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江南》2020年第3期目录

来源:《江南》 |   2020年06月24日08:10

短篇小说

猫 生 004 葛 亮

银 河 012 房 伟

去往佛罗伦萨 023 裴 非

中篇小说

蒜 030 马金莲

梅林罐头 048 程 青

灰房子 082 伊熙堪卓

长篇小说

在异乡,在故乡 158 王亚文

先锋文本

小镇兄弟 098 曹军庆

西装革履 105 戴 冰

小说先锋性的指认(评论) 115 李 浩

非常观察

未来的文学与文学的未来 117 李德南(主持)

海外物语

行走的受伤者 131 曾晓文

流年碎影

拉斯洛·邬达克之逃亡岁月 139 赵柏田

夕花朝拾

我短暂而漫长的文学生涯 152 吴树乔

江南动态

关于征集第五届郁达夫小说奖参评作品的通知 208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重 点 推 荐

长篇小说

《在异乡,在故乡》王亚文

小说从近几年的社会热点问题切入,一一展开传统媒体的挣扎、新媒体的蜂拥而起、医疗事故引发的矛盾、P2P爆雷等生活场景。纷纷扰扰之中,面临人生瓶颈期的中年人压力最大,常有“雪拥蓝关马不前”一般的苍凉与艰困。作品用从容不迫、利落有致的叙述,数点着社会变迁中的微观之处,有一种悲悯的直击生活的力道。

中篇小说

《蒜》马金莲

老黑和老白是一对居住楼上楼下多年的老邻居,多年来平淡的关系却因为一次托付和一坛腌蒜而发生了变化。小说以邻里间的一些交集和他们忽进忽退的情谊为落点,写出了退休老人在生活方式的重新定位过程中,对世事的反刍和感悟:有寂寞失落、有悲哀无奈、有豁然开朗。在百味杂陈里,呈现的都是寻常人间生老病死的悲喜常态。

《梅林罐头》程青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中学最后一个暑假里,和同学戴小萍在食品厂车间一起做临时工。她对“我”亲热友好,其家人对“我”也热情有加。但公布高考分数那一天,数学成绩仅为三分的她突然间消失了……小说活色生香地描摹了当年市民阶层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氛围,徐徐展示着一幅细致入微的世情画卷,其中既有对人性的探求与体察,也有一种回望青春的沧桑意韵。

短篇小说

《猫生》葛亮

儿童、动物、老宅,这几个意象,本身就带着长久的纯美和温馨。这个以孩童视角叙述的小说,通篇弥漫着一种隽永和清新的气息。写人、写猫、写动物之间具有灵性的生命共通的情感,平和而温暖,真切而动人。作品中的安静腔调和怀旧色彩,竟无端地让人联想起丰子恺小画里的意境。

《银河》房伟

正值期末,高校新晋教授温子铭遇到一窝糟心的事:课题申报材料太难搞,连轴监考期末考试,各种加班加点,还要烦心家属分居问题,挂心青春期儿子的成绩。更不好的是,自己所带女研究生突然殉情自杀了,为此他在朋友圈募捐又被举报,还被学校记过处分……知识分子体面光鲜的背后,是如影随形的蝇营狗苟。在内心的煎熬与自我的搏斗中,能看见人性晦暗之处的种种真相。

先锋文本

《小镇兄弟》曹军庆

两个以捡垃圾为生的落魄者相遇,一个是不受嗟来之食的表哥,一个是曾经的黑帮七哥。成了兄弟的两人,彼此照应。表哥劝七哥戒毒,七哥却还是死了。七哥死后被他的徒弟厚葬,引来徒子徒孙祭拜,还特意以他之名成立养老院。生前如此落魄,死后却受人尊敬,这个谜团还没揭开,表哥也突然死亡了……小说精短有力,带有先锋意味的叙述中暗藏着生活的隐秘。

非常观察

《未来的文学与文学的未来》主持人:李德南

时代正处在激烈的多元的变化之中。人工智能的进展,基因生物技术的推进,还有最近新冠病毒疫情所带来的冲击,让人们感受到存在的危机或主体的危机,也让人们重新思考作家、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的职责与使命,重新思考文学与时代、未来的关系。毫无疑问,现实和未来将变得颇为复杂,人类既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深远的风险挑战。本期“非常观察”栏目特邀文学批评家李德南先生主持,由他邀请相关人士就上述话题进行探讨,展开各自的观察与思考。

海外物语

《行走的受伤者》曾晓文

抑郁症人士属于一个特别的群体。他们可能身居高位,也可能处于基层。他们在生活中各自挣扎,但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失败者”。在呼吁健康的游行中,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并摒弃了孤独。旅加作家曾晓文以在场者的身份,回顾了2017至2019年加拿大多伦多的三场健康游行,期望政府做出努力的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受伤者们去拥抱勇气。

流年碎影

《拉斯洛·邬达克之逃亡岁月》赵柏田

上世纪初的上海,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拉斯洛·邬达克逃亡至此,开始了凤凰涅槃般的华丽转身。一幢又一幢的建筑,烙上了邬达克的才华。他将自己对建筑之美的追逐之心一路铺排,造就并诠释了“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和光与影的艺术”。作家赵柏田从邬达克逃亡开始,不断追踪探秘,终拨开历史的迷雾,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天才建筑师的生命轨迹。

夕花朝拾

《我短暂而漫长的文学生涯》吴树乔

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公认是文学的黄金时代。位于瓯江之侧的《文学青年》曾经是全国四大青年文学期刊之一,它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诞生,又在风云飘移与世事更替中消失。时光流逝,《文学青年》已成为远去的身影,但那段往事让人怀念和回味。更令人心慰的是,《文学青年》生发的元气和营养,延展出生机勃勃的温州作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