“六月收瓜”,完全可以将它当作一种艰难困苦后满满收获的代名词。

呵,我已将它写在宣纸上,准备裱起来,挂到书房里,它会时时提醒我去种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