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对子”
父亲生于戊寅年,属虎,离开我们18年了。他生前是一位退休教师,喜欢教书,也教了一辈子书。他五次借调地区和县级党政机关工作,最长的一次三年之久,但他最终还是回到了学校,孜孜不倦教书育人。
言为心声,字如其人。父亲别具一格的书法是我们的骄傲。他爱写“对子”,也就是楹联、对联。在父亲看来,一幅好“对子”,是一幅美丽的画,也是一首抒情的诗,不仅要追求字音、字义,而且要讲究字体、字形和字号;不仅要看起来工工整整,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要有格局、意境和气象,形神兼备,大小相宜,音韵和谐,浓淡适中。
打我记事起,每年过年,父亲都会给我们几块钱,让我们去场镇买一些红纸、墨块、毛笔,再买些瓜子、花生、糖果。
大年三十,吃了年夜饭,我们全家老少总喜欢围在父亲旁边,一边给父亲点烟、泡茶、磨墨、铺纸,一边欣赏父亲冥思苦想后龙飞凤舞的书写过程,聆听父亲讲解“对子”的规范、典故和用意。父亲书写的“对子”,各式各样,除了贴在自家院子里,还要送给亲朋好友和邻居家。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写的“对子”,不仅圆熟丰润、苍劲有力,而且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做到每年新、每幅新,每幅“对子”的字义、字音、字数不尽一致,字形、字体、字号也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
老家的木屋与我同岁,是父母节衣缩食、东挪西借,倾注毕生心血所修。整个房屋坐北朝南,正房七柱三间,厢房一间,另有一间厕所、两间猪圈、一间牛圈,与厢房相连。
正屋中间为堂屋。对贴在堂屋的“对子”,父亲一般选择楷书书写。
用楷书书写“对子”,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简洁大方,易识易认,有助于展示出家风家教的严谨。父亲认为,堂屋是家庭活动的中心,是待人接物的门面。堂屋的“对子”,就应该正正规规,通俗易懂,并尽可能突出“平安、健康、和谐、幸福”的主题:
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
对贴在息房(卧室)的“对子”,父亲一般选择隶书书写。
父亲总说,吃有吃相,睡有睡姿。息房是休息的地方,也是私密性较强、居住时间较长的地方。息房“对子”,要突出“安静、干净”,有助于舒适睡眠。什么样的文字助人睡得安稳?父亲认为,息房的“对子”得像梳妆镜一下,天天对照,时时提醒:
仁义诚实天下走,明德身正有千朋。
善为玉宝终身用,心作良田百世耕。
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
我和哥哥息房的“对子”,今天回想起来都是些温暖励志的句子,饱含父母对我们的期望:
万里航程千里志,三更灯火五更鸡。
有志求学自当苦心孤诣,欲登高峰何惧风雨兼程。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
养成大拙方知巧,学到如愚乃是贤。
……
大姐二姐息房的“对子”,同样注重品性培养,鼓励读书上进:
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
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
大富贵必须勤苦得,好儿孙是从明德来。
……
对贴在书房的“对子”,父亲一般选择用篆书书写。
父亲说,书房是读书写字、修身养性的地方。书房“对子”的内涵,要“简约、文静、励志、高雅”。篆书,是汉字最早的公认字体,字形长方,圆转匀净,笔断意连,刚柔相济。用篆书书写“对子”,有古意,有文气,适合书房。
父亲是教书人,也是爱书如命的读书人、练字成癖的书法爱好者。父亲只要踏进书房门,总有读不完的书,写不完的字,如痴如醉,废寝忘食。父亲对书房的“对子”自然情有独钟。字义、字音可每年一换,字体、字型、字号始终不换:
终身争一息,每事学三思。
绵世泽莫如积德,振家声还是读书。
此心平静如流水,放眼高空看过云。
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
……
写“对子”可修身养性,在记忆中,晚年的父亲越来越从容淡定。退休九年后,父亲生了一场大病,必须到省城住院治疗。我们熬过筹措大额医疗费用和等待手术的艰难日子,在进手术室前一天,我看见父亲打了一个又一个电话,反反复复安慰亲人们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要为他的手术成不成功担惊受怕,更不要为他术后能否康复东奔西走。
手术后,父亲在医院里又住了二十多天,一边对症治疗、恢复身体,一边回忆过往、写写心得。这一生最让父亲感到幸福的,是三十三年教书生涯教过三千多个学生,没有一个学生被他体罚责骂,没有学校、家长和任何一个学生反映他不称职。
在父亲人生的最后几个月里,他竟然一个一个回忆起他教的每个班级中,学习成绩最好、特长爱好最突出和最顽皮捣蛋的学生们,一共两百多人的名字。
父亲坚持,在他百年之后把他的老骨头埋在能看得见学校,听得见学生出操和读书声的地方。
老家在武陵山区,深山人少,学校修得越来越大,老师和学生却越来越少。直到今天,我都非常清晰地记得,送父亲上山那天,我和我的亲人们,真的听见了“叮叮叮”的上课铃和“老师,您走好”的啜泣声。父亲如在天有灵,定已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