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青年编辑来摆摊儿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 只恒文  2020年06月16日08:24

青年编辑任皓在摆摊。(本人供图)

有蔬菜水果,有针头线脑,有冰镇饮料,有猫粮狗粮,甚至有卖IP卖剧本的……你去摆摊儿了吗?

“我们……我们可不可以把自己的刊物摆上摊呢?”6月4日下午,《星星》诗刊编辑任皓突然有了这样的想法。

说干就干,这是川人历来的“麻辣”劲儿。不一会儿,任皓便在成都红星路85号的单位门边,支起了一个书摊。她的背后有这样一个醒目的标示:四川作家协会。

成都红星路集中了四川日报、成都传媒和四川文联、四川作协等多家新闻文化单位,可以说,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文化街”。文化人脸皮薄,去摆摊,是需要一定的勇气和胆量的。

任皓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是在“文化街”上摆摊的“第一人”。

“响应号召,我们也来摆个摊。做个小实验。”下午3时,她在朋友圈发出了第一条摆摊信息,“实现了我和敬老师当年想摆摊的愿望哈哈哈”,小伙伴也发出了赞许的评论。

任皓供职的《星星》诗刊,对于诗歌爱好者和写作者来说并不陌生。这是中国当代诗坛创刊最早的专业诗歌刊物,在青年诗歌爱好者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作为一名诗歌和文学编辑,任皓为什么也要以“摆摊”的形式做实验呢?

“‘摆摊’不是我个人做秀,也不单单是为了响应号召,我就是想通过‘地摊’这一方式,看一下当下的传统文学,与读者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任皓对《中国青年作家报》记者说。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文化街”上的新鲜事,吸引了往来行人驻足的目光。

围拢在书摊前的人越来越多。“我很惊奇地发现,翻阅刊物的老年人,停留的时间较长,但很少有人买;年轻朋友则不同,只要发现刊物中有自己喜欢的作品,瞬间扫码付款。”第一天第一回摆摊,任皓不在乎销售数字,她要寻找的是一种情结和感觉。

“星星”就是星星。任皓非常开心地对《中国青年作家报》记者说,“这条街奶茶店的老板买了几本刊物后,与我说的一句话,一下就触动了我的内心。他说,天上有三颗星星:一颗是青春,一颗是爱情,一颗就是诗歌。今天,《星星》是落在了地上,更有了人间烟火气。”

这个周末,你可能没有像任皓那般去摆摊儿,但你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一个宜人、宜居的城市,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文化繁荣的需要,是不是都不应该将小商贩排斥在外?从最早《清明上河图》的“河市”,既照顾了商贩的生计,也不致妨碍公共交通,到夜市文化所呈现的“品各色美食 赏文娱表演”之繁花景象,无不让人感慨万端。

走,让我们约起,摆摊儿去。