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雷雨》与北京人艺 ——纪念曹禺诞辰110周年

来源:文艺报 | 张帆  2020年06月19日07:53

新中国成立后,率先上演《雷雨》的是北京人艺。那是1954年6月30日,演出地点是北京剧场(如今的中国儿童艺术剧场)。距今已有66年。如果从《雷雨》诞生起算,这出戏在中国的话剧舞台上已演出了87年。

《雷雨》在北京人艺前后共演出过三个版本。1954年的首演阵容是:

四 凤——胡宗温、陈国荣

鲁 贵——沈 默、童 超、李大千

鲁大海——李 翔、吕 齐

周 冲——董行佶、杜澄夫、金 昭(女)

蘩 漪——狄 辛、吕 恩

周 萍——苏 民、于是之

周朴园——郑 榕、刁光覃

鲁侍萍——朱 琳、赵韫如

首轮演出了60场,大受观众欢迎。到1955年第二轮演出时,所有B制C制演员全部取消了,蘩漪一角改由吕恩演,周萍一角由苏民演。这两轮演出史称《雷雨》的第一版。其中第二轮演出把于是之撤换下来令有些观众感到奇怪。实际上这并不难理解,我认为于是之的确没有演好周萍,主要原因是他从未有过“大少爷”的生活体验。于是之是城市贫民出身,这方面的生活积淀极丰富,所以他演《龙须沟》中的程疯子、《骆驼祥子》中的老马得心应手,“手拿把儿攥”;而演大少爷就有些找不到感觉了,举手投足都希望导演示范。这说明每个演员,即便是优秀演员也有他的局限性。记得1978年我曾与于是之一起到山东体验生活,在青岛海滨公园散步时,他向我讲起过拍摄电影《青春之歌》时的一些情况。当时他指着一块草坪上的石头对我说:“这就是我和林道静谈‘恋爱’的地方。余永泽这个人物我演得不好,脸谱化了。主要是我没有上大学的生活,怎么可能演好胡适的学生呢?”这虽是题外话,但佐证在理儿。

这一版的《雷雨》在“文革”前除1958年“大跃进”时期外,每年都会演一两轮,一直演到1963年的1月29日至2月28日的末轮,共演出了221场。其中1955年5月22日是在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领导演出的。刘少奇主席看后称赞说:“深刻,深刻,很深刻。”

尽管受到了观众和领导的认可,但该版演出始终未能摆脱阶级斗争的影响。在那个年代,谁敢在“人性”二字上大做文章呢?后来周恩来总理也看了戏,说“这个戏是反封建的”,大家听后心才放宽了一点点,但还在犯嘀咕,因为实在是让“政治运动”搞怕了。那时不光北京人艺,就是全国其他话剧院团在演出此戏时,也都尽量突出周鲁两家的“阶级矛盾”。我曾听说某剧院在演《雷雨》时,把结尾处理成了鲁大海托着四凤的尸体一步步走向台口,以此表示对以周家为代表的黑暗势力的控诉。可见,思想得不到解放,原著的精髓就难以体现。这基本上是“文革”前《雷雨》演出的状况。那时的观众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也就认可了那种演法和演员对人物的诠释。

1979年5月4日,“文革”结束后北京人艺又恢复上演《雷雨》。说来也巧,第一版《雷雨》是北京人艺以演出“五四”以来优秀剧目的名义率先上演的,而恢复上演此剧又恰逢五四运动60周年这一天。此次演出演员阵容略有变化:

四 凤——胡宗温、张 馨

鲁 贵——英若诚、李大千

鲁大海——李 翔、谭宗尧

周 冲——米铁增、丛 林

蘩 漪——谢延宁、吕 中

周 萍——苏 民、韩继明

周朴园——郑 榕

鲁侍萍——朱 琳、林东升

这版号称“原班人马”的演出仍算是第一版。只是A角中,周冲的扮演者之一董行佶换成了年轻演员米铁增,而此时的董行佶则转到《王昭君》剧组去扮演反面人物温敦了。

恢复版再排时,大家的思想应该说已解放了许多,都在努力地向原著靠拢,注重挖掘人性,挖掘人物的真实思想,挖掘复杂的人物关系。可以说恢复版比之前强了许多,但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演员的实际年龄比角色设定的年龄大了不少,以致有观众反映:“两个演员加起来都一百多岁了,还谈恋爱?人艺就找不出合适的年轻演员来了吗?”观众的意见也不无道理。

这一版直至1980年共演出了约40场,其珍贵的舞台录像至今仍保存着。自夸地讲:这与本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里可以说几句题外话。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中央电视台用的设备都是德国进口,录像带也是如此,数量有限、经费也有限,无奈时带子便反复使用。那时电视台曾录制过北京人艺的《蔡文姬》《茶馆》《雷雨》《骆驼祥子》等剧目。但是后来《蔡文姬》的带子被洗掉录别的用了,待我去抢着复制时,《蔡》剧早已经没有了,真是很大的遗憾哪!后来该剧拍成了电影版的艺术片,可是舞台演出时许多精彩的导演处理再也看不到了。

恢复版一直到1988年的8年时间里,再也没有演出过。

到了1989年,老导演夏淳提要以全新的年轻阵容重排《雷雨》。从7月4日建组到10月24日首演,历时共三个半月。这也是排演此剧的一贯用时,否则难以排好。这版演员阵容如下:

四 凤——郑天玮

鲁 贵——韩善续

鲁大海——张福元、王 刚

周 冲——高冬平

蘩 漪——龚丽君

周 萍——濮存昕、吴 刚

周朴园——顾 威

鲁侍萍——周铁贞

这版《雷雨》史称第二版。该版从1989年到1992年共演出4轮,近60场。

对于这版《雷雨》,夏淳导演给予了全新解释。譬如他曾讲:周朴园对鲁侍萍是真心爱过的;他对蘩漪也是爱的,只是爱的方式方法让蘩漪难以接受;对鲁大海,周朴园心里也有对儿子的亲情等。夏淳甚至还打破了让周朴园一贯穿长衫的传统,让演员在第一场就穿上了西装,以体现其曾在德国留过洋的背景。

这版《雷雨》的演出效果却没有达到预期的估计。对此,就有待后人评说吧。从1993年至1996年,这一版也不曾再演出过。

1997年12月曹禺逝世一周年,人艺为怀念老院长推出了一版老中青演员相结合版的《雷雨》,并特意邀请了郑榕和朱琳两位老艺术家再次登台献艺,在剧中仍然扮演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一轮演出共12场。后来,由于夏淳导演不幸于1996年9月去世,复排的任务便落到了顾威肩上。出于对恩师的敬重,顾威坚持将导演夏淳写在宣传册上,而仅称自己是复排导演或重排导演。

2004年7月22日,顾威推出了一版几乎全新的《雷雨》,演员阵容上只保留了龚丽君扮演的蘩漪。这版阵容如下:

四 凤——白 荟

鲁 贵——王大年

鲁大海——孙大川

周 冲——徐白晓

蘩 漪——龚丽君

周 萍——王 斑

周朴园——杨立新

鲁侍萍——夏立言

这一版《雷雨》即是史称的“第三版”。后来基本上每年都演,至今已演出约148场。这当中,2012年鲁贵的角色改由张万昆扮演,其他角色基本没有变化。

顾威在阐述这版导演构思时曾讲到:“第三版《雷雨》的最高任务确定为‘人性的挣扎与呼号’,将蘩漪‘扶正’为第一主角,更加突出了剧中的第九个人物——雷和雨。这是在敬畏经典中向前辈学习,是在尊重前人创作基础上的深入挖掘,是在继承剧院优秀传统上的有益创新。”

在人艺历史上,这一版演员的实际年龄与剧中角色的规定年龄也最为接近,因此在观众的印象中也更有“活力”。我这样说绝非外行。演员当然应有可塑性,有演年龄跨度较大角色的能力,但无论如何这是有着生理局限的。想象一下让七八十岁的老演员去演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腿脚再怎么利落也不可能了。最近我在看《石挥谈艺录》,其中也明确说,演员是有极限的。我赞同这样的观点。

第三版中由王斑饰演的周萍太帅了,蘩漪能不爱他吗?朱琳老师曾在一次会上大声赞扬过王斑:你演的周萍真好哇!在我印象中,极少听到过朱琳老师在公开场合这样讲话。

总之,我个人认为第三版《雷雨》是北京人艺演出史上最放光彩的一版。虽然曾发生过“观众笑场”事件,但那不是演员的问题,而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这个问题今后还有待继续解决,我相信有一定生活和文化积淀的观众是一定能够理解的。

北京人艺的《雷雨》至今已演出60余年了,总场次达586场。与超过600场的《茶馆》和《天下第一楼》还有一步之遥。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